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世界史的教学思路

济南章丘双语国际学校 历史老师周渤坤

历史教学法的五大核心(历史教师浅谈初中世界史教学思路)(1)

纵观整个世界史,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世界史按照时间顺序可以分为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

世界古代史讲的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产生、发展、繁荣和消亡;世界近代史讲的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产生、确立和发展;世界现代史讲的是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发展。

世界史教材通过叙述一些可以影响世界发展进程的大事件将世界历史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当然这些事件可能发生在一个国家,也可能涉及好几个国家。

进入初中后,我们的学生虽然在七年级和八年级学过两年的历史:七年级学习的是中国古代史,八年级学习的是中国近现代史。这两年的历史学习的都是中国的历史,基本上都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学习,比较有条理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一点也不乱。而到了九年级学习的是世界史,不再简单地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学习,而是按照事物发展规律进行学习。

这样九年级学习世界史就会与七年级、八年级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截然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点一一讲解、讲透。不能单纯因为赶进度,而对重要的知识点一讲而过。

世界史主要讲解的是世界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不仅是八年级历史学习的重中之重,也是贯穿整个初中历史学习的难点。

为什么说是重点呢?因为在历史中考题中,世界近现代史占了百分之六十以上的题量;为什么说是难点呢?因为教师在讲解世界近现代史的时候,学生会感觉杂乱无章,每一课,每一章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只靠死记硬背,很难记住所有的知识点,那样在考试中很容易就丢分,考不到理想的成绩。

面对以上这样的情况,我认为在给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讲解时,尤其是讲到世界历史时,首先让学生对世界历史有个大概的印象,知道世界历史到底在讲什么,这是学习世界史的前期铺垫。比如在讲古代文明的起源时,除了课本上有的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的文明,我们是否可以把七年级上册学过的古代中国的内容穿插其中,让学生对这几个古代文明相互对比呢?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世界历史的理解程度,有助于学习。

其次,让学生初步建立起知识体系,让学生在宏观上把握世界历史的进程,这是最重要的。我们最终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呢?就是学生可以看着课本的目录,就能知道某个章节在自己的知识体系的位置。建立知识体系是整个教学思路的核心,不只是重点,也是难点。建立知识体系,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运用自如,并且在做题过程中也可以体会到知识体系带来的好处。脑海中的知识点不再混乱,而且也为高中的历史学习打下基础。

众所周知的是高中历史的知识面更广,知识点更深、更难。高中历史可以简单明了的分为四个大的部分,分别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世界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在高中阶段历史的学习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任一时间段内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情况与发展趋势的掌握程度。所以说如果初中历史学习过程中没有建立起知识体系,没有一个知识体系做支撑,那么到了高中,历史学习将很难打开局面甚至在学习过程中举步维艰。

在实际教学中,知识体系是如何体现出重要性的呢?那么我们从具体的历史事件入手,看看知识体系的价值何在。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历史事件,可以分为事件的背景、事件的过程、事件的意义和影响,三个大的部分。

一个完整的历史事件要怎么学习呢?课本上着重讲解的就是事件的过程。从事件开始的时间、开始的标志,到整个事件中标志性的人物和地点、出台相应的文件,直到事件结束的时间和结束的标志。

事件的意义和影响在事件的过程结束后也会概括性的讲出:对本国或这个地区有什么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更大的是对全世界或世界史的进程产生什么深远的影响。

这里重点讲解的是事件的背景。有同学可能会问,事件的背景不是在每一课的开头都会讲一下吗?我要说的是,课本在讲每个事件之前,肯定会将这个事件的背景讲清楚。如果不讲清楚,那么这一课所要讲的事件过程就变的不再那么通俗易懂了,反而会给学生一种云里雾里的感觉,给那些想提前预习一下课文的学生出了不小的难题。

既然书上已经把事件的背景介绍的很清楚,很明白了,那还在这里讲什么呢?课本上讲的事件背景,仅仅是针对这一课提出的,我们可以暂时把这个背景叫做微观背景。那么我们把这个事件放到整个世界史的发展进程中,我们是不是应该在宏观上把握事件的背景呢?这个大的背景,我们暂时称呼它为宏观背景。这个宏观背景就与我们前面提到的知识体系密切相关了。

现在拿九年级上册中的第12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来讲一下一个完整的历史事件应该如何学习。

课文中很详细地讲解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时间和开始的标志,即1640年,当时的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商议怎么征税,因此引起了英国资产阶级的不满;标志性的事件: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标志性的战役:纳西比战役;结束的时间:1688年;结束的标志:光荣革命;出台的文件:《权利法案》,课文中也详细地介绍了《权利法案》的内容和意义。至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在12课最后一段也告诉大家了。

我们回过头来看一下事件的背景:课文一开始就介绍了英国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是如何产生的,以及英国的封建势力是如何阻碍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发展。这就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亦是前文提到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微观背景。

那么,对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宏观背景有哪些呢?这就需要我们从大处着眼,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前的事件分析入手。注意,这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前的事件,并不是单纯的按照课本上所讲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前的那一课。

14世纪到16世纪,文艺复兴从意大利兴起。文艺复兴的实质是:新兴的资产阶级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借助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发动地一场反对教会,旨在促使当时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文艺复兴将这样思想解放体现在了文艺作品上,比如但丁的《神曲》、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的微笑》。在随后开展地宗教改革,则是将这种反对教会的精神运用到实践中来。

16世纪到17世纪的思想启蒙运动,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人提出了属于资产阶级自己的思想和理念,比如:伏尔泰主张开明的君主执政。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恰恰将伏尔泰等人的思想运用在革命中,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取得了初步胜利。

文艺复兴到宗教改革,再到启蒙思想正是我们所讲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宏观背景。

我们相信结合历史事件的微观背景、宏观背景,然后再去学习事件的过程和事件的意义,肯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肯定对事件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从而达到更高的境界。

再次,对世界史中的重点,尤其是难点要细致讲解,多问几个问题,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个知识点。世界历史上有很多名词是很多学生第一次碰到的,比如文艺复兴、君主立宪制、工业革命等等。那么我们拿君主立宪制来讲一下,学生在学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后,仅仅知道君主立宪制这五个字。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君主立宪制,我们是不是可以可以多问一些问题呢?例如君主立宪制的实质是什么?英国为什么会实行君主立宪制?之后的美国的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为什么没有实行君主立宪制呢?我想等学生回答完这些问题之后,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反过来也会更好的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有效的讲解方法除了通用的对比法之外,还可以站在一定的高度俯视整个世界史,当然也包括专题的学习。比如在世界史的课本中,哪些内容和英国有关?印度这个国家一共出现过几次?专题的学习相对来说就复杂一些,比如美国史的专题除了要知道课本中美国总统出现过哪几位,都做过些什么?更要系统地学习一下课本上关于美国的所有知识点:从美国独立战争开始,一直到现代史上美国霸权主义的体现。

综上所述,应该说九年级学习的世界史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之所以说是承上,是因为承接了七年级、八年级学习的中国历史;之所以说是启下,是因为要为高中历史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九年级这一年的世界史学习是相当重要的。

初中世界史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发现世界史的发展规律,让学生在历史的海洋里游刃有余吧。

教师介绍:章丘双语国际学校 历史老师 周渤坤,2008毕业于山东理工大学。在校期间,多篇论文被校报采用;在搜狐、历史大学堂等多家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发表过文章。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