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这个名字,始终在我国历史上熠熠生辉。

他是伟大的民族英雄,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当他首次举起反帝反封建的旗帜,用一场辛亥革命的共和,终结了两千年的封建帝制的时候,他的功绩就是绝无仅有的。

孙中山身为地地道道的广东人,生前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呕心沥血,为革命呼号,足迹可谓是遍布世界大江南北,可为何临终前,想葬于他曾踏足3个月的南京紫金山?

这是为何?孙中山这份对南京特有的偏爱,又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孙中山葬礼背后的故事(1925年孙中山病危弥留之际低呼)(1)

孙中山


贸然说起紫金山,可能很多人都不太清楚它的来历。

在明末清初的一名学者顾祖禹所撰写的《读史方舆纪要·江南》中,就有这样一段关于紫金山的记载:“紫金山古时名钟山,三国时吴国孙权为避祖讳,更名蒋山,又名金陵山、北山。至宋复名钟山。其山多紫红色砂页岩、石英砾岩,故后亦称紫金山。”

这座被记载下来的紫金山,就屹立在今南京市玄武区,还有着“金陵毓秀”的美誉。让众多来此游览的游客都不禁感叹:好一个金陵故梦,好一个青山妩媚的紫金山。

而在紫金山的众多历史剪影中,最为闪耀的恐怕就当属:中山陵。

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呼号一生的孙中山先生,在死后就葬于紫金山。那片景色秀丽、气势雄伟、占地约为两千亩的中山陵,每天都在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的观瞻。

很多游客在陶醉于这雄伟风景中时,心中也免不了有这样一个疑问:

孙中山先生既然是广东人,为什么没有选择叶落归根?他这一生都在为了革命事业所呼号,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即使不在广东安葬,又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仅停留了3个月的南京,还要将遗体葬于紫金山下呢?

这背后的原因,还要从孙中山1912年赴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开始说起。

孙中山葬礼背后的故事(1925年孙中山病危弥留之际低呼)(2)

孙中山

尽管孙中山在南京仅就职了3个月的时间,可南京山川的雄伟秀丽景色,却在孙中山刚一踏上南京这片土地上时,就被他深深烙印在了心中。对于紫金山的钟爱,也就于此开始。

当时政务上的繁忙,常常让孙中山感到身心俱疲,这也让他更向往窗外的美景。当他终于寻到机会,能和担任总统府秘书长的胡汉民等人一同骑马出朝阳门(今中山门),去东郊狩猎时,心中可别提有多欣喜了。

一行人就这样从明孝陵转至紫金山的半山寺。到了半山寺后,众人带着狩猎的成果,打算下马在此休息一会。不知是不是冥冥中的注定,他们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今后的中山陵墓穴的所在地。

看着眼前的美景,孙中山等人如痴如醉。

孙中山葬礼背后的故事(1925年孙中山病危弥留之际低呼)(3)

南京紫金山秋色图

孙中山四面环顾,指着对面远处的方山以及回环的秦淮河,说道:“你们看,这里的地势比明孝陵还好,有山有水,气象雄伟。还真是搞不懂,为何明太祖不选择这里作为自己的陵墓所在地。”

旁边的胡汉民等人也被这里的景色所吸引,游览下来,也认为这里确实是一块景色秀丽的风水宝地,相较于明孝陵还要好得多。

就在大家三言两语进行讨论的时候,孙中山突然道出了一句令在场所有人都倍觉凄凉的话:“我将来死后,如果能够葬在这里,也算是心满意足了。”

众人以为这是一句临时起意的玩笑话,便赶忙打断了。

但在孙中山心中,这块紫金山的宝地也算是入了他的眼。毕竟孙中山之所以将南京作为自己的就职地,不也同样是看上了南京重要的战略地位、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灿烂悠久的历史?能在临终后,长眠于这再难找到的佳境中,想来也是一件快哉的事情。

哪怕经历今后13年的历史烟云后,孙中山在弥留之际,仍旧对南京紫金山念念不忘...

孙中山葬礼背后的故事(1925年孙中山病危弥留之际低呼)(4)

紫金山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事。好巧不巧,此时的奉系军阀张作霖以及皖系军阀段祺瑞,也同时向孙中山发起了北上的邀约。

面对这突变的政局,孙中山一心想的都是实现全国的和平统一。于是,他将自己抱恙的病体以及生命的安危放到了一边,毅然决定北上。哪怕是掉进对方设的局里,也在所不惜。

果然,此行的目的地北平,成为了孙中山人生的最后一站。

1924年12月31日,一路上舟车劳顿的孙中山等人顺利抵达了北京前门火车站。看着冒着严寒在火车站迎接自己的民众,孙中山的心中瞬间流过了一股暖流,他顾不得身体上的病痛,直接下车和民众们含笑答礼。

此时孙中山病得有多严重?

大概就是连发表讲话都没了力气,只能请人进行代读。

原本孙中山怀着满心地抱负前来北平,可没想到时局的变化却令人根本无法预估。曾经力邀孙中山北上的、最倾向于革命的国民军将领冯玉祥,已经受到了段祺瑞与张作霖的排挤,失去了实权。

孙中山葬礼背后的故事(1925年孙中山病危弥留之际低呼)(5)

冯玉祥

很显然,此时的北方形势比当初预想的还要险恶,这让孙中山的病情也在担忧中变得愈发不容乐观。尤其是以段祺瑞为首的“临时执政府”所进行的倒行逆施,更是给了孙中山以致命一击。让处于病痛折磨中的孙中山,急火攻心,一病不起。

1925年3月上旬的一天,北京城中的冬意还并未褪去,百姓们都在等着绿叶吐露新枝。城北铁狮子胡同一所古老宽阔的宅院中,却突然传来噩耗:中国国民党总理孙中山先生,如今已是生命垂危。

