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嘉言”即美好的言语,这一3部分承接了《小学内篇·稽古》的内容,收集了汉代以来圣贤之人合乎礼仪的言论,用以充实“立教”、“明伦”和“敬身”中所说的道理。
学习过程中,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嘉言第三节
【原文】父母之丧,中门之外择朴陋之室为丈夫丧次。斩衰寝苫枕块,不脱绖带,不与人坐焉。妇人次,于中门之内别室,撤去帷帐?衾褥?华丽之物。男子无故不入中门,妇人不得辄至男子丧次。晋陈寿遭父丧有疾,使婢丸药。客行见之,郷党以为贬议。坐是沈滞坎坷终身。嫌疑之际不可不愼。父母之丧不当出。若为丧事及有故不得已而出,,则乘朴马,布裹(ɡuǒ)鞍辔(pèi)。
【注】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陈寿少时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蜀降晋后,历任著作郎、长广太守、治书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职。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元康七年(297年)病逝,年六十五。太康元年(280年),晋灭吴结束了分裂局面后,陈寿历经十年艰辛,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此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
【译】居父母丧时,在中门外选择简陋室屋作为丈夫居所,服斩衰,住草铺,枕土块,不解除冠带,不与人坐。妇人住在中门内,撤去帏帐衾褥及华丽之物。男子无故不入中门,妇人不得擅自来到男子丧次。晋陈寿居父丧时患病了,使婢为他丸药,被客人看见,受到乡党贬议,竟至沉滞终身。礼防严格,是为了使人成其为人。居父母丧,不应外出,因为办理丧事及其他事故,不得不外出时,则乘白马,用白布裹鞍辔。
【原文】世俗信浮屠诳诱,凡有丧事无不供佛飯僧。云,为死者,灭罪资福,使生天堂受诸快乐。不为者必入地狱,剉焼舂磨,受诸苦楚。殊不知死者形旣朽灭,神已飘散,虽有剉焼舂磨,且无所施。亦况佛法未入中国之前,人固有死而复生者。何故,都无一人误入地狱,见所谓十王者耶。此其无有而不足信也明矣。
【译】此言居丧不用浮屠之义。世人信和尚诳谝诱惑,凡有丧事,都要请和尚诵经,说是给死者灭罪求福,使升天堂享受快乐。不诵佛经必入地狱受锉烧舂磨之苦。殊不知死者形体已朽灭,神灵也飘散了,虽然有什么锉烧舂磨,也施不到他身上。况且在佛法未入中国之前,人有死而复生的,怎么就没有一个死而复生的人进入地狱见到所谓的十殿阎君。这本来是没有的事,不要相信。
【原文】《颜氏家训》曰:吾家巫觋(xí)符章,絶于言议,汝曹所见。勿为妖妄。
【注】《颜氏家训》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国学经典著作。作者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该书成书于隋文帝灭陈国以后,隋炀帝即位之前(约公元6世纪末)。是颜之推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共有七卷,二十篇。分别是序致第一、教子第二、兄弟第三、后娶第四、治家第五、风操第六、慕贤第七、勉学第八、文章第九、名实第十、涉务第十一、省事第十二、止足第十三、诫兵第十四、养心第十五、归心第十六、书证第十七、音辞第十八、杂艺第十九、终制第二十。
【译】《颜氏家训》说:“我家巫觋符章之类,绝于言语议论,这是你辈亲眼见到的,你们千万不要做妖魔妄诞之事。”
【原文】伊川先生曰:人无父母,生日当倍悲痛。更安忍置酒张乐,以为乐。若具庆者可矣。
【译】伊川先生说:“人没有父母时,生辰日应当倍加悲痛,更何忍置酒张乐以自乐。若父母具在时,可以置酒张乐以娱亲。”
【原文】吕氏童蒙训曰:事君如事亲,事官长如事兄,与同僚如家人,待羣吏如奴仆,爱百姓如妻子,处官事如家事,然后能尽吾之心。如有毫末不至,皆吾心有所未尽也。
【注】吕氏:名本中,字居仁,宋正献公之曾孙,作《童蒙训》。此言孝者所以事君,弟者所以事长,慈者所以使众之事。大学所谓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译】吕本中《童蒙训》上说:“事君像事亲一样,事官长像事兄一样,和同僚相处如家人一样,待群吏像待奴仆,爱百姓像妻子一样,处理公事就像处理家事一样,然后能尽自己的心,如有毫末做的不到最佳,都是我没有用尽心思的缘故。”
【原文】或问簿佐令者也,簿所欲为,令或不从奈何。伊川先生曰:当以诚意动之。今令与簿不和,只是争私意。令是邑之长,若能以事父兄之道事之,过则归己,善则唯恐不归于令,积此诚意,岂有不动得人。
【译】或有人问:“簿是辅佐县令办公的人,若簿想给人民办有益的事,而令不同意,该怎么办?”伊川先生说:“应当以诚意感动他。今县令和主簿不和,只为不以诚心相待,而争私意,所以互不相信。要知令是一邑之长,有父兄之尊,簿若能以奉事父兄之道奉事令,事办错了,自己负责,事办好了,就说这全是县长领导的结果。把这诚意积累下去,哪有不动心的人呢?”
