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想必大家都知道,这一首诗,是元稹写给亡妻韦丛最深情的一首离歌,记载了他们之间的一段七年之情。

曾经沧海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1)

元稹(公元779—831年),字微之,唐朝著名诗人,他白居易同科及第,结为终生挚友,他俩共同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元稹与白居易能好到什么程度呢?两人同穿一条裤子都觉得宽了,得穿一条内裤。两人经常一起互相诗文唱和,当元稹听说白居易被贬谪为江州司马的时候,身为病人的元稹深情地写给白居易:“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当元稹去世后,白居易满含热泪地写到“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真是一对铁杆的好基友啊。

曾经沧海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2)

元稹出身于官宦世家,可惜他八岁的时候,父亲元宽就去世了,家中失去了顶梁柱,没有了经济来源。无奈之下,母亲郑氏只得带着他与弟弟回到自己的娘家居住。

郑氏出身于书香门第,略善文词,她亲自辅导元稹,给了元稹良好的启蒙教育。长大之后,元稹和表兄弟们一起到私塾念书。家境的贫困,长子的责任心,振兴家族的愿望,使得元稹更加努力读书学习。

793年,十五岁的元稹为了尽快摆脱贫困,获取功名,选择投考相对容易的明经科,参加朝廷举办的“礼记、尚书”考试,以明两经及第。

曾经沧海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3)

朝廷一直没有给及第之后的元稹安排工作,元稹只能闲居于长安城。但他始终没有忘记勤奋学习。家庭丰富的藏书给他提供了博览群书的基础,长安城优越的文化环境和他的广泛兴趣,极大地提高了元稹的文化修养。

794年,元稹得到了陈子昂的《感遇诗三十八首》,以及杜甫的诗数百首,他悉心研读,仔细体会 ,很有心得。于是元稹也开始大量作诗。“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人说得很有道理啊!

贞元十九年(803年),有心人天不负,一直勤奋学习的元稹终于得到了回报,二十四岁的元稹与大他七岁的白居易一同考中书判拔萃科第四等,又被一起安排进入秘书省任校书郎,开始了他的官宦生涯,元稹与白居易的友谊小船也开始起锚。

曾经沧海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4)

元稹的才华得到了时任京兆尹、太子少保韦夏卿的青睐,位高权重的韦大人慧眼识珠,他认为元稹年轻有为,前途不可限量,于是把自己心爱的小女儿韦丛下嫁给了元稹。元稹正愁朝中无人关照提拔,这下他幸运地攀上了高枝,真是大喜过望啊,由此开始,元稹逐渐在官场上飞黄腾达起来。

韦丛,字茂之,是韦夏卿最小的女儿。她生于建中四年(783年),贞元十八年(802年),二十岁时嫁给了二十四岁的元稹,两人百般恩爱,感情非常好。

韦丛长得端庄秀丽、品性更是温婉贤惠,她受过良好的教育,还通晓诗文,更重要的是韦丛虽然出身富贵之家,却不好富贵,不慕虚荣。结婚之时,元稹只是一个正九品的校书郎,无权无势无钱,韦丛来到这个清贫之家,她无怨无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关心和体贴丈夫,对于生活的贫瘠淡然处之。

曾经沧海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5)

两人一起贫苦而幸福地生活了七年,育有一个女儿,可惜韦丛红颜命薄,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韦丛不幸因病去世,年仅二十七岁。

此时三十一岁的元稹已升任监察御史,幸福的生活就要开始,爱妻却驾鹤西去,他无比悲痛。在韦丛营葬之时,元稹因为担任监察御史分务东台的职务,身在洛阳,无法前往长安亲自祭祀,他便事先写了一篇情词痛切的祭文,托人在韦丛灵前代读。

《祭亡妻韦氏文》:

呜呼!叙官阀,志德行,具哀词,陈荐奠,皆生者之事也,于死者何有哉?然而死者为不知也,故圣人有无知(阙二字)。呜呼!死而有知,岂夫人而不知予之心乎?尚何言哉?且曰人必有死,死何足悲,死且不悲,则寿夭贵贱,缞麻哭泣,藐尔遗稚,蹙然鳏夫,皆死之末也,又何悲焉。

况夫人之生也,选甘而味,借光而衣,顺耳而声,便心而使,亲戚骄其意,父兄可其求,将二十年矣,非女子之幸耶?逮归于我,始知贱贫,食亦不饱,衣亦不温,然而不悔于色,不戚于言,他人以我为拙,夫人以我为尊。寘生涯于落,夫人以我为适道;捐昼夜于朋宴,夫人以我为狎贤,隐于幸中之言。呜呼!成我者朋友,恕我者夫人,有夫如此其感也,非夫人之仁耶?

