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会有这样的感觉:注意力难以集中、睡眠质量差、学习效率低、年纪轻轻总忘事……这些问题很可能都是和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有关系!
电子屏时代,我们的日常生活充满压力,似乎每时每刻都要检查手机、回复电子邮件、和所有人在任意时间接触交流……大脑变得不堪重负,数码设备的不良影响渐渐显露。长期面对电子屏会对大脑造成怎样的影响?我们会不会因此变得越来越傻呢?
要解决这些人类以前从未面对过的问题,需要一些新策略。瑞典记忆冠军马蒂亚斯·里伯现身说法地告诉我们:当务之急不是停止使用新技术,而是学习如何充分利用新技术。他凭借自身对大脑的充分了解和成功实践,介绍了大量发人深省的研究和创新的方法,只要改变一些简单的日常习惯,就足以令你产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驾驭电子屏:国际记忆大师的9条健脑秘诀》这本书介绍了驾驭电子屏的9条健脑秘诀,并在每条秘诀后列出5个初级任务和6个高级任务,帮助你像打游戏闯关一样按图索骥,完成任务获取大脑积分,最终拿满99分,成为电子屏时代的健脑达人。
精彩书摘
不要用社交媒体量化生活中的重要时刻
使用社交媒体时,我们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获得外部奖励。做得好,就会有人点赞,这就相当于猴子得到了葡萄干;做得不好,就没有点赞。哪怕我们发布的内容非常重要,并且完全是在内部动机的驱动下做出来的,依然有人对此加以评判,评判标准就是点赞数。这就意味着,总有人在对我们进行精确的比较,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外界的评判。你的得分能让你准确地评估自己在社会地位方面得到的奖励。
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够得到回报是无可厚非的。在你想要达成某个具体的目标时,量化的结果是非常有帮助的。问题是,你在社交媒体上得到的分数并不仅仅代表工作绩效。相反,打分和外部评价的对象也可能是你生活中的重要时刻,而且你认识的所有人都能看到这个分数。这些人会对你生命中的各个时刻进行打分,以此评判高下。如前所述,大量研究探讨了外部奖励是如何对人们造成影响的。外部奖励会暂时提高绩效,但代价却是削弱了内部动机。
在我们分享了生活中的重要时刻后,会发生什么呢?打个比方,假设分享的内容是爱情。如果一举一动都要受到外界的评判,那我们努力建立亲密关系的内驱力会受到什么影响呢?爱情很可能成为一桩差事,关系着我们是否成功。这样一来,我们就很难在这段亲密关系中获得心流。如果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外界的奖励和评判上,我们也很容易忘记自己还有玩耍的本能。
工作情境中的外部奖励就是另一回事了。工作并不一定要依靠内在热情来驱动。如果工作让人难以忍受,我们大可以辞职不干,另谋出路。但是,如果精神生活长期受到外界的评判,我们的内驱力就会减弱,这时可没办法甩手走人。还有,如果我们经常发一些关于孩子的内容,希望得到外界的认可,简直难以想象这种做法会给寻求亲子关系的内部动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当我们在评判他人发布的内容时,不管点赞或不点赞,都有可能是在遵从大多数人的想法。有人研究过这种现象和社交媒体的关系。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劳伦·舍曼(Lauren Sherman)及其同事让年轻人和人为操纵的Instagram订阅内容进行互动,以此研究他们使用Instagram的模式。
研究者可以决定每张照片获得的点赞数,但被试对此一无所知。结果发现,被试是否点赞主要和照片已有的点赞数有关,而与照片本身的内容关系不大。照片的点赞数越高,用户点赞的可能性就越大。同一张照片,如果点赞数减少了,选择不点赞的被试也会相应地变多。
在被试观看这些照片时,研究者也对他们的大脑进行了磁共振成像扫描。通过扫描发现,被试看到照片时,点赞数对他们的反应影响更大,超过了照片的实际内容。被试在看到大量点赞时,涉及奖赏加工、社会评估、模仿和注意的脑区都会变得活跃起来。
还好,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内在兴趣、发展人际关系来调整自己,提升内部动机的影响力,一切都为时未晚。不再给友谊打分并不等于戒断社交媒体或不再发布重要信息。只要驾驭了电子屏,我们就可以利用新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这些无处不在的评分消失了,社交媒体会变成什么样?如果不再通过各种量化的手段来贬低他人,我们是不是就可以通过电子屏参与彼此的重要生活事件和人际关系了呢?这就是事情的奇妙之处,因为这些技术早就出现了,只是你可能没有听说过而已。现在,系紧安全带,做好准备,马上试驾一回,我保证你能获得神奇的体验。