【原文】明道先生曰:一命之士,苟存心于爱物,于人必有所济。刘安礼问临民。明道先生曰:使民各得输其情。问御吏。曰,正己以格物。伊川先生曰:居是邦不非其大夫。此理最好。
【译】明道先生说:“初受职的九品小官,若能以爱民为心,对人民苦难,必有所救济,”程子的学生刘安礼,问居官临民之道,明道程先生说:“使民个个得以把真情告诉给官吏。”按民之所欲办事,没有办不好的。又问驾驭诸吏之法,程子说:“正己身以正吏人。”所谓“子率以正,孰敢不正。”伊川程先生说:“居在这个地方,不诽谤訾毁这里的官长,这道理最是好。”
【原文】童蒙训曰: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淸,曰愼,曰勤。知此三者,则知所以持身矣。当官者,凡异色人皆不宜与之相接。巫祝尼媪(ǎo)之类尤宜疎絶,要以淸心省事为本。
【译】吕氏《童蒙训》说:“当官的法则,只有三个事:第一,清白廉洁,不贪污;第二,慎重官守,不轻忽;第三,勤于政事,不敢怠荒。晓得这三事重要,就晓得保持此身,成为真正的父母官了。”吕本中说:“当官的人,凡是遇见邪门外道的人,都不该和他交往,巫婆、祷祝、尼姑、道媪之类,更当疏远绝交,要把清心省事做为基本。”
【原文】后生少年乍到官守,多为猾吏所饵,不自省察,所得毫末,而一任之间不敢复举动。大抵作官嗜利,所得甚少而吏人所盗不赀矣。以此被重谴。良可惜也。
【译】吕本中说:“后生青少年,因登高科或藉父兄之势猛然当官守职,一时不自省察,接受狡猾之吏的贿赂,从此猾吏放手贪污,自己不敢制止,一任之间,不敢有所作为。大概当官的好利,则所得很少,而猾吏因官有受贿之弊不敢法办他们,就大量贪污盗窃,官员因此被人揭发,承受国法惩处,真的可惜。”
【原文】当官者,先以暴怒为戒。事有不可,当详处之。必无不中。若先暴怒,只能自害。岂能害人。当官处事,但务着实。如涂 摖 (qì)文字,追改日月,重易押字,万一败露,得罪反重,亦非所以养诚心,事君不欺之道也。
【译】《官箴》说:“当官的先把暴怒作为警戒,事有不合意的,应当详细调查了解,然后处理,必无不中理的。若先暴怒,独断独行,办错了事,只能自家害自家,岂能惩治别人。当官的处理公事,只务着实干,不可有丝毫虚假。例如塗擦改写公文档案上的文字,或追改日月,另改押字,以欺上瞒下,万一被上官发现,犯得罪就更重了。这也不是养育诚心和事君不欺的道理。”
【原文】王吉上疏曰:夫妇人伦大纲,夭寿之萌也。世俗嫁娶太蚤。未知为人父母之道而有子。是以敎化不明而民多夭。
【注】王吉(?-公元前48年),字子阳,西汉时琅琊皋虞人(今青岛市即墨区),官至博士谏大夫。 少年好学,以孝廉补授若卢县右丞,不久升任云阳县令。汉昭帝时,举贤良充任昌邑王中尉。
【译】王吉给皇上上疏说:“夫妇是人伦的大纲,也是夭寿的萌芽。今世俗女嫁男娶太早了,不晓得给孩子当父母要以身作则的道理,就有了儿女,所以教化不明,而民多有少亡的。”
【原文】文中子曰:婚娶而论财夷虏之道也。君子不入其郷。古者男女之俗各择德焉。不以财为礼。早婚少聘,敎人以偷。妾媵无数,敎人以乱。且贵贱有等。一夫一妇庶人之职也。
【注】文中子:王通,号文中子,隋朝河东郡龙门县通化镇人,著名教育家、思想家。仁寿三年见隋文帝,奏上《太平十二策》,主张“尊王道,推霸略,稽古验今,运天下于指掌。”深得文帝赞赏。
