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近代有二王之称的万金油大王和报业大王,就非胡文虎莫属了。胡文虎是著名的华侨企业家,创办的医药虎标万金油、10多种中英文报刊,在致富后还不忘 公益事业和教育事业,尽个人所能出资出力,被世人津津乐道。

民国名家胡坤记简介(万金油大王胡文虎)(1)

胡文虎

子承父业,建立虎标牌,成为万金油大王

胡文虎父亲侨居缅甸开了一家永安堂中药铺,做了一个中医大夫,胡文虎是光绪年间生于缅甸,家里兄弟3人,哥哥早年夭折,他被送回福建老家,接受中国文化教育,弟弟文豹留在缅甸接受英国教育,这也就为二人在国内和国外市场开拓奠定很好的基础。

父亲病故后,子承父业,胡文虎精通中文经常往返内地采购,弟弟留在缅甸打造店铺。身居缅甸切身体会到南方气温高潮湿的环境人们频发中暑头疼等病,而国内一款中成药“玉树神散”就有很好的功效,也被人们所喜爱,但是只能内服的限制了使用场景。

胡文虎经过考察中西医原理,又聘请中医医师将玉树神散改良成了既可以内服又可以外抹价钱便宜的名叫万金油,同时在这个基础上又研制成了头痛粉、止痛散等中成药,并冠以“虎标良药”牌畅销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华人地区,成为家喻户晓人人必备的药品。

民国名家胡坤记简介(万金油大王胡文虎)(2)

虎牌

1913年,创立虎标永安堂,总部迁往新加坡,在越南、香港、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地区建厂设分行。

1932年,将总部迁往香港,在广州、汕头建厂,并在国内多个城市和马来西亚设分厂。

虎标永安堂药品畅销南亚、东南亚,尤其是在国内抗日战争爆发后,药品急需短缺,虎标永安堂药品成为抢手货,胡文虎也就顺理成章积累了更为丰厚的资本。

医药发迹后的胡文虎,投身教育事业,创办多所院校

发迹后的胡文虎对政治不感冒,而对文化医药慈善事业感兴趣,在海内外创办了许多学校。

1935年,在新加坡创办了唯一一所设备完善的民众义务学校,惠及华侨贫民子弟。

1938年,创办新加坡中正中学,促进华文教育的发展。

1928年,给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新加坡南洋女子中学等许多所学校捐款或者捐助设备经费。同时给国内中山大学等多所大学和中小学捐款资助。

后来计划捐款350万港元,10年内在国内修建1000所小学,每个县城1所,因为抗战爆发,只修建了一小部分,剩余200万港元存在银行,认购了抗战公债,抗战后国内战争爆发,国民政府的腐败通货膨胀,最后只剩一堆废纸了,计划就终止搁浅了。

此外,胡文虎还创办慈善事业和医药事业,对于国内的发展做出贡献。

1931年,捐款37万多建成南京中央医院。

19933至1934年,捐款60多万建成汕头医院、厦门中山医院、福建省立医院,同时还资助国内其他养老院、孤儿院等院所40多所。

抗日战争期间,计划胜利后修建县级医院100所,汇款1000万元存入国内四家银行,还是国民政府期间货币贬值,最后只剩下了一堆国民政府发行的金圆券,计划又被搁浅了。

胡文虎还关注体育事业的发展。

1935年,上海举办的六届全国运动大会,胡文华出资并率领华侨选手回国参赛。同时,资助修建了海南海口白沙滩游泳场、福州体育场等设施。

创办星系报业,挣得盆满钵满,成为报业大王

胡文虎第二成功事业就是报业,成为星报的掌舵者,被称为报业大王,一方面宣扬正确立场,另一方面,也为自己的医药事业做广告。

1908年,在缅甸集资创办《仰光日报》;民国年间创办《晨报》。

1929年,在新加坡合资创办《星洲日报》,后独自经营成为第一家华文报纸。

1931年,在汕头创办《星华日报》,新加坡增加《星中日报》。

1938年,在香港创办的《星岛日报》出版,聘请著名记者金中华任总编辑,是星报中最为成功的报纸。

1940年,接管新加坡《总汇报》。

民国名家胡坤记简介(万金油大王胡文虎)(3)

星日中报

正直抗日战争爆发,人人关心局势变化,报业利润大增。

1945年,在福州创办《星闽日报》、在上海创办《星沪日报》,计划在北平、沈阳、汉口设立报馆,因就是动荡未能实现。

1949年,在香港创办英文《虎报》,次年泰国创办日报,并在新加坡增加英文版本的《虎报》,最为轰动的雇佣飞机运送报纸,开创了报业的先河。

支援家乡,支援抗战,出钱出力

胡文虎支援家乡建设,支援抗战。30年代,出资修建闽西公路,投资成立福州自来水公司。

抗战期间,捐款2万元支援东北军,汇款1万元给红十字会,汇款1万元被蔡廷锴部队,组织华侨救护队回国参加抢救伤员工作,捐赠救护车给红十字会,捐款总数超过300万元。

解放后,1954年病逝于檀香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