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程出生于明朝万历年间,他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17世孙。他的太爷爷做过明朝的兵部尚书。然而作为明朝官宦子弟的范文程,却背弃明朝,主动投降了满清,并且一生死心塌地跟随大清,这是怎么回事呢?

范文程的后人被满门抄斩了吗(作为官宦之后的范文程)(1)

(范文程剧照)

这就要说到明朝严格的科举制,明朝有“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说法,也就是说在明朝,想入仕为官,如果没能考上进士,其他一切免谈。

范文程从小勤学好读,一心想考取功名,光宗耀祖,但他累考数次,才在18岁时考了个秀才,此后数次参考,都名落孙山。

当时的明朝,一方面朝廷内部动荡,宦官当道;另一方面吏治腐败,天灾人祸不断,已呈现出一派迟暮之景。

而努尔哈赤却在关外东征西战,不但统一了建州女真,还在盛京建立了后金政权。

对于范文程而言,中进士对他而言遥遥无期。因此想要效力于明廷,他根本没有资格。

那么,身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会怎么做呢?

在范文程看来,明朝也好,后金也好,就相当于两家公司。良禽择木而居,他认为后金势力凶猛,很有可能取代明朝。因此,在努尔哈赤向明朝宣读“七大恨”的檄文,并开始攻打抚顺时,便迫不及待地主动投降了努尔哈赤。

范文程的出身和学识,得到了努尔哈赤的善待,甚至他还对后金大臣们说,范文程是名人之后,大家一定要善待他。

范文程的后人被满门抄斩了吗(作为官宦之后的范文程)(2)

(努尔哈赤剧照)

不过,努尔哈赤毕竟是武人出身,虽然在他攻打明朝的征战中,范文程一直随征左右,为他出谋献策,却只得到了一个章京(类似于文书)的职位,并且在这个职位上一干就是8年。

1626年,努尔哈赤病逝。皇太极在众人的拥护下继承了汗位。

皇太极和努尔哈赤不一样,他重视读书人,并为之建立了文馆。

范文程得以入职文馆。很快,他凭着出色的文采得到了皇太极的重视,被委任为内秘书院大学士,从此成为皇太极的谋臣亲信。

范文程确实是个人才。他不光知天文地理,还能披甲上阵。在征战明朝时,他总是身先士卒冲在前面,常常先是招抚,招抚不成,便率枪炮手进行围剿。在剿杀明军的过程中,他毫不手软,因此深得皇太极赞赏。再加上屡有战功,于是被授予游击之职。

对于皇太极的厚遇,范文程亦是为之肝脑涂地,鞠躬尽瘁。对明朝那些有影响力有能力的官员,他想方设法进行策反。在他的劝说下,孔有德、洪承畴、尚可喜等人都归降满清。这不仅有效的瓦解了明军势力,打击了明军士气,还壮大了清军实力,为满清一统天下,创建了良好的条件。

范文程的后人被满门抄斩了吗(作为官宦之后的范文程)(3)

(多尔衮剧照)

​1643年,皇太极因病去世,范文程继续得到多尔衮的重用。

在他的建议下,多尔衮以驱赶大顺军为由,迅速入关,进驻北京。

同时,范文程很注意安抚民心。不仅轻徭薄赋,还处处为民谋利,推行了许多对百姓有利的政策。他又制定了一系列朝廷制度,完善清廷官职等做出了许多改革,为满清稳定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他,荣居满清第一文臣。

到顺治亲政后,德高望重的范文程,又被封为少保兼太子太保,并官升一级。

随后,范文程以病体缠身为由,打了退休报告,从此不再过问政事。虽说退了休,但顺治对范文程多有关心,不光画了他的像放在宫里,还在他病时,亲自尝药侍疾。

1666年,70岁的范文程走完了他的人生。康熙不仅亲写祭文,将其厚葬,还赐谥号“文肃”。

可以说,作为满清的开国功臣,范文程的结局已经是非常完美的了。

(参考史料:《清史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