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大明风华》刷爆了网络。
朱亚文与汤唯主演,但被讨论最多的却不是他们,反而是一些配角不断引起热议。
梁冠华就是一位,55岁的他在剧中演窝囊太子。虽是一国储君,却处在家庭“食物链”的最底端,任人“欺负。
不少人都被他的演技折服,感叹到:原来“狄大人”也能这么搞笑啊。
甚至还有网友惋惜,明明是实力派演员,怎么从《神探狄仁杰》后就再没看到了。
确实当年“狄大人”太火了,从2004年到2010年,《神探狄仁杰》拍了4部。200集的古装悬疑剧,口碑、收视奇佳。
梁冠华一时无人不知,就在所有人充满了期待的时候,他却离开了。再回来时,成了影视剧中“黄金配角”。
只是《神探狄仁杰》之后的这些年,他到底怎么了?
1
曾经在一个采访中,张嘉译提到自己的老同学钱雁秋时,说过这样一段话:他这人仗义,你们看他老拍英雄剧,其实他是有英雄情结,他那时就爱替哥们出头。
如张嘉译所说,钱雁秋仗义,所以在大学的时候,张子健就和他结为了好友。在校期间,两个人一起出演过电视剧《青春无季》。
后来北电毕业的两个人,还一同去说过相声。
只不过从小就是武侠迷的钱雁秋,一直想要拍自己的作品。在影视圈摸爬滚打了几年后,他才着手筹划《神探》。
其实那时候没有想着要拍几部,因为电视剧受欢迎,才有了之后的续集。
当时选定《神探》人物时,元芳给了好友张子健,因为钱雁秋之前看了很多梁冠华的话剧,给狄仁杰选角时,自然就想到了他。
可在此之前,荧幕上的“神探”一直都是“清瘦”的形象,剧组的很多人都不同意狄仁杰的选角,架不住导演坚持,才同意让他试一试。
2003年,《神探》系列第一部开拍,因为遇上非典,剧组要经过隔离检查。
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钱雁秋就给隔离的演员讲历史。从唐朝的创立,到贞观、永徽之治,再到后来的武则天…
电视剧还没有开拍,演员们就对这部戏充满了期待。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故事听起来动人,可拍摄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
《神探》系列,为了营造“紧张”的氛围,大部分的戏都要在夜里拍。
后来梁冠华回忆起拍戏的情景,还感叹道:三部戏加起来,夜戏达到百分之八十左右。尤其是第一部,夜戏特别多,经常都是一拍一夜。
除了夜戏,台词也是一个大难题。为了配合剧情,演员通常要记大量的案情分析台词。
作为主演的梁冠华,此类的台词更是数不胜数。就算是北京人艺出身,有着良好的台词功底,拍摄时的一些片段,也需要有人在旁边提词才能完成。
幸运的是剧组人的努力没有白费,《神探》1播出之后,引发了一阵收视狂潮。就算是之后因为版权问题,第4部改名为《神断狄仁杰》,也没能阻挡它的火热。
2012年,在一条时事性的新闻下面,一网友模仿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狄仁杰的语气发表了评论:元芳,你怎么看?
一条评论引起了众网友们的跟风,让狄仁杰、李元芳再一次火爆了网络,同时也让《神探狄仁杰》引起了热议。
也是那一年,在《神探》导演钱雁秋的新戏发布会上,有人问他和元芳的扮演者张子健,铁三角之一的梁冠华去了哪里?
钱雁秋回应说:因为创作的分歧,梁冠华走了,签了别的公司。
从那时候起,《神探》中的铁三角再无合作。张子健和钱雁秋两个人在那之后,也因为一部部抗日神剧,败光了观众缘。
而当时因为“狄仁杰”一角圈粉无数的梁冠华,这些年逐渐淡出了大众的视线,鲜有消息。
等到再看到他时,就成了如今的“窝囊太子”。
2
《神探》系列火了之后,有一次剧组一起上节目,主持人问张子健最难拍的一场戏。
他苦笑着说:你说让我出去“杀”个人、打个人这不难。难的是,每一次让我听完大人叨叨一通后,还要举起大拇哥发自内心的说上一句:大人真乃神人也。
当时的主持人听了“元芳”的话,灵机一动,让听惯了夸赞的“狄大人”也夸一夸“元芳”。
结果没一会儿,梁冠华慢悠悠的说:元芳啊,你真的太棒了,没你我早被别人打死了。只是姑娘都跟你走了,我这连个老婆都没有。
两句话,现场响起一阵热烈的笑声。没有人想到,剧里神机妙算的狄大人,生活中竟然会这么贫。
但其实梁冠华最开始被大众熟识,就是因为他的贫。
那时候还没有《神探》系列,凭借一部《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梁冠华一炮而红,还拿下了当年的飞天奖优秀男演员奖。
剧中,他饰演的张大民,一个贫嘴、乐观幽默的小人物。家长里短、争论不断的平淡日子,因为他,总是会变的津津有味。
也因为这个角色太过出彩,往后多年,许多人心中的梁冠华,都还是一个“贫嘴”的形象。所以在《神探》选角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看好他。
