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8月31日讯天气凉爽,在东湖游玩的市民逐渐增多。“翠柳村客舍周边水域出现了粉色卵状物,请相关部门前往查看。”8月31日下午,接到市民的反馈后,东湖风景区水务局立即派人去现场勘察,在东湖内塘岸边,裸露的石头及水生植物茎干上等处发现一堆堆粉红色的福寿螺卵。

福寿螺传统技术即将失传(让福寿螺有来无回)(1)

福寿螺卵易在裸露的石头、草生植物及岸边堆积。

警惕这些粉色“泡泡”

它们是湿地生态“破坏者”

“老远就看到草丛上有大团粉色泡泡,凑近了才发现是虫卵。”目击者马先生对福寿螺卵早有耳闻,担心其对东湖生态造成危害,第一时间向区水务局反映。对此,区水务局立即安排旅联物业工作人员前去集中清理,从接到信息到“一网打尽”,用时不到一小时。

清理结束后,打捞人员又乘船穿梭在东湖水域进行全面巡查,船上放着扫帚、竹竿、铁铲等清洁工具,一旦发现粉色“破坏者”,即刻进行处理。

福寿螺传统技术即将失传(让福寿螺有来无回)(2)

旅联物业工作人员接到市民反映后,赶往现场清理福寿螺卵。

“福寿螺属于外来入侵物种,小小一块螺卵就可孵化200至1000个幼螺,其强大的繁殖能力会与本土螺类、鱼类或其他物种争夺食物和栖息地资源,导致大量本土物种数量下降甚至消失,使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它们产生的大量粪便也将对水体造成污染。”东湖风景区水务局工作人员分析,由于近期气温适宜、生存环境良好等因素导致东湖水域出现福寿螺繁殖情况。

东湖水务人用四大妙招

让福寿螺“有来无回”

“福寿螺卵易在裸露的石头、草生植物及岸边堆积,东湖水域内筲箕湖新沟渠、帆船基地、马鞍山森林公园木质栈道等六处水域,是我们日常巡查的重点。”旅联物业谭振国告诉记者,为了提高福寿螺卵清理效率,我们有四招“必杀技”。

福寿螺传统技术即将失传(让福寿螺有来无回)(3)

旅联物业工作人员接到市民反馈后,赶往现场清理福寿螺卵。

“近期福寿螺卵堆积情况增多,我们增加了巡湖的频率,防患于未然;同时安排人工对附着岸边的福寿螺卵进行摘除;针对附着在草本植物上的大面积虫卵,工作人员会将部分水草连根拔除;在离水较远的岩壁、木桥,会喷上环保的除虫剂,经过工作人员的努力,福寿螺卵已经得到较好控制。”

东湖水务局相关负责人提醒到:“未来我们将试验更多的新方法,缓解福寿螺的蔓延,守护水生环境。不定期向市民科普福寿螺可能存在的隐患,提高生态保护意识,市民如果发现福寿螺的踪迹,请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由于福寿螺携带寄生虫多,建议居民不要食用。”

(长江日报记者李文婕 晋晓慧 通讯员周鑫)

【编辑:赵可】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