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晓月是乾隆皇帝最喜欢的景色之一,他也亲自用糟糕的书法给卢沟桥题了词。卢沟桥对明清君主来说不但是燕京八景之一,更是确保首都安全的重要门户和练兵场,是明清时期的朱日和。

卢沟晓月原文 卢沟晓月看炮击(1)

最早把卢沟桥设置成京师防御重点的君王是崇祯皇帝,他在崇祯11年在卢沟桥畔修建宛平城,历经三年修建成功,试图让卢沟桥成为抵抗农民军兵锋的堡垒。崇祯修建的宛平城是一个纯粹的卫城,地位类似于金墉城和洛阳城、石头城和南京城(现在石头城变成了南京的别称)。

卢沟晓月原文 卢沟晓月看炮击(2)

宛平城内没有大街、小巷、市场、钟鼓楼等生活配套设施,对京城房价没有任何拉动作用,对当时北京的旅游业来说也是巨大的利空。因为面积二十万平米的宛平城就是一个大兵营,任何靠近卢沟桥的人都会被询问、刁难。崇祯皇帝给宛平城东西两座城门分别起名为“顺治门”,西为“永昌门”,算是给自己的王朝立了一个大写的flag。

卢沟晓月原文 卢沟晓月看炮击(3)

李自成根本就没有按照崇祯皇帝的意图出牌,他闪电般的拿下了居庸关,占领了昌平,最后拿下了北京城。但他最终没有成为北京的主人,顺治皇帝成了宛平城顺治门的主人。

卢沟晓月原文 卢沟晓月看炮击(4)

满清的丘八大爷们对卢沟桥也不会有太好的印象,因为卢沟桥是京师八旗考核火炮技术的地方。清军入关后就相中了卢沟桥这块风水宝地,因为附近居民少,是郊游炮击的好地方。

卢沟晓月原文 卢沟晓月看炮击(5)

京师八旗也参与了清军对准噶尔等势力的进攻,也有不小的军事训练任务。按照清军的早年规定,镶黄、正黄、正白上三旗的亲军每月要训练骑射两次、步射四次,前锋营、骁骑营、护军营的士兵每月也要进行六次射箭训练。八旗军射箭成绩的考核在春天,他们要进行所谓的擐(huan)甲射箭(即穿着铠甲射箭)。

卢沟晓月原文 卢沟晓月看炮击(6)

八旗汉军中火器营要在春秋两季的第二个月进行连续45天的火枪训练,到秋季要在卢沟桥进行火炮射击训练。除了秋天的大训练,火器营还要在每月在初四和初九放炮两次,秋天的子母炮训练必须达到十天。满洲八旗火器营建立后,也采取了类似的训练措施。到雍正五年八旗军火器营每年秋天到卢沟桥进行火器演习成了惯例,每隔三年八旗军所有的鸟枪手、火炮手都要到卢沟桥进行大考核。

卢沟晓月原文 卢沟晓月看炮击(7)

在康熙时期这一训练颇有成效,至少八旗军使唤子母炮(这种戴梓改良过的火炮被康熙采用,康熙还禁止绿营军使用这种火器)取得了不错的战果,葛尔丹的嫂子和妻子阿奴可墩就是在昭莫多之战中被八旗军用这种火炮击毙。在清军的训练中,火枪火炮射击训练逐渐超过了弓箭,清军的军事演习中走在最前面的军人变成了八旗汉军火器营和八旗满洲火器营,经常进行火炮射击训练的卢沟桥也和玉泉山、南苑、多伦、畅春园一道成了八旗军的阅兵考核场地。卢沟桥的月亮见证了八旗军的辉煌,也见证了这只部队逐渐变成废物。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冷兵器研究所系头条号签约作者。主编原廓、作者李从嘉,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