不过也怪不得别人,因为生活中的梁冠华,其实就像“张大民”一样贫。
拍《贫嘴张大民》的时候,他就因为“贫”和同剧组的演员“打”成一片。剧中和他对手戏较多的朱媛媛采访时也说,他在剧组特别贫,喜欢开玩笑。
有一次,在剧中饰演张大妈的徐秀林晚上失眠、睡不着觉,他听说后告诉她:喝红酒可以有助于睡眠。
不仅如此,他还特地去买了一瓶红酒给她。结果徐秀林老师喝了红酒之后,不仅没有治好失眠,反而一晚上都没有睡着。
那时候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梁冠华就像剧中的“张大民”一样,艰苦的拍戏环境下,他总能给身边的人带来欢乐。
若不是后来的《神探》大火,许多人心中的梁冠华,都还是贫嘴“张大民”。
3
梁冠华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父母都是医生,他出生后,因为没有时间照顾他,便把他送到了天津的姥姥家。
姥姥喜欢京剧,他很小的时候,就带他去听京剧、唱京剧。不仅如此,为了怕他营养跟不上,姥姥花了不少心思给他淘换各种好吃的。
后来长大了一些,父母把它接回了北京。因为自小不在身边,回到家的梁冠华被各种疼爱,好吃好喝的接连不断。
小时候的他,就比别的小朋友胖一些。在加上很早就接触京剧,对文艺方面的东西,要更感兴趣一些。
中学阶段,学校的一些联欢会、朗诵会,总会看到他的身影。
但那时候,他还不知道什么是表演、话剧,就是靠着胆子大、什么事都想试一试,什么事都可以贫上两句。
1978年,北京电影学院动乱后第一次招生,当时14岁的梁冠华,还在上初一,看到报纸上有招生简章。
“忽悠”几个小伙伴,一起跑到办公室,借着老师办公室的电话打过去,结果才知道人家要高中毕业以上,十七八岁的。
没办法,梁冠华只得再等几年。其实那时候,父亲并不支持他考演员,务实的父亲,还是觉得学好数理化,才能走遍天下。
可梁冠华骨子里是那种不太安分的人,是早期的一批文艺积极分子,家长越是不支持,他反而越喜欢。
1981年高考,碰巧人艺招生,母亲心疼他,单独请老师给他偷偷辅导。告诉他考上了就让走这条路,没考上就好好参加高考。
那一年,1700多人考人艺,没有受过什么专业训练的梁冠华凭着两个小品逗笑了考官,被成功录取。
17岁的梁冠华,是81级人艺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但那时候的他170多斤,在学校拍戏,只能演地主。
之后长达10年的时光,梁冠华都因为身材的原因,很少能接到重要的角色。
1998年,沈好放导演拍《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时,力荐梁冠华演男主角。
当时投资人特别重视这部戏,为了看“梁冠华”适不适合,特地从北京跑到上海看他的话剧,结果半夜两点打电话说:沈导,他太胖了。
那是梁冠华从人艺毕业14年后,第一次出演主要角色。为了抓住这个机会,拍戏前,他特地减肥,提前适应角色。
也是自那之后,他才慢慢的走向了大众面前,开始有了一些知名度。
那一年,他34岁。
年少的“贫”加上好运气让他在17岁成了人艺的学生。而从一个学生,到一个真正的演员,他又用了17年的时间。
4
年轻时的梁冠华,3年学艺,毕业后又从一个个小配角开始,一演就是8年。
学校的日子,他懂得了表演和话剧,而毕业后看了一些老先生的话剧,才知道真正的表演应该是什么样的,所以他花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去学习。
在他眼里,每一个角色都应该被认真对待。就像那句人艺老话说的: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
1987年,21岁的梁冠华,就凭借《红白喜事》中的优秀表现,拿下了中国戏剧梅花奖。
那是中国戏剧的最高奖项,那时候的他在业内就已经小有名气。可之后的几年,他依旧从一个个小角色演起。
相隔14年,他又凭借话剧《茶馆》中的王利发(王掌柜)一角,再一次夺得了中国戏剧梅花奖,成为了北京人艺的台柱子之一。
这些年来,活跃在话剧舞台上的他,偶尔也会接一些影视剧。《神探》系列之后,他又慢慢的淡出荧幕,回归了话剧。
其实话剧演员在舞台上的付出和得到,是不成比例的,但依旧有很多热爱表演的人愿意去坚持。
同为人艺演员的何冰曾经在采访中说过这样一段话:电视行当里做,只是经济原因。如果晚年能收山,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戏,将是我最大的幸福。
相信在话剧舞台上的他,一定会演出更优秀的角色。对他而言,那一定会是最幸福的事。
全文完
是结束也是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