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始终都需要营养,营养是生命的源泉,是健康的根本。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人体也是由物质组成的。。组成人体的物质成分有:水、蛋 、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维生素。

人类为维持生命、从事劳动、繁衍生息,必须从外界摄取食物。机体摄取、消 化、吸收、代谢和利用食物中的养分以满足自身生理需要的整个过程即称之为营养。食物所提供的营养物质叫营养素。

研究发现: 细胞的类型和多种功能取决于营养素的适宜摄入量。营养素与基因的相互作用对人类的受孕、生长、发育、健 康、长寿都有潜在影响,可能对某些导致死亡的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营养是生命,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的生、老、病、死都与营养密切相关。

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先天的遗传、后天的生活条件、卫生状况、饮食营养、爱好习惯,体育锻炼,精神状态等。在这些因素中,最主要,最经常起作用的还是饮食营养。人类从生命刚开始,就不断地从母体摄取各种营养。出生后,除阳光和空气外,人完全要靠食物和饮水供给营养,以保证自身正常地生长发育,保持健康和进行各种活动。

人体需要哪些营养素:

食物的营养功用是通过它所含的营养成分来实现的,这些有效成分就叫做营养素。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有 50 种左右,一般分为6类,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又叫糖类)、维生素、矿物质(包括微量元素)和水。其中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被称为 “三大营养“。

营养素按人体需要的多少,可分为常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前者是指每日需要量在 1克以上的营养素,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水及钾、钠、钙、镁、磷、氯等。微量营养素指每日需要量为百分之几克至千分之几克的营养素,如铁、铜、锌、铬、锰、钼、硒、碘、氟以及某些维生素等。

合理营养的要求:

1. 食物中应该含有人体所需要的一切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

无机盐、水和纤维素等。

2. 食物要有良好的色、香、味,能促进食欲,并易于消化吸收。

3. 饮食中不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4. 当生活、工作环境和生理条件(如妊娠、哺乳、更年期)变化时,饮食营养的供给要做相应的调整。

5. 避免营养素供给不足或过多。

6. 营养素的供给量要略高于身体对营养素的需要量。营养素的需要量是维持身体正常生理

功能所必需的最低基本数量,供给量应该比这更充裕些。

饮食营养与新陈代谢:

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如五脏六腑、血液、肌肉、骨骼等等,不断进行着新陈代谢活

动。据研究,人体内每分钟大约有10多亿细胞在不断地新陈代谢。这就需要不断地从饮食中

摄取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也就是说,饮食营养要不断地、有规律

地进行。要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包括饮食卫生)。

一切不良 的 饮 食习 惯 都 会影响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进行,因而必须纠正和克服一切不良的饮食习惯。

营养与吸收:

食物经过消化,大分子物质变成小分子物质,其中蛋白质变成氨基酸,多糖分解为单糖,脂

肪分解成脂肪酸、甘油等,维生素与矿物质在消化过程中从食物的细胞中释放出来。这些营养

素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食物进入胃之前没有被吸收,胃只能吸收少

量的水分和酒精,大肠主要吸收在小肠没有被完全吸收的水分和电解质,而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是在小肠进行。

1. 蛋白质的吸收: 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氨基酸后,通过小肠黏膜被吸收,吸收后经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天然蛋白被蛋白酶水解后,其水解产物大约1/3为游离氨基酸,2/3为多肽。这些产物在肠壁的吸收远比单纯混合氨基酸快,而且吸收后大部分以氨基酸的形式进入门静脉。

2. 脂类的吸收: 脂类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甘油可被血液直接吸收;脂肪酸在消化道内与胆盐结合成水溶性复合物,才被吸收。脂肪酸被吸收后,一小部分进入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由门静脉进入肝;大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经大淋巴管进入血液循环。脂溶性维生素也随脂肪酸一起被吸收。

3. 水 、 水溶性维生素及矿物质的吸收: 这一类物质在小肠内不经消化而直接被吸收。

4. 碳水化合物的吸收: 碳水化合物经消化吸收分解为单糖(主要为葡萄糖及少量的果糖和

半乳糖)后被吸收,然后通过门静脉进入肝,一部分合成肝糖原贮存,另一部分由肝静脉进入体循环,供全身组织利用。

营养与热量:

能量通常用千卡来表示,卡是卡路里的简称。1卡就是使1克水升高1℃时所需的能量。

国际上通用的能量单位是焦耳。1卡折合4.2焦耳(确切地说是4.184焦耳)。在我国两种能量

单位均可使用。

1. 热量的主要作用

维持人体的基础代谢。机体即使处于完全休息的状态,其内部的生理活动仍在继续进行,所

以随时都需要热量。这种在完全休息状态下人体内部生理活动(如心跳、呼吸、肠胃蠕动、神经系统的活动等)所需的热量,称为基础代谢。基础代谢所需的热量,约为每小时每千克体重 1

千卡,如体重50千克,则基础代谢能量大致为 1 × 50 × 24 = 1200 千卡。

  1. 维持肌肉的活动。
  1. 保持体温。
  1. 食物的特别动力。食物在体内的消化、吸收和代谢,均需消耗一定的热量。

5. 生长的需要。

人体每日需要多少热量:

人体所需热量因人而异。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劳动强度、年龄大小、气候变化、体型与体重和

健康状况。一般正常的成年人每日需要热量为2000~3000千卡。承受压力大的人或体力劳动多的人,需要热量多一些。坐办公室的人活动量少,需要热量也较少。男人和女人需要的热量也不

同,一般女人身体矮小些,体力劳动轻些,需要量也少些。在生长期的儿童、孕妇或因病而消耗多的人,尤其是运动员,需要的热量就大些。年龄在20~40岁之间,需要热量多,而从41岁起,所需热量则呈递减趋势。在寒冷地区或寒冷季节生活的人所需热量多。当然,在高温环境下进行体力劳动的人,也比在常温环境下工作的人需要热量多。情况变化了,热量需要也要相应变化,应当灵活地加以调节。

如何计算食物中的热量: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是三种供给热量的营养素。根据各种食物中碳水化合

物、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就可以计算出各种食物所能供给的热量。1克碳水化合物供给热量4千卡,1克脂肪供给热量9千卡,1克蛋白质供给热量 4 千卡。如一个人每日吃的食物中包含 450 克碳水化合物、40克脂肪和80克蛋白质,则可以得到的热量为:

(4 × 450)+(9 × 40)+(4 × 80)= 2480 千卡。

人体的营养组织(人体的)(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