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去除私意(王阳明清除了妄念)(1)

文章来源:王阳明智慧

01#

沉溺悔恨,是最没有意义的事

泰戈尔有句话说:“如果你为错过了太阳而哭泣,那么也将失去星星和月亮!”我们经常后悔,事后常想“要是当初怎样怎样就好了”,但世界上没有后悔药,沉浸在后悔之中,既丢失了现在,也失去了未来。

王阳明因为出色的军事才能,屡次被朝堂征召讨贼,成了朝堂的兵器,四处平叛杀人。老子曾言: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每次平叛后,看到战场上的死伤,王阳明心里都不是滋味,懊悔之情也经常出现。但他也知道,为了避免更多人受到伤害,自己必须硬下心肠,迅速平定战乱,与其纠结后悔,不如恢复战后秩序。

弟子薛侃曾经问如何清除心中的杂草,王阳明回答说:“草有妨碍,理亦宜去,去之而已;偶未即去,亦不累心。若着了一分意思,即心体便有贻累,便有许多动气处。”

意思是,杂草有害,当然要清理掉,但是如果偶尔没有清除干净,也不要放在心上,你越在意心里就会越乱,心中盯着那一块未除的杂草,那心中就杂念丛生了。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谁没有痛苦纠结的时刻,但是面对这些“懊悔”,一定要懂得放下,你越在意,心里就越乱,整个人反而被情绪控制。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不要沉浸在懊悔之中,放下过去,才能拥抱未来。

02#

决定视野的不是眼睛而是人心

王阳明十三岁时,母亲早逝。继母与他的关系一开始并不融洽,常常虐待他,父亲因忙于官场并不知这些遭遇。

王阳明不得已,就想利用继母笃信鬼神的性格来改变现状。他先是半夜悄悄起床,把茶盘放在佛堂门外,第二天早晨继母见了,觉得非常奇怪。日后每天都如此,继母不由得心中发毛,但她对王阳明的态度依然如故。

有一天,王阳明到郊外找寻捕鸟人,买下一只平日罕见的怪鸟,偷偷放在继母被内。继母整理床铺时,突然看见这只怪鸟,害怕鬼魅作祟,便赶紧请来巫婆占卜。谁知王阳明早就买通巫婆,对继母说:“王状元前妻对自己儿子遭人虐待很生气,上告天帝,现在天帝派阴兵下凡拘捕你的魂魄,被中的怪鸟就是阴兵的化身。”

继母听了这话,吓得脸色发青,赶紧下跪谢罪,王阳明也下跪向天帝求情,一旁的巫婆故意连声叹息离去。从此继母对王阳明便视如己出。

王阳明的继母,正是因为心中有“鬼神”,才会相信巫婆的说法,让迷信占据了内心,才让王阳明“有机可乘”。

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只是我们的内心“选择”看到的样子,而这种“选择”往往都是不易察觉的。当一个人内心充满某种情绪时,心里就会带上强烈的个人偏好暗示,继而就会从客体中寻求佐证。

喜欢某个人或事物的时候,我们的心灵会让自己在现实中搜寻印证,然后再用这些似是而非的印证,来佐证自己的心理预期,最终形成一种“真是如此”心理定势。若是在愤怒、仇恨或是怀疑时,我们又会不断寻找材料来强化自己的臆想,在偏执与愤怒、仇恨的情绪里,让暂时压抑的情绪得以宣泄。

你相信什么,你就能看到什么;你相信潜规则,就会发现无数潜规则;你相信不公平,就会发现无数不公平;而你相信努力,就会发现努力真有回报。所以,决定人的视野的,决定人能看到什么风景的,不是人的眼睛,而是人的内心。

王阳明的去除私意(王阳明清除了妄念)(2)

03#

扫除心中的善恶与对立

薛侃在除草时还曾哀叹:“为什么天地之间,善难培养,恶难铲除?”王阳明却接口道:“你就没培养善,也没有铲除恶。”

薛侃听后不禁莫名其妙,因为他劳碌了大半天,铲除了很多杂草,而且他经常浇灌花朵,这怎么能说是没有培养善,没有铲除恶呢?王阳明发现了薛侃的疑惑,解释说:“天生万物和花园里有花又有草一样。哪里有善恶之别?你想赏花,花就是善的,草就是恶的。可如有一天,你要在门前搞个草坪,草又是善的,草里的花就会被你当成恶的了。这种‘善恶’都是由你的私意产生,所以就是错误的。”

薛侃吃惊地问:“这不就是无善无恶了吗?” 王阳明正色道:“天下任何事物本来就没有善恶,它的善恶全是你强加给它的。”王阳明接着又拿黄金和粪便举例子:黄金在人手上,肯定是善的,可如果它在你胃里就会伤害人;粪便在人看来恶臭难忍,像是恶的,但却可以让庄稼生长,在老农心中,它又是善的。所以说,天下的万事万物哪里有善恶之分?都是人强行加到它上面的。

我们强加于外物的善恶、有用无用,造成了心与物的对立。我们总是以自己被私欲和偏见填充的内心来衡量外物,于是,就有了是非好恶之情。王阳明认为,这些都是蒙蔽我们,遮蔽我们认识自己本心和本性的障碍。

其实一切眼前的风景,都是我们内心格局的折射,一切风景都是内心的风景。只有清除了私欲,清除了妄念,才能看到最美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