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短莫辜负别留遗憾(余生且长勿相忘)(1)

余生且长勿相忘

我们所有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都是奔着死亡前行,面对生命的终点,我们所经历的就是一场倒计时!然而当时间平和缓慢的带着我们走向终点时,人们都容易忽略甚至有意识的忽略。可当时间突然加速时,面对随时都可能夭折的人生,你该如何面对?

陈子衿的《二十一岁以及我的余生》一书则告诉了我们面对随时都可能夭折的人生,我们该怎样面对。当我凌晨两点看完这本书时候,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活着真好!在此之前我个人很少看有关抗癌的文字,因为我个人固执的认为别人文字下的故事往往脱离了现实的真实性,可当我认真的看完陈子衿的这部作品,我不禁喜欢他的坚韧、勇敢、生机勃勃。在看到陈子衿确诊淋巴瘤四期后,而他当时21岁,我在21岁时大学刚毕业,我所面对的是走出校园的新生活,而他在21岁则面对的是癌症,面对的是死亡!

在这本《二十一岁以及我的余生》中他记录了他从确诊淋巴瘤到住院接受治疗,走出医院逐渐康复点点滴滴的生活,看着他在一年的时间里所经历的一切,我想说一句;余生且长勿相忘。就我个人而言我畏惧死亡,不喜欢医院,相信大多数人对于“癌”都存在深深的恐惧感。而陈子衿在被命运点名后从最初的无奈到后来的平静,这是一种巨大的改变。入院治疗期间经历化疗、病痛、焦虑、恐惧到生机勃勃,这个过程是陪伴,是坚持!

就像书里说的,生病绝不是一个人的事,在他生病入院治疗的一年多时间里,父母的陪伴,以及在医院里见到各式各样的病人,这些都是真实的存在。我个人特别喜欢他序言里的这段文字:我一面忐忑,一面又觉得很幸福。生活依旧在继续,我过得也不错,每天吃的很饱。读到喜欢的书,吃到好吃的食物,抬头看到高远的天空时,会由衷地感叹:活着真好。看他所经历的痛苦,所经历的生活,感受他无限的接近死亡,我无法真切的感同身受,但我可以通过他的文字,感受他身体上和心理上所经受的折磨与煎熬。

《二十一岁以及我的余生》给我带来最大的触动就是敬畏生命!生,不容易!死,也不容易!求生是人的本能!而绝处逢生是本能也是幸运。人只有在经历苦痛折磨之时才会关注以前被淡忘的眼前的一切。

“我看看雪白的墙壁,忙碌的护士,和各种叫不出名字的机器,第一反应就是:糟了,这里好贵......”在时间面前人人平等,在疾病面前又有谁能真的安然无恙,看着书里说那个女孩走了,我心里莫名的难受,死亡来的真的很突然。陈子衿的这本书写出了真实,道出了平静,在他的笔下没有自怨自艾,有的是生机勃勃和坦然面对!就像他自己说的,生活依旧在继续,只是承认了平淡是生活的常态,开始愿意和那个最无趣的自己想处。喝惯了白开水,才发现它其实比饮料甜。

余生且长勿相忘!人来人往不惧岁月悠长!好好的活着,随着时间平缓的脚步阅尽人生风景,好好的生活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