【译】王通说:“论婚姻讲财礼,是番邦行的路数,君子不入他们的乡俗。古时男女相择,各选择有品德的人,不把货财做聘礼。世俗早婚少聘,教人以偷薄;妾多失度,教人以淫乱。况且贵贱有等级,一夫一妻,是庶民的本分。”
【原文】司马温公曰:凡议婚姻,当先察其壻与妇之性行及家法何如。勿苟慕其富贵。壻苟贤矣,今虽贫贱,安知异时不富贵乎。苟为不肖,今虽富贵,安知异时不贫贱乎。妇者家之所由盛衰也。苟慕一时之富贵而娶之,彼挟其富贵,鲜有不轻其夫,而傲其舅姑。养成骄妬之性,异日为患庸有极乎。借使因妇财以致富,依妇势以取贵,苟有丈夫之志气者能无愧乎。
【译】司马温公说:“凡谈婚嫁,应当观察婿与妇的性情品行及家庭教养如何,不要只羡慕他(她)的富贵。婿真的贤良,现今虽贫贱,怎知将来不富贵呢?但是不肖的人,今虽富贵,怎知将来不贫贱呢?而况妇人淑贤,生子必才,而家道得以兴盛。妇人混账,生子必不肖,成为败家子,而致家业衰亡。这是家庭所由以盛衰的因素。但慕一时的富贵而娶她,她挟富贵,少有不轻视丈夫,而傲慢翁婆的。养成娇妒的性格,将来成为家庭祸患,岂有极底吗?假使藉妇财以致富,靠妇势以取贵,倘有丈夫的志气的,能不羞吗?
【原文】安定胡先生曰:嫁女必须胜吾家者。胜吾家,则女之事人,必钦必戒。娶妇必须不若吾家者。不若吾家,则妇之事舅姑必执妇道。
【注】安定胡先生:姓胡名瑗,字翼之,安定(今甘肃泾川以北)人,学者称其为安定先生。北宋儒学家、教育家。先生以兴学育才为己任,先后为苏州、湖州府学教授、太学直讲、太常博士,追谥文昭。随胡瑗从学弟子数千,名臣、学者多出其门。宋神宗称之为真先生;范仲淹誉之为“孔孟衣钵,苏湖领袖”;王安石尊之为“天下豪杰魁”;苏轼推之为“章为万世程”;文天祥敬之为“一代瞻仰,百世钦崇”;司马光颂之为“苏湖之教,造士有术”。
【译】安定胡先生说:“嫁女必须嫁给胜过我家的,胜过我家,则女子侍奉人,必能恭敬戒慎。娶媳妇必须娶富贵不如我家的,不如我家,则媳妇奉事翁婆,必守妇道。”
【原文】或问孀妇于理似不可取,如何。伊川先生曰:然。凡取以配身也。若取失节者以配身,是己失节也。又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译】有人问伊川先生你怎么看待寡妇在理论上取不得。先生说:是啊,凡是娶妻把她当做自己的配偶,如果取失节的女人当妻子,自己就失节了。又问道快要饿死的穷寡妇取吗。先生说:只是后世怕冻死饿死,所以才有这种说法。可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呀。
【原文】颜氏家训曰:妇主中馈,唯事酒食衣服之礼耳。国,不可使预政。家,不可使干蛊。如有聦明才智,识达古今,正当辅佐君子,劝其不足。必无牝鸡晨鸣,以致祸也。
【译】颜氏家训中说:女人在家做饭操劳家事,就是准备美酒膳食衣服等礼节之类的事情,对国家而言,不能让女人干预政事,不能让女人主管家事;如果确实有聪明过人的才学智慧,见识博古通今,正确的做法应当是辅佐自己的丈夫,弥补他的不足,而不是像母鸡代替公鸡早上报晓一样,这会招致祸患。
【原文】江东妇女略无交游。其婚姻之家或十数年间未相识者。唯以信命赠遗致殷勤焉。邺下风俗专以妇持门戸,争讼曲直,造请逢迎,代子求官,为夫诉屈。此乃恒?代之遗风乎。
【译】江东妇女,无有交往游访的习惯,她们亲戚家人,或有成亲数十年间不相识的,只用书信或赠送礼物致殷勤之意。邺下风俗,却专用妇人主持门户,打官司,争曲直,当请客,迎宾客,代替孩子求官,给丈夫诉冤屈,全是妇人主事,这是燕赵间的遗风吧?