呜呼歔欷,恨亦有之。始予为吏,得禄甚微,以日前之戚戚,每相缓以前期,纵斯言之可践,奈夫人之已而。况携手于千里,忽分形而独飞,昔惨凄于少别,今永逝与终离,将何以解予怀之万恨。故前此而言曰,死犹不悲。呜呼哀哉,惟神尚飨。

到了下葬那天,元稹仍然情不能已,他悲痛地写了三首悼亡诗《遣悲怀》。

《遣悲怀》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嫁与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画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曾经沧海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6)

你如同谢公最受偏爱的小女儿,不嫌我一贫如洗,下嫁给我这个事事不顺的小公务员。你看见我没有衣衫,就翻箱倒柜地为我找,你看到我没有酒了,就毫不犹豫地卖掉了金钗。

我们用野蔬充饥,你却说食物甘美,你无怨无悔地去采集古槐的落叶来当柴。如今我已经高官厚禄了,你却离开了人间,我为了祭奠你,摆放祭品,聘请高僧,来超度你的亡灵。

元稹诗里的妻子,为了心爱的丈夫,吃苦耐劳,毫无怨言,多么让人敬佩!

《遣悲怀》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曾经沧海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7)

以前我们曾经戏言身后事的安排,如今都按你所说的展现在眼前。你穿过的衣裳已经快施舍完了,你用过的针线盒,我一直珍存着不忍心打开。

因怀念你,我对婢仆们也格外爱怜,也曾因为梦见你,就赶快为你送去纸钱。我诚知死别之恨世间人人都有,但对于我们同贫贱共患难的夫妻来说,想起许多往事令人极度地悲哀。

元稹对妻子的怀念,多么痴情!

《遣悲怀》其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曾经沧海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8)

闲坐无事的时候,为你感到悲伤也为我感叹,人生短暂百年时间又多长呢!邓攸没有后代是命运的安排,潘岳悼念亡妻只是徒然悲鸣。

即使以后能合葬在一起,也无法倾诉我的衷情,来世我们再结缘,恐怕也是多么虚幻的期盼。我唯有以彻夜不眠、辗转反侧的思念,来报答你生前为我奔波劳累、未曾展眉欢笑的一片苦心。

元稹对韦丛的报答,多么一往情深!

后来,对于韦丛这位与他同甘共苦却未曾享福的贤惠妻子,元稹一直怀有深切的思念和无法报答的悲伤,他又为韦丛写了感人至深的五首悼亡诗《离思》,第四首是其中最感人的一首,也是流传最为广泛的一首:

《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曾经沧海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9)

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就觉得别处的水相形见绌。曾经领略过巫山的云霭,就觉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

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于回头一望,这其中一半原因是修道,另一半是因为你的缘故吧。

这一首诗,记录着一段情,这是元稹写给韦丛最深情的一首离歌。元稹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对亡妻韦丛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刻骨的思念。意境深远,感人至深。

现在的青年男女在失恋之后,不肯再谈恋爱,问起原因,多半会深沉地回答一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可见这首诗的影响力是多么巨大了。

从元稹的这首诗里可以看出,元稹对爱情是多么的忠贞不二啊!可是,诗归诗,人归人,书如其人,文如其人,这些说法不见得都准确,元稹就是一个例子。

曾经沧海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10)

在和韦丛结婚之前,元稹就勾引了他的表妹崔莺莺,到手之后,为了自己的前程,又把她抛弃。多年以后,也许是受良心的谴责,也许是对初恋情人的难以忘怀,元稹就以自己的初恋为原型,创作了传奇小说《莺莺传》。这往好一点说,这算是自由恋爱。实际上,那时就已经显示出元稹风流渣男的本性了。

元和四年(809年)三月,那时韦丛还没有去世。元稹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命出使西川,调查一桩公案。这年元稹三十一岁,正是男人三十一枝花的好时候。元稹一到西川,就迫不及待地约了四大才女之一的薛涛在梓州(今四川省绵阳市)相见。

曾经沧海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11)

四十二岁的薛涛徐娘半老,风姿犹存,她兴致勃勃地来到了梓州。两人见面之后,元稹立马就被薛涛的美貌和才情所俘获,薛涛也被元稹的风流倜傥所倾倒,两人干柴遇到烈火,立刻展开了一场短暂而热烈的姐弟恋。

三个月之后,元稹办完公务,就离开了西川,把思念永久地留给了薛涛。薛涛看透了元稹,也看透了男人,从此薛涛毅然地脱下了心爱的红装,换上了一袭青灰色道袍,成为一名自食其力的女道姑。

在元稹四十五岁的时候,他来到了越州(今绍兴)担任越州刺史、浙东观察使,他又相中了四大才女之一的当时流行歌坛天后的刘采春,二十五岁的刘采春光彩照人,人美歌靓。在元稹的追求之下,刘采春抛夫弃女,投入到元稹的怀抱,做了一名小妾。后来元稹因治理越州有功,被调入朝廷,刘采春被元稹抛弃,她无颜再回到丈夫和女儿身边,于是,投湖自尽了。

曾经沧海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12)

所以,尽管元稹对韦丛心存感激,痴情怀念,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这首催人泪下的悼亡诗,但是综合元稹后来的所作所为来看,他实在是有负韦丛。韦丛是全身心的真情投入,而对元稹来说,这只是他人生中的一段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