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

凌瀚 江西日报记者周亚婧

在九江市的大街小巷,人们总能看见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神秘”又亲切,平凡又不凡。他们来自不同的年龄,有着不同的身份,怀抱不同的故事。日常生活中,他们是大学生、教师、律师、“外卖小哥”、退休老人……但当群众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就有了一个共同的身份“浔城志警”。

“志警”是“志愿警察”的意思,与其他志愿者队伍不太一样的是,这支队伍更多的是辅助警察工作:他们收集社区治安动态,开展“防盗、防骗、防抢、防火”安全宣传,协助民警处理治安问题,参与巡逻防控、护校安园、大型活动安保等工作,进行社区公共事务服务……

截至2021年,浔城志愿警察协会已有1.5万名注册会员,是一支庞大有力的队伍。

从“他”到“他们”——“徐大”的故事

3月22日,记者见到了徐晓洋,九江市公安局浔阳区分局特巡警大队副大队长、浔城志愿警察协会会长。他向记者讲述了“浔城志警”的由来。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江西省派出200名特警支援灾区,徐晓洋是其中之一。5月14日凌晨,他们抵达成都双流,后即刻奔赴都江堰。20多天的时间里,他们辗转汶川、北川、绵阳等地震重灾区进行救援。

在一众逆行的身影中,徐晓洋遇见了一支最令他难忘的队伍,那是全国各地的志愿者组成的队伍。“他们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人,但是一路上他们同我们一道抢救伤员、救助群众、清理倒塌房屋……”徐晓洋感慨道,“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不亚于人民警察的信念感和使命感。”在那段经历中,他第一次切身感受了群众的力量,“一股庞大又坚韧的力量。”那样的记忆,犹如一颗种子默默在徐晓洋的心里扎下根,多年后悄然发芽。

长期以来,警力不足一直是困扰公安工作的老大难问题。徐晓洋想到,能否发动群众力量组建一支志愿警察队伍,将警察队伍建设的方法运用到志愿者队伍中,以填补警力空缺。

爱在平凡中闪光是什么歌(爱在平凡中闪光)(1)

“浔城志警”在街上巡逻。 摄影|通讯员李昕宇

2016年底,由九江市公安局浔阳区分局牵头,一支志愿警察队伍开始酝酿。徐晓洋向各个积极投身于志愿服务的社会团体和单位寻求帮助,最终有18家单位给予他支持,并为“浔城志警”积累了第一批400名注册会员。终于,浔城志愿警察协会于2017年5月13日正式成立。

浔阳区百岁坊是九江市的繁华地带,车辆川流不息、行人熙来攘往。在这片闹市中,掩着一条小巷,内有一幢两层小楼,浔城志警的办公地点就设立在这,人们叫它“志警楼”。一个个热衷于志愿服务的人聚集到这里,又从这里走向大街小巷、走向千家万户,一段又一段珍贵的缘分交织蔓延开来……

“能做一点是一点”——“杨大姐”的故事

3月16日上午,今年90多岁的周惠梅老人像往常一样,早早坐在新家的大门旁,等待着“老熟人”的到来。

9时许,门铃响起,她缓缓起身,颤巍巍的手拉开房门,笑意写在脸上。

杨义屏站在门口,一手拎着刚买的菜,一手提着一大袋生活日用品,胸前“浔城志警”几个字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光亮。她热情地和老人打过招呼,麻利地钻进厨房熬起了排骨汤。

前不久,周惠梅搬进了新居,随后便多了个爱好:和杨义屏一起坐在阳台上,一边晒着太阳,一边闲话家常。

周惠梅无儿无女,20多年前丈夫去世后,此前孤身一人居住在丈夫留下的职工宿舍内。

“这帮孩子常常来看我,为我买菜做饭、处理家务,他们都是我的家人。”在周惠梅眼里,“浔城志警”的志愿者们都是乖巧懂事的“孩子”。每周无论有多忙,他们总会在固定的时间登门,为周婆婆梳发、按摩,陪她聊天解闷。

和蔼可亲的周婆婆也非常受“孩子”的欢迎。“每年过年,无论多艰难,她一定会出门,用自己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买来糖果、糕点等,让我们带回去给协会的孩子们吃。”杨义屏笑着说,一听说周婆婆要搬进新家居住,志愿者们争相报名帮老人搬家,“运送家具、打扫卫生、背周婆婆上楼,都是协会里的年轻人干的!”

爱在平凡中闪光是什么歌(爱在平凡中闪光)(2)

在九江长江一桥核酸采样便民服务点,“浔城志警”与公安民警协作,引导司乘人员有序排队进行核酸检测。摄影|通讯员李昕宇

今年69岁的杨义屏是这群“孩子”中最有资历的,有着10多年志愿服务经验,虽然已经白发苍苍,但热衷公益事业的心始终年轻。2016年底,“浔城志警”队伍开始筹备,杨义屏挑起了顾问的担子,为协会的成立出谋划策。同时,她也是第一批加入协会的成员,“协会里的年轻人都叫我‘杨大姐’,和他们一起做公益,感觉自己也变年轻了。”

连日来,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九江市在长江一桥南入口处设置了核酸采样便民服务点,为入赣司乘人员免费进行核酸检测。“浔城志警”与医务人员、公安民警一道日夜守护在桥上,提供后勤保障服务,其中就有杨义屏的身影。“虽然自己年纪大,但也想为社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能做一点是一点。”杨义屏坚定地说。

“守护祖国的未来”——“周校长”的故事

3月22日上午7时许,春寒料峭,淅沥沥的雨不停地下着,考验着坚守在九江市湖滨小学桃园校区“护校岗”上的每一名志愿者。

“千万不要跑,注意车辆!”周小华手拿大喇叭,鞋子和裤子已被雨水浸湿,声音冻得有些沙哑。但他依然坚守岗位,一边拦下校门口的过往车辆,一边引导孩子有序通过斑马线,动作专业又娴熟。

“谢谢周爷爷,周爷爷再见!”安全进入校门的孩子不忘回过头,扬起稚嫩的脸,和他挥手道别,这是周小华每天最开心的时刻。

周小华与“浔城志警”结缘,在一次接孙子放学的路上。当他看到身穿“荧光绿”马甲的志愿者,风雨无阻地守护着孩子们的上下学路,一颗“志愿心”便被点亮了,“他们守护了我的孩子,我要和他们一起,守护更多家庭的孩子!”

周小华曾在都昌县多宝乡村级完小做过40多年校长,和孩子打交道是他最拿手的事,“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关注校园安全不仅仅是学校、老师、家长的责任,更是整个社会的责任。”2018年3月,周小华正式加入“浔城志警”。从那以后,湖滨小学桃园校区门口又多了一个坚定的身影,参与护校执勤,维护校园卫生,为孩子们筑起安全屏障。

如今,周小华已经是一名有丰富经验的志愿警察了,多次参加公安部门组织的专业警务培训。在校园门口,经常可以看见他为新上岗的“志警”进行安全培训,还指导家长如何正确处置突发性校园安全事件,在保护自身安全的情况下保护孩子的安全。

除护校执勤外,周小华还是人民路街道志警工作站的指导员,参与夜间巡逻、入户走访、化解矛盾、调解纠纷……

微光吸引微光,微光照亮微光,点点微光汇聚成光芒。如今,许许多多像周小华一样的人,选择加入“浔城志警”,发挥各自所长,为基层社会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来自【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