凡是对《红楼梦》稍有接触的人,都知道刘姥姥,也知道刘姥姥进贾府的目的是打秋风。很多读者和林黛玉一样,对刘姥姥装疯卖傻的行为不齿。然而,这些读者却不知道,其实林黛玉和刘姥姥一样,都在打贾府的秋风。还有邢岫烟一家也是如此,进贾府的目的就是打秋风。只不过,因为他们打秋风的方式差别太大,而且刘姥姥的表现形式最符合打秋风的姿态,以至于读者只关注到了刘姥姥。

红楼梦林黛玉初进贾府新旧对比(红楼梦贾府打秋风的)(1)

什么是打秋风?普遍认为,打秋风指的是穷人向能攀上关系的富人索取钱财。根据这个定义,刘姥姥就是典型的打秋风,她利用女婿王狗儿家与王夫人娘家连过宗,就想方设法从贾府索取到了够用一年的二十两银子。但是,如果我们从根源上去理解打秋风,就会发现,林黛玉和邢岫烟一家进贾府都是打秋风。

打秋风其实是“打抽丰”的误读,而“打抽丰”的意思是“因人丰富而抽索之”。这句话可通俗地理解为:因为你拥有得太多(丰富),所以我想抽取一点(抽索)。注意这个“抽索”,包含“索取”之义,也就是没打算回报。你的东西多得有剩余,也不在乎我拿走一部分。比如刘姥姥进贾府打秋风,看中的是王夫人“怜贫恤老,最爱斋僧敬道、舍米舍钱的”。如果没有这个原因,即使她与贾府再有渊源,也不会想到进贾府打秋风。你都愿意把钱和米施舍给毫无关系的人,何况我们有旧交呢?

根据这个定义,让我们来看看林黛玉和邢岫烟一家是如何进贾府打秋风的。

林如海送黛玉入贾府,是无奈之举,他需要为黛玉找一个依靠。

林如海把女儿黛玉送进贾府寄养,实属无奈之举,这是我反复精读之后得出的结论。

书香世家、探花郎、兰台寺大夫、巡盐御史,这是作者加诸于林如海身上的标签。这些标签都在告诉我们,林如海是一个品行高洁、注重教养之人。我们可以从林黛玉初进贾府时的表现得到验证。初进贾府的黛玉,小小年纪,其一言一行,堪称完美,“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生恐被人耻笑了她去”,符合孔子所说的“有耻且格”。

红楼梦林黛玉初进贾府新旧对比(红楼梦贾府打秋风的)(2)

这么小的年纪就能在言行上达到这么完美的程度,可见林如海教育之严格,对黛玉的要求很高。由此可知,不到万不得已,他绝不会让女儿进贾府,因为贾府有一个“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的宝玉,还有一个对宝玉“极溺爱”,使得宝玉“无人敢管”的贾母。

这个由贾敏传达给黛玉的信息,最容易被读者忽略。在此,我们有必要仔细分析下这个信息。 

首先,宝玉的“顽劣异常,极恶读书”不符合林如海书香世家、探花郎的价值观。书香世家代表绝不顽劣,具体表现就是黛玉的“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探花郎则代表勤学苦读,与宝玉的“极恶读书”正好相反。

然后,宝玉“最喜在内帷厮混”,这对林如海来说是最无法容忍的。“内惟”指的是女眷所生活的内院。在明清时代,特别注重内外有别,男不入内院,女不出内院,否则就是有伤风化。一个男孩,长期呆在内院,注意,这里还用了“厮混”这个词,是个带有鄙夷性质的词,相当于现代人说的“鬼混”。这个词是从贾敏口中说出来的,代表了林如海和贾敏夫妇共同的态度,他们都鄙视贾宝玉的这种行为。

红楼梦林黛玉初进贾府新旧对比(红楼梦贾府打秋风的)(3)

最后,“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这就决定了贾宝玉的行为在贾府属于被允许的,公开的。贾宝玉“最喜在内帷厮混”被允许,这对生活在“内帷”的女孩简直是灾难,尤其是注重名节的女孩。

所以,但凡林如海有一点办法,他怎么可能把严格教育出来的女儿送到宝玉身边?

然而,现实的残酷,逼得林如海不得不放弃原则,把黛玉送进他最想愿意送的贾府。

这个残酷的现实,就是林家进入了人力和财力的双重匮乏

先说财力。

尽管很多读者不愿意承认林家并不富裕,但这却是不争的事实。作为御史,如果不收受贿赂,光靠俸银,只能维持基本生活。从林家各方面透露出来的信息来看,林家连维持黛玉的医药费用都有些吃力了。

