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如果不定都南京(太平天国不选南京就不能坚持11年)(1)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太平天国不选南京就不能坚持11年: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克南京。

太平天国如果不定都南京(太平天国不选南京就不能坚持11年)(2)

太平军在1853年3月19日定都南京,到1864年7月19日南京失守,前后一共11年时间。

太平军依靠江南的土地,同清政府作战了这么多年,实属不易。

大家要知道,太平军的鼎盛时期,地盘不过是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省各一部而已。

这个地盘满打满算,也只有中国南方面积的四分之一,放眼全国的话还不到十分之一。

太平天国以不到中国十分之一地盘,同占据中国十分之九以上的满清,在南京作战了11年之久。

而太平天国所在的清末同治年间,满清仍然有接近7500 万两白银的财政收入,相当惊人。

当时一艘铁甲舰(战列舰)的造价,也不过100多万两白银。

北洋水师就是凭着2艘铁甲舰,在东亚横行了多年。

那么,太平天国为什么能够同满清对抗这么久?

这同他选择定都南京,是有一定关系的。

太平军占领武汉以后,有好几个方向可以去。

向北直接杀入河南,进入满清的心腹地区,再向北就进入了河北省,可以威逼皇帝居住的北京城;

向西杀入四川,以这个易守难攻的地区建立王国,长期坚持。

最后,太平军选择在南京为中心的江南建立根据地,当然是有原因的。

杨秀清曾说:“专意金陵,据为根本,然后遣将四出,分扰南北,即不成事,黄河以南,我可有已”。这话有一定道理。

太平天国如果不定都南京(太平天国不选南京就不能坚持11年)(3)

第一,太平军急于建立基地。

蒋介石曾说过“自古以来,没有流寇成就大事的先例”。

当年的李自成,麾下有接近百万之众,实力非常强大,却没有稳定的根据地。

在一片石被吴三桂和清军击败后,李自成充其量不过损失几万人而已。

让人震惊的事情很快出现了,拥兵百万的李自成迅速就垮台。

李自成是1644年4月26日在山海关战败,1645年5月17日就在湖北九宫山被杀了,余部四散。

大家算算,前后也不过才1年时间。

在那个年代,不要说打仗,就算大军从山海关徒步走到陕西再到湖北,这还要多久?

可见,李自成的崩溃是非常迅速的。

为什么会这样?

李自成没有可靠的根据地。

太平天国如果不定都南京(太平天国不选南京就不能坚持11年)(4)

没有自己地盘的流寇,能胜不能败,尤其不能出现主力被重创的局面。

面对清军的追击,李自成的大军根本站不住脚,无法有效恢复实力,也不能集中兵力反击,更缺少回旋的余地。

什么叫做根据地?就是自己的地盘。

在这个地盘,你可以得到补给、兵员和修整,最重要的还是老百姓的支持。

有了这个地盘,一支军队即便被基本歼灭,假以时日也可以全部恢复甚至更强。

就算敌人追到地盘来,军队也可以在这里同敌人周旋。

最好的例子是林彪的地盘东北。

1946年1月,东野总兵力为26万人,一度被杜聿明打的丢盔弃甲,撤到松花江以北。

然而,到了1948年4月,东野兵力就高达98万人。

这98万绝大多数不是国军战俘,而是利用根据地征兵得来的。

太平天国如果不定都南京(太平天国不选南京就不能坚持11年)(5)

太平军当时情况,其实比李自成好不了多少。

表面上,太平军有几十万大军,实际上能够作战的只有区区几万人而已。

太平军定都南京十几天后,满清大将向荣,就率5万名清兵自武汉追至南京郊区孝陵卫,建立江南大营。

为什么向荣能这么做?为什么他还能连续3年威逼南京呢?

南京城内太平军只有二三万而已,不足以打垮向荣。

太平军的实力并不强,甚至不能驱逐南京城墙下的清军。

这种军队,一旦遭遇主力损失严重的惨败,就非常危险。

太平军剩余的十几二十万人,基本都是民夫、家属等非战斗人员,还有很多老幼妇孺。

这些家属们长距离从广西、湖南、湖北一路转战行军,早已疲惫不堪,不能再走了。

况且,带着这么多家属又如何打仗?

刘备在长坂坡,怎么被虎豹骑打的抱头鼠窜,还不是因为带着大量老百姓。

可是,如果丢掉家属置之不理,太平军恐怕直接就散伙。

现在这些家属就是烫手山芋,处理不好会严重动摇太平军战士的士气。

那么,最聪明的做法就是建立一个根据地,让家属有个落脚之处。

同时,太平军也需要一个,稳定能够提供粮食和兵员的基地。

杨秀清很聪明,知道李自成、黄巢败亡的原因,其一就是补给不足。

依靠太平军现在这样,每到一处就搬空官府粮库,是朝不保夕的。

况且,中国农村也很穷,一个地方不能连续多次劫掠。

之前抢过的地方,后面也就不能去了。

说来说去,太平军必须建立一个基地。

太平天国如果不定都南京(太平天国不选南京就不能坚持11年)(6)

第二,南京的军事环境比较好。

大家注意,太平军是1853年1月17日攻克武汉,2月初从武汉乘船长驱直入,2月25日就攻破清军安徽防线,3月19日就攻克南京。

前后才2个月时间!

