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的京津地区气温不高(最高32-33度左右)、但湿度却超过80%,且微风,造就了今年最严重的湿热天气。翻翻历史,原来还真有相关事件在今天上演。
接下来进入正题,让我们翻转历史,看看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跟今天的主题相关的哪些事件。
1970年的今天,星期六。在位于日本东京都杉並区的东京立正(初、高中)学校,同学们正在上体育课(周末不休息吗?教育主管部门不管嘛^_^),突然有很多学生出现眼疼、头疼等现象,并很快瘫倒在地,一共有43位同学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随后,日本东京等其他地方也出现类似症状。后经日本东京都公害研究所的专家(OR砖家)研究报告,这是光化学烟雾所致,是日本历史上首次光化学烟雾事件。
“光化学烟雾”不是日本人的“发明”,首次被发现是1952年12月初的英国伦敦。
1953年伦敦---老妇与狗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一景
美国洛杉矶市在1943年发生了光化学烟雾事件。以致远离城市100公里外的高山上的大片松树枯死、柑橘减产,很多人患上了各类呼吸系统疾病。据报道,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光化学元素烟雾事件,前者有4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后者使全市四分之三的人患病。
1995年5月25日上午,我国成都市区突然被一层带刺激性的蓝色烟雾所笼罩,这应该是国内最早报道的光化学烟雾事件。上海、北京等地也有类似报道。
上海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烟雾为什么产生
跟现在我们常说的“三高”是“富贵病”一样,光化学烟雾的出现客观上也是美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达到一定水平、再加上特定的气候环境才产生的。洛杉矶市直到1958年才发现罪魁祸首原来是洛杉矶市250万辆汽车尾气污染造成的。
光化学烟雾和雾霾
光化学烟雾是臭氧产生的,是气体;雾霾是pm2.5产生的,是固体。总结:雾霾和光化学烟雾可能也是伴生的,都是对人的健康有害的。
雾霾
雾霾与小编自己
大概在2005年前后,只是在气象预报里看到北京等地有“霾”。2006年来到帝都后,才将霾从天气预报的概念变成亲眼所见、所感的实实在在的实体。一句话,空气真脏呀。
雾霾(PM2.5)与中国
2008年起北京举办了一件举世瞩目的盛会(此处省略16字),大量外国人的到来,不知道美国人安的什么心,美国大使馆开始发布PM2.5数据(2008年以来的观测数据可在美国大使馆网站查询),但由于信息扩散很慢(电视新闻舆论又不听美国大使馆的对吧)。引起广泛关注时已经到了2011年前后了。这应该归功于另一伟大事件:2010年6月8日,乔布斯在美国发布了IPHONE4,将人类带入到智能手机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快到令人应接不暇了。美国大使馆的PM2.5让北京人非常害怕。终于,中国官方开始公布“雾霾” 指数——PM2.5指数,“雾霾”就这样走进寻常百姓家。
IPHONE4
AQI
今天全国的空气质量
美国大使馆公布的中国空气质量
霾的“第一受害者”:雾。
雾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自然现象,而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雾霾常常相伴而生。
霾的出现几乎使雾在大城市特别是冬季华北城市绝迹了。以后想告诉孩子什么是雾的时候,只能去远离城市的郊区或者农村了。
至于怎么治理那是专家们的专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