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姗

春节后天气越来越暖和,公园游园的人群激增,除了赏花的,还有树下那些小孩子,正在兴致勃勃的进行探索世界,而我们的患者也激增。

春季是很多皮肤问题高发季节,比如水痘等病毒感染性传染性皮肤问题,比如花粉过敏,在这中间还夹杂着一些约1-4岁的儿童,玩沙土造成的皮肤问题。每天的门诊都会有这样的小儿被家长带到门诊咨询。

正常门诊的一天,一个妈妈带着一大一小两个男孩子,大的3岁,小的那个1岁多。

“俩孩子有什么皮肤问题?”妈妈:“前天我给老大洗澡发现他的手背上有好多疹子,他还挠,尤其是晚上,都有挠破的情况了。昨天看小的胳膊上也有了,吓死我了,别是什么传染病,”

“最近2周左右他们有过感冒发烧现象或者打过疫苗吗?”

“没有发现感冒发烧,疫苗大的没有,小的那个2周前注射过,当时没有任何反应。”

“最近有没有发现他们厌食、腹泻或者便秘?”

“其他都好着呢。”

“以前有过湿疹吗?”

“大的有过,现在好了,小的没有。”

哥哥的手背和前臂伸侧有些肤色和红色的小米粒大小的丘疹,个别丘疹顶端被抓破留下一些抓痂,以右手腕部为重,躯干皮肤略发干,但基本正常,脸颊部有几个相同的肤色小丘疹。弟弟的前臂有数个同样的肤色小丘疹,但是没有红色的丘疹和抓痂,躯干和脸颊部皮肤正常。

水娃吐水雾(公园的沙子喷泉的水)(1)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俩孩子的皮肤问题,考虑俗称的沙土皮炎,学名是摩擦性苔藓样疹,不是传染的皮肤病。沙土皮炎,顾名思义,和沙土接触有关,但是因为病因不一定是接触沙土,还可能有其他机械性刺激,如毛绒玩具、毛毯、粗布织物、冷水刺激等,因此更改了名称。病因还有可能是病毒感染后的一般皮肤反应或者是日晒等。所以曾用名青少年丘疹性皮炎。”

“俩孩子最近有没有频繁和长时间接触沙子,土,水,毛绒玩具等?”我问妈妈。

“有。”妈妈扭着眉毛,“这几周,哥哥迷上我们小区的沙子堆了,每天下了幼儿园,得玩一两个小时,弄的可脏了,弟弟这几天跟着玩儿。玩沙子也能起皮疹啊?”

“摩擦性苔藓样疹,属于皮炎湿疹类的疾病,也被认为是一种皮肤过敏反应,有过婴儿湿疹的孩子更好发。当然不仅仅是沙土,还有脏水,比如广场喷泉的水,或者一些毛绒玩具,皮疹等严重程度和接触沙土等的时间和量有一定相关性,接触越多,时间越长,可能皮疹越重,当然也有高敏的孩子,接触一点点儿就很严重。只有少部分孩子会痒,多数孩子无瘙痒症状,皮疹很快自己就消失了,以后再接触沙土也不会再起皮疹。”

但是对于很严重的皮疹或者很痒的症状,我们需要用些药物对症治疗,可以适当帮助缩短病程,减轻瘙痒症状。毕竟孩子不会忍受不适,会抓,抓破皮肤的话,容易继发细菌感染,这时候治疗上相对要复杂一些。我们治疗同时建议要预防一下,暂时尽可能减少接触沙土、脏水和毛绒玩具的机会,等皮疹消失,再次接触,多数小朋友就很少还能引起沙土皮炎了。”

“我知道了,”妈妈转向孩子,“听医生说了吗,不能老玩沙子啦。”

“还有一个方法,自己买沙子,清洗后给孩子玩。这个病其实不是真正的对沙土本身过敏,因此这个病名目前被取消,因为可能是对其中存在的微生物尤其是螨虫过敏,还有些是对海螺等蛋白质过敏,当然还有可能是呼吸道病毒感染后的皮肤反应。沙子放大看,有些是海里面的小生物的尸体。清洁后的沙子这种蛋白类过敏物质减少,因此引起的过敏也少了。”

孩子总是要适应这个环境,也不能压制他们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这种皮肤过敏只是孩子漫长生命中的一个小现象,不影响生长发育和智力,我们能做到的是控制瘙痒症状,预防继发感染发生,慢慢皮肤就会恢复原样。”

“我还有一个问题,”妈妈问道。“为什么右边重?”

“因为应该是右撇子啊,右利手右边重,因为他喜欢右手持物。”

“因为哥哥皮肤痒重并有抓破,因此给他处方了氢化可的松软膏,告诉妈妈,每日2次,连续5-7天,以控制瘙痒,减轻皮疹,同时减少沙土接触,洗手洗澡后外涂润肤霜。若是瘙痒仍旧很重,氢化可的松可以用到半个月到一个月,若是3天后瘙痒控制不理想,需要更换效果更强的艾洛松等激素药膏。弟弟不用药物,仅仅润肤即可。”

原来的教科书上写沙土皮炎多发生在3岁左右儿童,现在也不写了,因为以前3岁左右上幼儿园,才开始接触外界环境,是高发年龄,而现在,孩子从生下来就参加各种早教班,很多疾病好发年龄也就提前了。

问答上每天都有母亲照了这样孩子的照片来询问,因此科普一下。

(本文已获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