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激素 定义:植物体内产生,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一)经典实验

(1)19世纪末,达尔文实验(实验1~4):

实验结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影响,并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块,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2)1910年詹森的实验

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3)1914年拜尔的实验

此实验应在黑暗条件下完成

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顶尖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造成的。

初步证明:顶尖产生的刺激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的分布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4)1928年温特的实验

首先根据课本分析实验过程(下面图片有完整图)

思考分析:A、B两个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A:向右弯曲生长;B:不生长,不弯曲。

实验结论:进一步证明了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

温特吧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1942年,科学家确认它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属于小分子。

(5)归纳 1、胚芽鞘的感光部位是尖端;2、生长素产生于胚芽鞘的尖端;3、胚芽鞘的弯曲部位(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是尖端以下伸长区。

(6).向光性的解释:

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造成的;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向日葵、萝卜等植物向光性的原因还与向光侧的生长抑制物质多于背光一侧有关。

注:1温特实验之前的实验结论中不能出现“生长素”,只能说“影响”。

下面是知识点完整版图片

高中生物必修所有知识点(高中生物必修选修知识点)(1)

高中生物必修所有知识点(高中生物必修选修知识点)(2)

高中生物必修所有知识点(高中生物必修选修知识点)(3)

纯手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能点个赞就更好了(●°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