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吉林市(你不知道的吉林市)(1)

旅行的开始要从一个教会谈起,法国外方传教会,这是清末民国时期在东北最为活跃的天主教传教会。

黑吉辽三省目前所存最大的天主教堂都是由这个教会所兴建,且建筑风格相似,都是青砖素面的哥特式建筑,黑龙江的那个在呼兰,辽宁的在沈阳,吉林省的就在吉林市。

你不知道的吉林市(你不知道的吉林市)(2)

呼兰天主教堂

你不知道的吉林市(你不知道的吉林市)(3)

沈阳天主教堂

你不知道的吉林市(你不知道的吉林市)(4)

吉林市天主教堂(耶稣圣心堂)

当初法国外方传教会在吉林市建了四所教堂,现在还剩两座,一座最大的在江边,叫“耶稣圣心堂”,是游客最常见到的。

另一座在郊外,叫“圣母山教堂”,我要寻找的就是这一座。

神学院

圣母山教堂的名字源于它所在的圣母山,而圣母山得名于那里的圣母洞。

圣母洞是法国神父古若瑟于1920年主持修建的,以前的洞内据说有个大的圣母塑像,现在只有一座小的耶稣受难像。

你不知道的吉林市(你不知道的吉林市)(5)

你不知道的吉林市(你不知道的吉林市)(6)

你不知道的吉林市(你不知道的吉林市)(7)

你不知道的吉林市(你不知道的吉林市)(8)

圣母山远离闹市区,周围古树参天,非常安静。

我怕打扰到祷告的人,特意绕到远处的台阶上。但也要小心翼翼,因为傍晚的山中,踩着一片落下的枯叶,都觉得吵。

你不知道的吉林市(你不知道的吉林市)(9)

圣母山教堂在洞后的山顶,是一座白色的哥特式建筑,掩映在深秋枯黄的古树之间显得很神秘。

你不知道的吉林市(你不知道的吉林市)(10)

你不知道的吉林市(你不知道的吉林市)(11)

除了我,山顶还有一位修女,她正在打扫周围墓地的落叶。

我们两个保持着互不打扰的默契,她扫这边,我在那边,始终隔着一定的距离。

你不知道的吉林市(你不知道的吉林市)(12)

你不知道的吉林市(你不知道的吉林市)(13)

教堂的山坡下有一座白色大理石的耶稣雕像,雕像的表情温和慈祥,看起来就让人觉得包容值得信任。

你不知道的吉林市(你不知道的吉林市)(14)

你不知道的吉林市(你不知道的吉林市)(15)

在圣母山,传教会除了留下圣母洞和教堂这样的硬件遗产,还留下了精神遗产---一所神学院,这也是我此次旅途很意外的发现。

你不知道的吉林市(你不知道的吉林市)(16)

以前我不知道国内也有这样的机构,在大门前看到“吉林神哲学院”的牌子,我还以为是教会的别名,进去之后,听到楼里传来课堂互动的声音,我才意识到这真的是一所学校。

神学院的面积不大,有一栋三层小楼和两个球场,球场中间画着基督教的符号。

你不知道的吉林市(你不知道的吉林市)(17)

你不知道的吉林市(你不知道的吉林市)(18)

你不知道的吉林市(你不知道的吉林市)(19)

从教堂的山顶下来碰到一群男生正在打球,我就很好奇地跟其中一个男生聊了会儿。

我问他们真的是在这儿学习的吗,他说是的,而且他们来自全国多个地方,最远有来自浙江的。

我说那你们都是多大过来的,他说有的是初中,有的是高中,学历不一样。

你不知道的吉林市(你不知道的吉林市)(20)

吉林神哲学院招生简章中的照片

我问他,从这里毕业会从事什么行业,他说大部分都是要去做神职人员,我说是神父吗,他说差不多。

我本还想问他,这么年轻,爸妈就给送来这里从事宗教事业,会有什么杂念和怨念不,但没好意思说出口,怕冒犯到人家。

跟这个男生道谢后,我站在台阶上看着这些在球场奔跑的小伙子,他们跟普通学校的高中生无异,嘻嘻哈哈,又打又闹的,真想不到他们将来是要做神父的。

你不知道的吉林市(你不知道的吉林市)(21)

