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但事实并非如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里有几处校舍,每次路过或走进这里,都会感到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这里是震旦大学旧址。
自9月27日起
杨浦学悦风咏书社
“‘何以上海’摄影展高校篇
——震旦大学”活动
首次公开一批老照片
带你领略其背后的故事
震旦大学,原名震旦学院,由马相伯创办于1903年,位于上海徐家汇天文台旧址。1928年,学校正式改名为震旦大学,1952年,学校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被撤销,其医学院和圣约翰大学医学院、同德医学院在原址合并成立上海第二医学院,其余系科各自并入复旦大学、上海第一医学院、交通大学等其他高校。
作为一所中国近代著名教会大学,震旦大学曾有“东方巴黎大学”美誉,也是中国第一所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学校,拥有中国第一家博物馆“震旦博物院”,即上海自然博物馆前身。
本场“何以上海”摄影展高校篇,以震旦大学为主题,展出了38张未曾公开发布过的珍贵历史照片,学校创办人马相伯先生的人像照、震旦新大礼堂、博物馆、化学实验室……一张张老照片重现了震旦大学的辉煌与落幕。
沿着学悦风咏书社的台阶拾级而上,正面是一张书法匾额,左侧就见数十张摄影作品贴于墙头。照片皆为黑白色调,显出年代的印记。
学悦风咏书社社长陶焱告诉记者,这些老照片多是他自己的收藏。一直以来,他对上海各所高校的历史都有强烈的探究欲,希望通过搜集照片,考证它们的历史。
“我一直希望对上海过去的故事进行一个体系化梳理。此次,我们就针对上海20世纪前后的高校,做了照片搜集与展示,尤其是震旦大学,其创办人马相伯先生与学生们的合影是非常珍贵的,外界难觅。我们希望通过展览,让更多人能对震旦大学的过去有一个了解,更为他们探知上海滩的过去打开一个窗口。”
“学悦”出自《论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风咏”取自《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将中国的人文与历史传播给社会大众,一直是学悦风咏书社的愿景。
此前,书社持续推出“何以中国”“何以上海”“何以江南”等系列公益讲座,以风咏讲坛为载体,为社会公众带去书香书韵。而本次展览,也是“何以上海”系列的一部分。学悦创始人陶焱表示,未来,“何以”系列还将不断丰富与深化,这是学悦深入研究地方人文历史的成果,也是贯通专业学术能力与大众文化传播能力的尝试。
据悉本场展览将持续至10月31日地址位于政立路461号有兴趣的市民可以趁国庆假期去书社观展
来源:上海杨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