没错,林黛玉生的是富贵病,不但需要长期靠药养着,而且吃的药都价格不菲,不是普通家庭能承受的。

从古至今,人们都怕生病,尤其怕慢性病。不仅是因为病人本身难受,更主要的是,如果不是家财万贯,一个慢性病人直接可以把一个家庭拖垮。

这就是林如海面临的第一个困境:财力匮乏。

再说人力。

林家人丁单薄,没有直系兄弟姐妹,旁系亲友又很少走动联系(说句题外话:刘姥姥与贾府走动并最终照顾无亲缘关系的巧姐,深刻讽刺了林如海不与远亲来往的行为)。贾敏在世之时,与黛玉母女俩还能互相照应。贾敏一死,年幼而又体弱多病的黛玉没办法生活自理,需要稳妥的人来照顾。但是,去哪找这样的人呢?姬妾不稳妥,新娶来不及,那些婆子丫头更靠不住,从陪黛玉进贾府的王嬷嬷和雪雁的表现就可知道。

有理由相信,此时此刻,林如海把身边可想的人家都想了个遍,最终发现,只有贾府,才是唯一的去处。

尽管他很不喜欢贾宝玉,尽管贾府并不适合教育黛玉,但是,面临困境,林如海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只求贾府能让黛玉安稳地活下去。

是的,如果只考虑让黛玉安稳地活下去,贾府确实是最好的选择,正好解决了林如海的双重困境:贾府的人力和财力都很富余。

红楼梦林黛玉初进贾府新旧对比(红楼梦贾府打秋风的)(4)

所以,林如海把林黛玉送进贾府,是双重“打抽丰”,既抽贾府的财力之丰,又抽贾府的人力之丰,而且是长期的,没有期限的。从此,林如海没了后顾之忧,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正好减我顾盼之忧”。

邢岫烟举家进贾府,意在向邢夫人索取财物。

邢岫烟进贾府,在第四十九回。此时,红楼故事已经发展到下半场了。这一天,突然有来自四个家庭的人在贾府门口聚集,热闹非凡。四户人家各有来意,只有邢家是来求财的:“邢夫人兄嫂家中原艰难,这一上京,原仗的是邢夫人与他们治房舍,帮盘缠。”他们求的还不是小财,其中包括了买房这样的大财。

这邢忠夫妇也不知是怎么想的,多年来一直租房住,甚至租过妙玉庙里的房子,而且一租就租了十年。这么多年没想过要买房,这次突然想到要买房了,却是来找妹妹邢夫人出资。

所以,邢家是明着来“打抽丰”的。

不过,邢岫烟和林黛玉一样,来贾府“打抽丰”不是她们的本意。林黛玉进贾府,她本人并不愿意。邢岫烟被安排住进迎春的缀锦楼,还每月能拿到二两银子,也是被动接受的。

红楼梦林黛玉初进贾府新旧对比(红楼梦贾府打秋风的)(5)

但是,不是本意,并不能抹灭“打抽丰”的事实。而且,相比较而言,刘姥姥打贾府的抽丰时间短、财物少。林黛玉从贾府索取的时间最长、财物最多。而且,刘姥姥进贾府仅仅是“天气冷将上来,家中冬事未办”,需要一点钱来救急。还有,她也做好了打不到的心理准备,“便是没银子来,我也到那公府侯门见一见世面,也不枉我一生。” 

也就是说,刘姥姥进贾府打秋风是为了救急,林黛玉和邢岫烟进贾府是为了救穷:邢岫烟是财穷,林黛玉是人财两穷

俗话说,救急不救穷。刘姥姥因王熙凤救了她家的急,很快缓过来了,转而带着一车的新鲜蔬菜水果来回报。林黛玉和邢岫烟需要的是救穷,怎么救都缓不过来,更无力回报了。

正因为如此,懂事的邢岫烟在贾府活得小心翼翼、委曲求全;自卑而敏感的林黛玉则因刘姥姥的表现而深受刺激,急着用“她是哪一门子的姥姥”来与刘姥姥撇清关系。

人人都以刘姥姥打秋风为丑,主要是因为刘姥姥那些粗俗的表现,让附庸风雅之人看不惯。作者却用刘姥姥大义救巧姐来反转,狠狠打了这些人的脸。邢岫烟因自身“端雅稳重”逃离了穷困的命运。只有林黛玉长期在吃大户,在锦衣玉食中一直吃到贾府“后手不接”,最终连贾府都养不起她了,才一命呜呼。

红楼梦林黛玉初进贾府新旧对比(红楼梦贾府打秋风的)(6)

窃以为,林如海早就知道黛玉活不长,并不指望她能嫁个什么样的人家,所以不在乎把她送进“喜在内帷厮混”的宝玉身边。他只希望,黛玉能在短暂的有生之年衣食无忧。不过,人算不如天算,他怎么都没想到,贾府会因元春封妃而快速走向“后手不接”,黛玉也就无法在锦衣玉食的安稳中走向生命的终点。

相关阅读:

《红楼梦》| 把刘姥姥讥讽为母蝗虫,黛玉对她的敌意从何而来?

《红楼梦》| 被富养的邢岫烟和被穷养的林黛玉

林黛玉说刘姥姥是哪一门子的姥姥,暴露了她的浅陋无知和教养缺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