回来我查了一下资料,国内现在一共有十二所神哲学院,最大的在北京,吉林市这一所规模不算太大,但是名声比较久远。

在建国前夕,吉林神哲学院一度成为全国重要的天主教教育机构。

而吉林市之所以在宗教领域比较突出,是因为它曾经是吉林的省会,是法国外方传教会在黑吉两省的教务中心。

你不知道的吉林市(你不知道的吉林市)(22)

别看吉林市现在只是个小城,它祖上也是阔过的。

从康熙时候起,一直到建国初,除了伪满那几年被长春抢了锋头,吉林市一直都是行政中心,连吉林省的吉林二字都是源自于它。

吉林神哲学院从某个角度来说也算是吉林市辉煌历史的见证,不过这只是很隐晦的反映,吉林市有一些老建筑更直观地展现着它曾经作为省会的底蕴。

林徽因

在吉林城区的角落里隐藏着民国两大才子设计的建筑,一个是梁思成设计的吉林省立大学礼堂和图书馆,也叫石头楼,另一个是林徽因设计的吉海铁路总站。

你不知道的吉林市(你不知道的吉林市)(23)

你不知道的吉林市(你不知道的吉林市)(24)

吉海铁路总站现在叫吉林西站,是一座哥特式风格的建筑,曾被央视评为中国最文艺的九座车站之一。

据说车站的设计师是林徽因,审定者是梁思成,火车站前的说明和地方志上都是这么写的。

你不知道的吉林市(你不知道的吉林市)(25)

不过有人查了车站的设计人员名单,并未查到和林徽因有关的信息。

而且有人认为,在那个呼唤本土建筑风格的时代,以林梁二人深厚的民族情结,这样的纯西式建筑是不可能出自林徽因之手的。

你不知道的吉林市(你不知道的吉林市)(26)

这个质疑是有理有据的,但是这个建筑的设计者一直被传是林徽因,即使没有确凿的证据,这样历史的传说也是不敢轻易否认的。

你不知道的吉林市(你不知道的吉林市)(27)

关于这件事,本人不才,自觉有个合理的猜测。

现存于东北电力大学的石头楼是梁思成设计的,建于1929年,当时梁思成和林徽因二人刚于前一年完婚游历了欧洲回国,在东北大学建筑系任教。

你不知道的吉林市(你不知道的吉林市)(28)

原吉林省立大学礼堂,也叫石头楼

你不知道的吉林市(你不知道的吉林市)(29)

石头楼局部

你不知道的吉林市(你不知道的吉林市)(30)

原吉林省立大学图书馆

同年,吉海铁路总站也在建设。两座建筑之间的距离,我骑共享单车也就15分钟左右。

而且,这两座建筑都是时任吉林省长张作相亲自着手重点推动的项目。

你不知道的吉林市(你不知道的吉林市)(31)

张作相官邸(现为西关宾馆)

你不知道的吉林市(你不知道的吉林市)(32)

张作相官邸(现为西关宾馆)

从沈阳到吉林市并不远,当时林徽因去探下梁思成的班应该是可能的。而二人被张作相领着去看下在建的吉海铁路车站,让他们提点建议或指导一下,想必也是大概率事件。

然后这期间,林徽因在设计上帮了些忙,梁思成最后也参与了审定,所以就让这个“误会”发生了。

拿到现代来说,这应该就是友情帮忙,只不过帮的人名气太大,把真作者给盖住了。

你不知道的吉林市(你不知道的吉林市)(33)

不过不管是否为林徽因设计,这个火车站还是非常值得一看,刘德华和吴倩莲主演的《天若有情3》和张东健主演的《2009失去的记忆》都在这里取过景,是来吉林市不可错过的景点。

