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孩子特别害怕犯错(尤其是女孩子,仿佛“脸皮更薄” ),她们觉得“失败”简直是个不可接受的、最终的灾难。

为了避免失败,她会尽力避免尝试新事物、避免新挑战、故意拖延(比如花费好几倍的时间来做作业),甚至直接放弃。

只要事情没有按计划进行,哪怕情况并不坏,孩子也很容易崩溃。

一位叫做凯蒂·赫尔利的儿童心理治疗师说:

这些迹象表明,孩子可能是完美主义者。

一些孩子,尤其是女孩子,她们要求自我完善,并设立了很高的标准。如果不能符合这些标准,就容易情绪崩溃。

这些孩子认为:别人都希望她完美,她也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可,希望父母为自己感到骄傲。

自然的,这样的孩子更容易感到压力山大、焦虑,甚至感到绝望。

渴望完美的孩子,还有很多其他的问题,比如会错过与同龄人玩耍和练习的机会,错过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不会寻求帮助,因为他们害怕被视为无能。

于是更糟糕的情况出现了:为了维持自己完美的形象,孩子经常掩盖自己的痛苦,使自己的外表看起来很完美。因此,当问题出现的时候,他们总是默默地忍受痛苦。

幸运的是,爸爸妈妈可以帮助孩子克服这样的完美主义。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无意中也帮助了我们自己。

怎么让孩子越早越独立(从来都庆祝成功)(1)

首先,探索自己和完美主义的关系。

先问问自己这几个问题:

我是否过于喜欢自我批评?

我该如何处理失败?

我会过于专注孩子的成绩和表现吗?

很多爸爸妈妈自己也挺完美主义的,更有可能抚养出完美主义的孩子,这可能源于习得的行为,也可能反映出遗传倾向。

当然,有的时候,完美主义只是孩子的个性,父母其实并没给孩子孩子施加压力。

那么,爸爸妈妈可以:

教会孩子“完美主义”这个词。

有的孩子,甚至是大人,每每要开始做一件事的时候,内心都有个声音一直在提醒他:要做得完美,不能出一点错。

一旦这样想了,那做任何事情都不会真正开心,而是非常担心。

这种对完美的追求和对出错的惧怕,带走了做任何事的所有乐趣。

所以首先得让孩子了解,他一直追求的、担心的那个东西,叫做“完美主义”。

我们需要帮助孩子了解啥是完美主义,一起讨论完美主义和焦虑的感受。如果他们能够了解这种心情和感受叫什么,才更有成功应对的可能。

怎么让孩子越早越独立(从来都庆祝成功)(2)

庆祝错误:

让孩子真正体会到:错误不代表“我错了”,而是代表“我正在学习”。

为了让孩子真正体会到,那就不能是说教、讲道理,而是应该在生活中真正发生、做出榜样。

比如,妈妈自己读了错别字、忘记倒垃圾、做菜放多了盐……这些日常的错误,不该成为自我谴责的理由,反而可以为家庭带来笑声:

积了这么多垃圾,Jerry、Micky、舒克和贝塔要来安家了!

怎么让孩子越早越独立(从来都庆祝成功)(3)

教孩子重新思考他的想法

在完美主义里纠结的孩子,存在许多认知上的错误。他们可能会看夸大一些小错误,然后直接跳到结论。比如:

都是因为我忘记给琪琪带棒棒糖,琪琪不跟我玩了。

我太笨了,我总是画不好!

但事实可能是,琪琪今天只是多和别的小朋友玩了一会儿,忘记来找他了;

事实可能是,因为第一次用笔刷,不习惯,多练习几次就好了。

所以,我们需要帮孩子仔细检查这些想法,并重新构想,缩小范围,找到真正导致负面结果的因素。

怎么让孩子越早越独立(从来都庆祝成功)(4)

“完成”比“完美”重要

完美主义的孩子,往往会过分专注于微小的事情。比如一次作业得了优还是良、一场比赛是输还是赢、一幅绘画小作品是令人满意还是不满意……

导致孩子本来对某件事情充满着真正的热爱,却因为某一两次的失败,把热爱消磨得干干净净。

这真是太可惜了,相比孩子对知识的追求、对踢球的爱好、对绘画的学习热情,单次的成败输赢,根本不值得这么忧心。

相反,任何失败和不完美,都是通往精熟之路的一部分,是帮助我们达成目标的阶梯。

我们的目标从不是“完美”,而应该是“完成”。

做什么样的努力以及调整才能“达成目标”,才是最重要的。因此:

“失败”是可以的;

“我有很多难以接受的事情”,是可以的;

“我心里很沮丧、很挣扎”,是可以的。

爸爸妈妈不妨和孩子坦诚分享心里的沮丧、挣扎,分享自己失败的经历。这会更有助于找到摆脱困境的方法。

不要因为害怕犯错而停下脚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