这绝对不是说南京不适合防御,而是清军过于腐败,不堪作战而已。

相反,就战局来说,南京的军事地位还是不错的。

一旦太平军定都南京,向东是大海,军事威胁并不大。

向北有长江和淮河的地理屏障,只要掌握制江权就很安全。

向西和向南,都是地形非常复杂的安徽、浙江、江西地区,水网纵横、山地崎岖、丛林密布,易守难攻,非常适合防御。

清军就算有绝对的军事优势,在这种地形下进攻,也是很难取胜的。

所以,定都南京就军事上的威胁会比较小。

太平天国如果不定都南京(太平天国不选南京就不能坚持11年)(7)

第三,南京周边的经济很好。

选择南京的重要原因,在于江南一带的经济。

早在宋代开始,江南已经是中国主要的粮食基地和商业中心。

到了清代就更夸张。

根据《元和县志》(元和县,1912年并入吴县,今天的苏州吴中区)记载,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两江总督查弼纳上的奏折有这么一句:“苏松所属大县 ,额征地丁漕项杂税银米 ,多者至四十余万 ,是一县粮额与四川 、贵州一省之额数相等。”

看看,苏南一个大县缴纳的粮税竟然相当于贵州、四川一个省!

而太平军已经有二三十万规模,未来扩军以后数量就更多。

这么多军人和家属,都要吃饭。

如果不是在江南建立根据地,恐怕只能在湖南、四川这种粮食高产地区才行。

去四川不可能,湖南又是湘军的老巢,选择江南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相反,华北早已衰败,严重缺粮,自然灾害频发,当地老百姓口粮都要靠其他地区运输而来。

太平军选择在河南等地建都,连吃饭问题都难以解决,还谈得上什么作战和发展。

后来太平军组织数万北伐军攻入北方,开始进展顺利,很快就出现了严重的粮食问题,被迫不断停下来筹集粮食。

而最终北伐军的崩溃,也是因为粮草耗尽。

说来说去,太平军不在南京定都,不占据江南的地盘,绝对支持不了11年这么久。

太平天国如果不定都南京(太平天国不选南京就不能坚持11年)(8)

第四,太平军此时攻打北方未必有利。

太平军都是南方人,在南方的环境下作战还是比较擅长的。

简而言之,太平军擅长山地作战、丛林战和两栖作战,以及南方炎热潮湿的气候。

而中国北方的环境,有很大不同。

太平军进入华北平原,就多以平原作战为主。

这种地形,比较适合发挥军队的火力和机动性优势。

谁都知道,太平军的武器装备是比较差的。

他们在1852年12月攻克湖南岳州,意外的发现280门吴三桂多年前隐藏的火炮。

太平天国如果不定都南京(太平天国不选南京就不能坚持11年)(9)

把这批有100多年历史的古董,被太平军当做宝贝。防御武昌时,满清大将向荣这才回忆“贼各营火炮极多,声震如雷,子密如雨”。

自然,满清的武器要好得多,还可以大量向洋人购买洋枪大炮。

曾国藩能够迅速建立强大的长江水师,购买上千门船用大炮。

而李鸿章甚至组织了洋枪队,又扩大为西洋装备的常胜军。

显然,就火力上,太平军无法同清军相比。

北伐中,太平军因缺乏火炮,攻击北方清军固守的县城都很困难。

如攻打河南沁阳市,打了50多天也难以占领,只能撤退。

以劣势火力在平原同清军交手,太平军岂不是自我毁灭。

太平天国如果不定都南京(太平天国不选南京就不能坚持11年)(10)

另外,进入华北以后,就要开始同满清的骑兵交手。

满清八旗骑兵虽烂,蒙古骑兵却还是颇有战斗力的。

满清可以使用的骑兵众多,后来八里桥惨败就调动了3万骑兵。

在平原,太平军步兵同骑兵交手,也是非常不利的。

骑兵可进可退可攻可守,步兵则只能被动挨打。

太平天国如果不定都南京(太平天国不选南京就不能坚持11年)(11)

后来太平军的北伐也可以看到,太平军在平原上即便有捻军配合,相对清军也没有什么优势。

况且,京杭大运河已经淤塞严重,很多航道已经不通行。

太平军依靠陆地行军,如何能够维持持续的粮食运输是个大问题。

如果在当地抢劫粮食军用,如果当地有粮食,也不会出现捻军大规模叛乱了。

所以,从各种角度出发,太平军定都南京是没错的。

太平天国如果不定都南京(太平天国不选南京就不能坚持11年)(12)

太平军最后的失败,同定都南京也没有什么关系。

关键在于,太平军在军事战略、政治、外交以及内部稳定上,犯了很多致命的错误。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