大爷给我讲那过去的故事

拍完吉林西站和石头楼后,我骑着共享单车,路过一座红色砖砌的老楼。

我在门口观望了一下,有个大爷在扫地,我就过去问大爷,这是日本人建的楼吗。

大爷说这可比日本人建得早,这是张作相建的,一九二几年的,大爷说这个是和吉海铁路总站配套的楼,是铁路的积车库。

我跟大爷说,我是专门来拍老建筑的,能拍一下吗。大爷说,那爷们你进来拍吧。

你不知道的吉林市(你不知道的吉林市)(34)

你不知道的吉林市(你不知道的吉林市)(35)

进了门,大爷就一路给我做向导。先给我指左边的楼,说这个是货车厂,然后说,你看以前人修这玩意,这么多年都没有裂纹。

我问大爷,现在这里干嘛了。

大爷说,这里和旁边一个机车厂早先都归铁路局管,后来机车厂归市政府,扒了建了楼,这里还是归铁路局,吉林市跟沈阳铁路局要,铁路局没给。

你不知道的吉林市(你不知道的吉林市)(36)

你不知道的吉林市(你不知道的吉林市)(37)

大爷说东北的铁路局,最开始是齐齐哈尔,哈尔滨,吉林和沈阳四个铁路局,后来就剩了两个,哈尔滨和沈阳。

沈阳铁路局管的面积特别大,连黑龙江的五常和牡丹江南边一个地方都归它管,管的面积那么大,才不会在乎这么小的一个地方,所以这儿就一直荒废着了。

你不知道的吉林市(你不知道的吉林市)(38)

你不知道的吉林市(你不知道的吉林市)(39)

大爷说这里在朝鲜战争的时候变成了氧气厂,是供给抗美援朝前线的。

以前东北只有沈阳、齐齐哈尔还有牡丹江能产氧气,后来吉林市从牡丹江调来两个德国产的氧气制造设备,还调来15个工人。当时没有火车,工人是坐马车来的,跑了半个月。

战争结束,氧气厂因为离铁路太近,2007年搬走了。

你不知道的吉林市(你不知道的吉林市)(40)

我问大爷,你怎么这么懂,啥都知道。大爷说他就是在这个氧气厂工作的,后来退休了,这附近还有原来工人的家属楼,还需要供热和看自来水管道啥的,他就在这看着了。

我问大爷今年多大岁数,大爷说72。我说那您应该赶上战争了,大爷说当初解放战争时,他才两三岁,跟炕沿那么高。

大爷说他还见过林彪,接着大爷就给我介绍起当年战争的事。

你不知道的吉林市(你不知道的吉林市)(41)

日本人修筑了丰满水电站后,冬季放水形成了吉林市的雾凇景观。原日本丰满电站拆除,图为重新修筑的水电站。

大爷说他家住在吉林市北边的一个村子(具体名字我没听清楚)。

当初解放战争的时候,是拉锯战,今天国民党管,明天是共产党管。

他们村附近有站岗的,一会儿是国民党,一会儿是共产党。

聊起这个,大爷说,真不是埋汰国民党,因为现在共产党领导就说共产党好话。

那时候他家没几个被子,国民党站岗的士兵,冷了就抢他们家被子,共产党就不会。

共产党就是来住,也都是用稻草铺在地上,住地上,而且来之前还帮着挑水。

大爷说,他家那儿总能看到打仗,能看到远处共产党的士兵脑袋上绑着草圈匍匐前进,国民党士兵都是坐着车过来。

他家五个兄弟姐妹,一听到枪声,他爸就让他们趴在窗前的地上,手里拿个棍,谁漏出脑袋就打谁,枪声没了才能爬起来。

你不知道的吉林市(你不知道的吉林市)(42)

日本人在吉林市修筑的神社遗址

大爷说,他爸上过私塾,认识点字,共产党的邓华还让他爸跟着共产党走,做点文书工作,不过他妈不让,因为五个孩子就没人管了。

后来林彪还去过他家,在他家弄手摇发电机,发电报,整整呆了一个星期,嘀嗒嘀嗒的让他睡不着觉。

大爷说邓华是个大高个,挺好看,进屋快顶到门框了。林彪小个,挺瘦。

大爷又给我讲到解放战争,说长春那时候都没打,就是围城,共产党围国民党,四平和临江打得厉害,四平死了老多人,还有个大的墓地。

那天下午,跟大爷畅聊了好一会儿,没聊过瘾,第二天我本想再找大爷唠会儿的,可惜时间不允许了。

最后要走的时候,大爷叮嘱我,让我多宣传宣传吉林市。我跟他说,没问题,我肯定多忽悠点人来。

平原上的摩西

大爷交给我的事情,估计我是办不到的,但是大爷不用担心,等《平原上的摩西》上映了,就会有大批小伙伴来打卡。

你不知道的吉林市(你不知道的吉林市)(43)

