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记者 兰珍

“泸定桥激战,22勇士身挂冲锋枪,背插马刀,腰缠十来个手榴弹,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攀援着光溜溜的铁索,向东桥头匍匐前进……”2月1日,甘孜州泸定县,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宣教部主任夏芸站在泸定桥上,接受采访时随便当起了讲解员,给桥上的3位小游客讲诉1935年红军飞夺泸定桥的历史。

抗日故事飞夺泸定桥(走进初心地1931)(1)

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内聂荣臻元帅题词

夏芸在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工作,距泸定桥600米,馆中展览以红军长征为主线,以飞夺泸定桥为重点,较为全面地展示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奇、绝和对中国革命所产生的重大意义。“纪念馆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约有6万人次到此参观,回顾历史、学习先辈。”夏芸介绍。

近年来,夏芸和年轻一辈同事接过老一辈革命人和研究者的重任,翻阅历史,探寻过往,继续追溯传承长征途中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同时,他们也向更多年轻一辈宣扬传颂老一辈革命家们奋勇拼搏、坚韧不拔的伟大精神。

“泸定桥是大渡河上建造最早最长的一座桥梁,结构特殊,造型别致,由桥身、桥台、桥亭三部分组成。桥身由13根铁链组成,下边9根作为底链,两边四根作为扶手,桥长101.67米,桥宽3米,由12164个铁环组成,十三根铁链重达21吨,整座桥用铁达40吨。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22位勇士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一举消灭桥头守卫。‘飞夺泸定桥’成为红军长征途中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关于泸定桥历史,夏芸如数家珍。

抗日故事飞夺泸定桥(走进初心地1931)(2)

泸定桥

如今,位于贡嘎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泸定桥,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根铁索桥横跨在滔滔大渡河上,5根新架的索揽承受着整个桥体的重量。桥面上均匀地铺着木板,每天游客络绎不绝。

“当年突击夺下泸定桥的22位勇士,目前我们已经找到刘梓华、李友林、刘金山三位勇士的资料和图片,另有1位勇士资料已找到,正在核实中。”夏芸向记者介绍,一直以来,泸定县都在寻找征集22位勇士的历史资料和当年急行军的历史。

自2005年参加工作,夏芸探寻红军在泸定历史已经16年了。“这些年,只要有一点点线索,我们会立即核实,如有可能,还会赶赴到线索地,实地探寻。”夏芸说,“2019年,我们听说,甘祖昌将军在世时,曾经在一次会议中提到了飞夺泸定桥的一位勇士,于是我们去到江西,拜访了甘祖昌将军的妻子龚全珍奶奶。但是龚奶奶年纪太大,没有回忆起……”

抗日故事飞夺泸定桥(走进初心地1931)(3)

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一角

抗日故事飞夺泸定桥(走进初心地1931)(4)

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内雕塑

之后,夏芸和同事又前往沈阳,拜访了106岁的邹衍老将军。长征期间,邹衍将军经常来往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人之间,传递情报和重要信件;在大连,夏芸一行人见到了黄思沛将军的儿子黄尚清老人,了解到更多夺桥的细节……

“早在12年前,我和家人重走了泸定县部分长征路,陡坡、悬崖,扭伤、摔倒,一步一脚,当时红四军团从什月坪到泸定桥,240里的路程急行一天一夜,我们走了3天。”夏芸回忆,重走长征路,让她第一次深刻体验到红军的坚韧,而这些年学习收集红军的历史,感触更深:“越学习,越觉得红军不易;越深入,越感恩先辈。”

新闻多一点>>>

走进初心地·(1931—1940)|飞夺泸定桥①:为红军北上打开大渡河通道

走进初心地·(1931—1940)|飞夺泸定桥③:感悟初心 “长征精神”助力脱贫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