这个消息让北京城中的百姓,个个悲痛不已,大家纷纷祈祷,让这个挽救他们命运的恩人安全度过这次的生命大关。而宋庆龄、孙科,以及汪精卫、何香凝等国民党领导人,在接到消息之后,也是火速赶往了孙中山的病床前。

当他们踏进房间,看到躺在床上半梦半醒的孙中山,心中就像刀割一样难受。

他们也算是看惯了生死,哪能不知道眼前的孙中山已然是在弥留之际,此前的种种祈祷也就只能就此变为幻想。强忍悲痛的众人心中知晓,现下最当紧的,当属把孙中山的身后事给处理好。

当满脸泪痕的宋庆龄望向昏睡过去的孙中山时,霎时间又是泪眼婆娑。可即便如此,她还是在众人的裹挟下,来到了房间的一角,一同讨论着如何才能让孙中山风风光光的离世,给他的归葬之地选个好去处。

此时汪精卫开了口,对于深信风水的他来说,思来想去还是认为北京景山才是安葬孙中山的最好去处。

当汪精卫向众人解释自己的这一打算时,原本处于昏睡中的孙中山却突然清醒了过来。已是病危的孙中山在病榻上缓缓翻了个身,用尽全身的力气向众人连声说道:“否,否,我欲葬紫金山也!”

孙中山葬礼背后的故事(1925年孙中山病危弥留之际低呼)(6)

为了能让孙中山的情绪保持稳定,众人还是连连答应了下来。听到众人的保证,孙中山才算安了心,再次昏睡了过去。只留下了他那痛心疾首的家人,还有对他忠心耿耿的同僚,在原地久久回不过神来:这次的孙中山,真的抗不过去了。

1925年3月12日上午9时30分,孙中山逝世,结束了他这奔忙而伟大的一生。

孙中山葬礼背后的故事(1925年孙中山病危弥留之际低呼)(7)

孙中山家事遗嘱

在北京的治丧筹备委员会上,孙中山的归葬之地便再一次成为了众人讨论的焦点。最后,还是汪精卫站了出来,将孙中山的临终遗言告诉了大家。

可即便如此,会上的众人仍旧对紫金山的位置一头雾水。

最后还是国民党元老陈去病为大家指点了迷津。这位东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对中国的历史名迹那是了如指掌,经他点拨,众人才幡然醒悟:原来总理想葬的紫金山,就是南京明孝陵所在的钟山。

这下子,无论是南京紫金山多年来的历史,还是孙中山这些年来对其的情有独钟,都被揭露了出来。经过再三调查取证,孙中山的葬地才终于被定了下来:哪也不去,就在紫金山。


其实孙中山生前,就不止一次地说过自己死后要葬于紫金山,临终前也曾明确表示过: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

可见孙中山先生,至死放心不下的,仍旧是他未竞的民主革命事业。那片赤诚地为国为民的心,足以受到千秋万代的敬仰。对于孙中山生前的这最后一个遗愿,自然是要满足的。

自孙中山逝世后,他的灵柩被先后存放于北京中央公园,以及北京西山碧云寺石塔中。

在举行治丧活动的同时,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委员会也应运而生,用来专门负责到南京修建中山陵的事项,以及办理有关孙中山遗体营葬的具体事宜。

孙中山葬礼背后的故事(1925年孙中山病危弥留之际低呼)(8)

1925年4月中,宋庆龄、孙科和陈去病,一同来到了南京东郊的紫金山。当他们抬头看到一座气象雄伟、视野开阔的山峰挺立在紫霞洞旁边时,当下高兴地不得了,认为这里的风水极为养人。

于是,便把紫金山中部小茅山南坡的这个位置,划为了孙中山的墓穴,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中山陵的所在地。

既然孙中山的葬地选好了位置,那接下来有关中山陵的设计也容不得半点马虎,众人为此还特意在报纸上公布了公告进行征集。公告上明文规定:陵墓建筑要简朴庄严,要有中国建筑风格,同时还要体现特殊性和纪念性。

这让不少专家学者都想破了脑袋,画出了无数张的设计图。经过几个月的筛选,吕彦直所设计的自由钟式的陵寝图案获得首奖,顺利成为了中山陵的设计建筑师。

1926年1月,建造中山陵的工事正式动工,历经三年多的风霜雨雪,直到1929年年初,陵墓主体工程才逐步落成。

6月1日,南京国民政府将孙中山的灵柩,从北京碧云寺运到了南京进行安葬。为了表示对孙中山这个国父的敬重,南京国民政府方面没少下功夫,又在中山陵四周建造了不少的纪念性建筑,直到1933年才算彻底竣工。

孙中山葬礼背后的故事(1925年孙中山病危弥留之际低呼)(9)

孙中山先生的心愿圆了,至少他能永远和心爱的紫金山为伴,不用再受外界纷纷扰扰的侵袭。风景似画的中山陵,也成为了孙中山先生最后的“享受”。


当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再去找寻曾经那段历史的只言片语的时候,总会发现:历史所带给我们的震撼,是那个时代所独具的最强音,是那些先进革命者的奋力呼号,亦是他们在黑暗中的不断摸索,才有了后来的光明。是他们用生命为我们开路,是他们用鲜血为我们铸就了未来。

当我们来到南京紫金山,看到至今仍在熠熠生辉的中山陵,是否会想到曾经那个为了革命呼号一生的孙中山,又是否会想到那个年代的祖祖辈辈,用鲜血成就千秋万代基业的革命者?

当我们在享受当今的幸福生活时,千万不要忘记继续奋斗,要扛起为千秋万代开太平的大旗,铸就一个更加灿烂辉煌的新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