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晴日暖风,绿阴幽草。沪昆线上“绿巨人”复兴号驰骋云岭大地,穿行在乌蒙山间。
贵昆铁路是沪昆通道的一部分,1970年开通运营,成为了西南地区铁路重要干线,对改善西南地区交通运输状况,密切西南人民与全国各地联系,加强民族团结,拉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贵昆铁路地处云贵高原,峡谷沟壑纵横,地形险峻复杂,坡陡弯急,列车运行时速只有60多公里,而云南矿产资源丰富、运输需求量大,内燃牵引方式已不能满足需求,1980年国家决定对贵昆铁路进行电气化改造。
1990年7月17日,贵昆铁路电气化全线开通,翻开了云南铁路新的历史篇章,也彻底改写了云南“火车没有汽车快”的历史。
30年来,从最初92名拓荒者到如今3000余名云岭供电人,始终秉承“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用脚步丈量责任,以实干书写担当,用激情和无悔点燃书写了“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青春岁月。
“89年电气化建设进入收尾阶段时,刚参加工作的我们便被分配到了这里。这条线我们走了成千上万遍,每棵支柱、每台设备都熟悉到就像自家的一样。”回忆起往事,扎根贵昆铁路31年的昆明供电段宣威接触网巡检工区老兵赵英勇眼里写满了故事。
随着电气化铁路进入云南,铁路供电发展也步入了快车道。
面对电气化设备复杂、环境条件恶劣和专业力量薄弱的诸多困难,供电人没有退缩,挺起身板向前冲,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一穷二白到稳步发展,走过了一段充满艰辛而又收获满满的漫长历程。
“那时铁路沿线尽是红土,风一吹,卷着的泥灰刮得人睁不开眼。一下雨,又满脚的泥,迈步都困难。最难的还是在近一年的时间里没水没电,条件相当艰苦。”该段职工张发奎轻描淡写地述说着那段历史,仿佛很久,又恍若昨天,一幕幕场景清晰浮现。
可最棘手的还是专业人才短缺问题。当时接管的队伍中,没有一个人是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有的才从学校毕业,有的刚从部队退伍,有的“半路出家”,在做了短暂培训后,便开始了“开疆拓土”的征程。
“当时施工工艺、建设标准、设备工装都很落后,导致故障高发,一天4、5次抢修是常事。可即便任务再繁重,他们也从不叫苦喊累,往往是这边才骂完娘,那边又转身卯足了劲往前冲。”时任昆东供电车间领工员的王述江说到。
总结经验,弥补不足。根据管理漏洞完善制度办法,围绕队伍现状开展人员培训,针对设备实际推进排查消缺……一场学习提素、练兵补短、整治设备的大干热潮迅速在贵昆线上地展开。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通过对“标准”的孜孜追求,设备趋于稳定、管理不断规范、人员素质得到了极大提升。
“那个时候我们边干边学边总结,学的认真,干得扎实。现在集团公司供电队伍里的很多骨干,都是在那段艰苦环境的历练下成长起来的。”鄢跃勇深情地望着练兵场上上下“翻飞”的年轻接触网工,眼里都是自己三十年前的影子。
2007年,双线电气化改造完毕,贵昆铁路构筑起了云南第一条复线电气化铁路大通道。
2019年,复兴号列车飞驰在春城昆明与260公里外的沪昆线“入滇第一关”宣威之间。
如今,安全、舒适、快捷的复兴号,带给人们的不仅是时间空间的变化,更是新时代铁路人践行“人民铁路为人民”“人民对铁路出行的美好需求就是铁路人的目标追求”的具体表现。
随着列车的轰鸣,云南铁路饱含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热盼,将为更多的老百姓揭开新的生活篇章。
30年,高原红土,深山幽谷,火车驰而不息,带着云南儿女翻山越岭走亲访友看世界。
30年,风雨兼程,追梦筑梦,供电人践行“有供电就有速度”的铮铮誓言,用行动助推云南铁路大步向前。
30年,云岭供电人无悔的30年,孜孜追求的30年,阔步前行的3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