【原文】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者而已矣。自兹以往至于九族,皆本于三亲焉。故于人伦为重也。不可不笃。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前襟后裾,食则同案,衣则传服,学则连业,游则共方。虽有悖乱之人,不能不相爱也。及其壮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娣姒之比兄弟则疎薄矣。今使疎薄之人而节量亲厚之恩。犹方底而圆盖,必不合矣。惟友悌深至,不为傍人之所移者免夫。
【译】有了人民,而后有夫妻,有夫妻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的亲人,就只有这三个了,从这发展下去,到了高、曾、祖父,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到曾玄,九族都起根于三亲。所以对于人伦最重大,不可以不笃厚其恩情。兄和弟,是分形连气的人,当他们小的时候,爹妈左手拖一个,右手挈一个,怀里抱一个,背上背一个;同案吃饭,衣服传替地穿。学则一同到校,游则同游一个地方,这样终日相对,虽有生性悖乱的人,不能不相亲相爱。到了他们壮年时,各恋各的妻,各爱各的儿,各居各的房室,情既相隔,虽有恩情笃厚的人,不能不稍衰减。妯娌比兄弟,恩情就薄多了,今使妯娌疏薄少恩的人,来节量兄弟亲厚的恩情,犹如方底圆盖,必不能合适。只有友悌深至,不被妇人所改移的,才可以免除兄弟亲情衰减。
【原文】柳开仲涂曰,皇考治家,孝且严。旦望弟妇等拜堂下毕,卽上手低面听我皇考训诫。曰,人家兄弟无不义者。尽因娶妇入门异姓相聚,争长竞短渐渍日闻,偏爱私藏以至背戾,分门割戸,患若冦雠,皆汝妇人所作。男子刚肠者,几人能不为妇人言所惑。吾见多矣。若等宁有是耶。退则惴惴,不敢出一语为不孝事。开軰抵此頼之,得全其家云。
【注】柳开(948年-1001年),原名肩愈,字绍先(一作绍元),后改名开,字仲涂,号东郊野夫、补亡先生,大名(今河北大名)人,北宋文学家。因官至如京使,世称柳如京。柳开是开宝六年进士,历任州、军长官,殿中侍御史,提倡韩愈、柳宗元的散文,以复兴古道、述作经典自命。反对宋初的华靡文风,为宋代古文运动倡导者。作品文字质朴,然有枯涩之病。诗作现存八首。著《河东集》。
【译】柳开仲涂说:“先考治家以孝,而家法很严。每逢初一、十五,弟妇等在堂下行礼后,就两手上拱当胸,低头面,敬听皇考训诫。训诫说:‘人家兄弟,莫有不义的,其所以不和,尽因娶妇入门,不同姓的妇女住在一处,争长竞短,枕边告状,难免浸润之谮,以至偏爱私藏,遂致背理乖违,闹得分门割户,兄弟和仇敌一样,这都是妇人所造成的祸患。男子刚肠的,有几个能不被妇人言语所迷惑!听妇人言破家的,我见得多了,你等能有这种过错吗?’弟妇等听了训诫,退下来心怀恐惧,不敢说一句挑唆的话,不敢做不孝的事。开辈到现在靠皇考的教诫,得以保全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