《平原上的摩西》是双雪涛的一部犯罪推理小说,被改编成了电影,由刘昊然和周冬雨主演,拍摄地点就在吉林市的哈达湾炭素厂那一带。

这一次来吉林市,我本是为了寻找这部电影拍摄地的,结果因为多查了几篇文章,就让旅行变成了吉林老建筑巡礼,在吉林市多呆了三天。

你不知道的吉林市(你不知道的吉林市)(44)

你不知道的吉林市(你不知道的吉林市)(45)

哈达湾那一片曾经有很多个厂子,包括炭素厂、水泥厂、造纸厂还有铁合金厂等等,现在水泥厂已经搬迁,造纸厂关闭了,铁合金厂正在准备出售,但是有价无市,炭素厂已经卖给了私人,这两年效益还不错。

你不知道的吉林市(你不知道的吉林市)(46)

水泥厂

你不知道的吉林市(你不知道的吉林市)(47)

铁合金厂

你不知道的吉林市(你不知道的吉林市)(48)

炭素厂

这些大厂子附近的居民区近些年一直保持着原样,特别有八九十年代的味道,街道上方都是已经生锈的钢铁管道,街角还有老式的报刊亭,居民楼也还是以前的红砖筒子楼,一些角落还保留有以前的招牌和门面,有几个地方《平原上的摩西》都取了景。

你不知道的吉林市(你不知道的吉林市)(49)

你不知道的吉林市(你不知道的吉林市)(50)

你不知道的吉林市(你不知道的吉林市)(51)

你不知道的吉林市(你不知道的吉林市)(52)

你不知道的吉林市(你不知道的吉林市)(53)

你不知道的吉林市(你不知道的吉林市)(54)

电影还没上映,那一片已经有点火了,经常有年轻人过去打卡。街角报刊亭的大妈已经很不耐烦了,我那天过去问她电影都在哪儿取了景,她翻了好几个白眼,说有啥可拍的,破头次烂的。

你不知道的吉林市(你不知道的吉林市)(55)

大妈不理解游客的想法是正常的,因为游客想要看的正是他们想要摆脱的,这些老旧事物微乎其微的旅游价值,在当地人切实的生活面前一点意义都没有。

这片棚户区的道路还坑坑洼洼,2020年下半年才通上自来水,以前这里的居民都要自己挑水喝。

你不知道的吉林市(你不知道的吉林市)(56)

你不知道的吉林市(你不知道的吉林市)(57)

我去的那天,在狭窄的小巷子里遇到一位正在扫地的大爷,大爷以为我跟拆迁有关,是来拍照测量的,就跟我唠了一会儿。

他说他当年离开农村老家到城里,本以为脱离了穷地方能过上好日子,没想到在棚户区一呆就是一辈子,拆迁目前看是没了指望,还不如留在农村过得好。

大爷不断地叹气不断地讲着,刚开始我还想要安慰他,后来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跟大爷告别后,我就把相机盖扣上了。

你不知道的吉林市(你不知道的吉林市)(58)

你不知道的吉林市(你不知道的吉林市)(59)

《平原上的摩西》书名中的摩西,是基督教中代表救赎的先知,而对于这里的人们,谁会是他们的摩西呢。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在神哲学院打篮球,未来要从事神职工作的小伙子们,对他们的生活来说,最大的困扰是什么呢?他们能摆脱物质方面的困扰吗?

真希望我可以看到他们宗教里的世界。

记录我眼中的东北,不贩卖刻板印象,不装傻充愣。

如果你看到了最后,记得关注我。

你不知道的吉林市(你不知道的吉林市)(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