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儿子读毛泽东诗歌——《沁园春·长沙》
1. 诗词背景
1925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工农运动形势高涨,革命的发展势头异常迅猛。震惊世界的“五四运动”和省港大罢工也遍及十几个省,各种形式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正风起云涌地开展着。这时候,一方面是工农革命运动在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是反动势力为了维护反动统治对革命力量进行疯狂的反扑。那么中华民族的命运将走向何方,是继续维护黑暗衰退的反动统治,还是冲垮黑暗统治走向兴盛进步,谁将成为主宰发展方向的力量,这些问题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长沙是湖南的省会,是毛泽东求学和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1925年2月他从上海回湖南开展农民运动,8月从韶山到长沙,9月前往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沁园春》,形象地指出主宰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是用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
沁园春·长沙【1925年】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 诗词注释01)沁园春: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等。以苏轼词《沁园春·孤馆灯青》为正体,双调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另有双调一百十六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三句六平韵;双调一百十二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等变体。
02)寒秋:就是深秋、晚秋。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说是寒秋。
03)湘(xiāng)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南的海洋山,长1752里,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所以说是湘江北去。
04)橘子洲:地名,又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一个狭长小岛,西面靠近岳麓山。南北长约11里,东西最宽处约一里。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所谓长岛,指此。自唐代以来,就是游览胜地。
05)万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近许多山峰。
06)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07)漫江:满江。漫:满,遍。
08)舸(gě):大船。这里泛指船只。
09)争流:争着行驶。
10)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击,搏 击。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
11)万类:指一切生物。
12)霜天:指深秋。
13)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都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
14)怅寥廓(chàng liáo kuò):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
15)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
16)寥廓(liáo kuò):广远空阔,这里用来描写宇宙之大。
17)苍茫:旷远迷茫。
18)主:主宰。
19)沉浮:同“升沉”(上升和没落)意思相近,比喻事物盛衰、消长,这里指兴衰。由上文的俯看游鱼,仰看飞鹰,纳闷地寻思“怅”究竟是谁主宰着世间万物的升沉起伏。这句问话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在这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到底应该由谁来主宰国家兴衰和人民祸福的命运呢?
20)百侣:很多的伴侣。侣,这里指同学(也指战友)。
21)峥嵘(zhēng róng)岁月稠:不平常的日子是很多的。
22)峥嵘:山势高峻,这里是不平凡,不寻常的意思。稠:多。
23)恰:适逢,正赶上。
24)恰同学少年:毛泽东于1913年至1918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1918年毛泽东和萧瑜、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
25)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
26)书生:读书人,这里指青年学生。
27)意气:意志和气概。
28)挥斥方遒(qiú):挥斥,奔放。《庄子·田子方》:“挥斥八极”。郭象注:“挥斥,犹纵放也。”遒,强劲有力。方:正。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29)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评论国家大事,用文字来抨击丑恶的现象,赞扬美好的事物。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指点,评论。江山,指国家。激扬,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善良的。
30)粪土当年万户侯:把当时的军阀官僚看得同粪土一样。粪土,作动词用,视……如粪土。万户侯,汉代设置的最高一级侯爵,享有万户农民的赋税。此借指大军阀,大官僚。万户,指侯爵封地内的户口,要向受封者缴纳租税,服劳役。
31)中流: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
32)击水:作者自注:“击水: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里指游泳。
33)遏(è):阻止。
3. 诗词鉴赏这首词画面感极强,整首词为我们展现了四幅瑰丽壮阔的画卷,以画传情以画抒怀。上阙在素描一幅独立寒秋图之后,浓墨重彩地绘就了一幅橘子洲头秋景图,自然引出“谁主沉浮”的设问;下阙在通过回忆描绘了一幅峥嵘岁月图之后,承接过度到一幅中流击水图,完美回答了上阙谁主沉浮的设问,那就是同学少年。
3.1 上阙诗词鉴赏上阙开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写出了这次到长沙重游的时间和地点。这次毛泽东是一个人来故地重游的,所以用“独立”一词。下面接着开始写独立在橘子洲头的所见,从远望,近看,仰观三个角度描写,不仅仅写出了秋天南国的壮丽画卷,也借景抒情,表现了词人对当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
- 远望,“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词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词人“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
- 俯看,“漫山碧透,百舸争流”,诗人由远望转为俯视,选择了江水和航船两个意象。“漫”,字意为满,着色碧绿,用副词“透”,突出深浅远近江水碧绿澄明的光与色。写“舸”用数词,百,用动词“争”,给碧绿无尘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表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象征着革命的浪潮正在如火如荼开展中。
- 仰观,“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词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击”是搏击,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翔”本意为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万类”指一切生物,“霜天”指深秋,表达了宇宙万物都在这深秋中竞相自由地生活。
词人从山上、碧江、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这七句,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面对着无边的苍穹,“万类霜天竞自由”,由此想到中国人民仍然处在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重重压迫之下,那谁能掌握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中国人民得到自由呢。同时,这一问道出了词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3.2 下阙诗词鉴赏下半阕写作者回忆往昔,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毛泽东先后在场上生活、学习、工作长达十年之久,在进行革命活动中,曾经结识了很多同志,并积极引导他们与扩大工人农民相结合。这期间国内外还发生了“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大事。“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自然地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将无形的不平凡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将少年同学挥斥方遒的书生意气化为峥嵘巍峨的山峰,把少年同学不平凡的岁月刻画的巍峨崇高。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表现出本该孟浪的少年奋勇进击、劈波斩浪,本该轻狂的同学搏击风浪、激流勇进。把不怕艰险坚持到底的英勇气概表现的淋漓尽致。
下阙整篇词用了豪迈昂扬、节奏铿锵的词语,描绘出毛泽东和他的那些同学们个个胸怀大志,奋发图强,忧国忧民,对当时豺狼当道的黑暗社会进行了最无情、最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他们评论国事,写出了许多“激扬文字”,把当时那些祸国殃民的封建军阀视为粪土,严厉地痛斥和鄙视他们的行为。这里的“万户侯”指当时先后盘踞湖南的反动军阀汤芗铭、傅良佐、张敬尧之流,也可以大而化之指当时中国境内的一切大小封建军阀。在当时,湖南开展的很多次反军阀斗争中,毛泽东都是主要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比如有名的“驱张”运动等。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敢于把这些反动的家伙看似粪土,并与之展开斗争,这表现了他们对人民的敌人勇于反抗的精神,也可以说是后来毛泽东所提出的“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思想在这里得到了最早的体现。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呢?毛泽东这首词的下阙给出了明显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