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偏爱大光比环境人像,今年又去临港滩涂打卡,遇到了不错的天气,当落日余晖洒满滩涂,心里还是相当激动的。有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思考,什么是属于自己的摄影?约定俗成的摄影分类或许会禁锢你的想象力。风光?人像?是不是该这么分类?是不是该选边站队?至少我认为环境人像需要用风光的理念和技法去考量它,或者说本身就是一个整体,刻意的割裂或许会让自己变得片面。

当然,要完美的实现自己的视觉想法,离不开精心的策划和一定的摄影前后期技术。能否第一时间捕捉环境光的变化,而调整你的相机参数?落日时间很短,如何引导模特站位,并快捷准确地采取补光措施?这些都需要实战磨炼。而后期修图方面,在没有拍摄前,就应做到心中有数了。

最近在准备摄影网络课程,总结一下这些年人像摄影的心得体会,期待和大家分享,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加我微信,13917789310。

初夏晚霞倒影(漫步滩涂余晖)(1)

初夏晚霞倒影(漫步滩涂余晖)(2)

用一只离机闪光灯,从左侧45度角补光,适当收缩光圈,避免景深过浅,丢失背景落日细节。加入了闪灯,曝光就从光圈、快门、感光度变成了光圈、快门、感光度、闪灯输出功率、闪灯和被摄者距离五个要素,理顺每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是运用闪灯补光的前提。

灯架架高一些,在闪灯输出功率足够的情况下,调整灯架和被摄主体的距离,往后挪,使得闪灯范围能够覆盖到倒影部分。闪灯输出量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也就是说,灯架放在3米开外和放在9米开外,相差一倍的输出量,而不是3*2=6米。如果受场地和构图限制,闪灯输出量不能达到十分精确,那宁可欠曝一些,也不要过曝造成死白现象。

初夏晚霞倒影(漫步滩涂余晖)(3)

后期修图方面,一些风光修图技法在环境人像中用起来很方便。例如:通过曲线和通道加强色调对比度,NIK插件中的天光镜等强化环境部分。

初夏晚霞倒影(漫步滩涂余晖)(4)

而人物部分需要通过蒙版等方法分开处理,避免过饱、过硬。

初夏晚霞倒影(漫步滩涂余晖)(5)

有的时候拍一些剪影也很有味道,不要想着一味的拍摄方式不变。

初夏晚霞倒影(漫步滩涂余晖)(6)

人物的姿态更多的是抓拍,让模特在摄影师的布光路线上,来回走动,原地转动都可,人物大概在落日倒影的左右侧,而不要站在倒影中间,这样会截断倒影的完整性。

初夏晚霞倒影(漫步滩涂余晖)(7)

初夏晚霞倒影(漫步滩涂余晖)(8)

初夏晚霞倒影(漫步滩涂余晖)(9)

初夏晚霞倒影(漫步滩涂余晖)(10)

用一张未用闪光灯的原图来回答摄友的疑问,数码相机遵循反射率为18%灰的参照物先进行测光来实现正确曝光的原理,而大光比环境下,尤其是逆光拍摄往往选择点测光模式,选择合适的对焦点和测光模式,也能起到一定的大光比压光的效果。至于倒影看上去面积更大,我想这和35定焦镜头焦距造成的视觉效果有一定关系。至于倒影的色彩看上去显得更浓郁一些,倒影反射光更加柔和,而比起天空高光部分,在相机中展现了更多的细节。

欢迎关注 蜂鸟网fengniaoweix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