我要介绍的是一款名为“Facebook计数消除器”(Facebook Demetricator)的应用。一开始,这是一款数字艺术品,但很快就成了一种广受欢迎的工具,帮助人们更明智地使用电子屏。使用Facebook时,这个应用会隐藏所有的数字。你可以继续使用Facebook的所有功能,但再也看不到点赞的数量或别人的好友数量了。这个应用的开发者是本·格罗瑟(Ben Grosser),他是一位艺术家,也是大学教授。该应用完全免费,可作为插件应用在大多数网页浏览器上。只要搜索“Facebook Demetricator”,安装后即可使用。还有一个应用叫作“Twitter 计数消除器”(Twitter Demetricator),工作原理完全相同。
使用这类应用后,用户体验会立刻发生哪些改变呢?这比较难以形容。你马上就会变得更加专注于人们所分享的内容。这听起来好像很容易理解,实际上却并非如此,只有亲身体验后,才能领会其中的全部意义。你将真正理解原始脑区是如何被激活的:当有人评价了别人发表的内容后,原始脑区就会立即对此做出评估。大脑的高级皮层还没来得及对真正的内容进行思考,这些信息已经被传输到那些最古老的脑区了。根据部落成员对信息的接纳程度来评估信息是一种原始的求生本能。到了现代社会,我们的生存环境中充斥着大众对一切事物的评价,信息早已过剩。想要改变现状,根据人们表达的内容本身的价值来进行思考,就需要利用科技做出一些巧妙的限制。
我发现“计数消除器”这款应用的过程非常有趣。把它推荐给我的不是别人,正是前文中提到过的克里斯·丹西。他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联结,是生物黑客运动分支“自我量化”(Quantified Self)的主要发起人。自我量化强调对生活的各个领域进行测量,从健康指标到情绪再到心理状态,从而更好地对其进行评估和改善。我们说过,在新技术的帮助下,越来越多的生活领域得以被量化,以数字的形式呈现出来。
我也非常喜欢进行各种测量。如果希望实现某种绩效目标,或是改善某些健康问题,这种测量甚至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如果把这种工具主义观点运用到生活的所有方面,包括你的真实自我上,就可能出现问题。这让我联想到“精神堕落”(spiritual depravation)这种说法。同时我也会好奇:长此以往,我们对人类价值的看法会不会受到影响呢?有的人声称自己非常喜欢自我量化,常常把自我量化的口号“通过数字认识自己”挂在嘴边,我对此一直不敢苟同。如果过度关注数量,就很容易忽视质量。对我来说,生活的质量永远比数量来得重要。
但我对克里斯·丹西深表佩服。他记录下来的生活数据比任何人都多,却拒绝量化每个人都在盘点的东西——社交媒体上的好友数和点赞数。显然,他已经看穿了一切,明白这种量化会影响我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如果友谊变成了互相点赞的交易,再好的朋友也会渐行渐远。
我突然意识到,自我量化最极端的践行者并不是生物黑客运动的某个分支,而是广大社交媒体的使用者。对交友和生活中的重要事件进行量化已成常态。我们仿佛都变成了最敬业的人际关系黑客,给每一次互动打分,还要学习如何提高分数。人类向来喜欢竞争,为社会地位奋斗是天经地义的。但和过去不同的是,我们如今参考的是实实在在的数据。这些数据会导致大脑不断进行比较,让人特别容易在意自己的表现,并开始用他人的评判眼光审视自己的行为,这样就很难拥有健康的玩耍心态了。
但是,如果我们对自己的驱动力有更多的了解,就能快速找到提升能量、耐力和快乐的方法。我说过,玩耍的定义就是暂时忘记别人对某种活动的看法和评价,认为活动本身比结果更重要。在使用社交媒体的过程中,消除计数这样的智能科技解决方案能让我们轻而易举地展现出玩耍的态度。你只需要忽略其他人依然能看到数字这个事实就可以了。不论我们做什么,不管这些事情能不能被量化,总会有人评头论足。忽视他人的评判后,我们就自由了;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增加自己的自由时间。这样一来,我们就更容易把注意力放在数字化沟通的质量,以及通过数字化沟通所传递的信息上了。
推荐阅读
驾驭电子屏:国际记忆大师的9条健脑秘诀
三届瑞典记忆冠军、“国际记忆大师”头衔获得者马蒂亚斯·里伯现身说法:
教你如何用科技的力量应对这个科技爆炸的电子屏时代。
9条健脑秘诀,全方位改造生活体验,助你成为电子屏时代的健脑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