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张颖/文 屠锡涛/供图

【开栏语】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高校大学生又是青年群体中的中坚力量!生逢盛世,我们应以怎样的行动,担起新时代历史重任?该以怎样的风采,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青春有信仰”杭州大学生网络文明传播活动正式启动,我们将陆续推出10余位在杭高校优秀大学生,展现他们的青春风采!看了故事,您有什么感想?你的心中,又会如何定义奋斗的青春?欢迎留言分享!

浙大硕博连读、热爱科研、热心志愿活动、运动健将……初识屠锡涛,各种头衔和奖项扑面而来,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

当我们聊起来,这个身高185cm的大男孩,自信笃定,踏实肯干,心怀抱负的形象又从这些奖项上站起来,变得更加饱满。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屠锡涛是浙大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2018级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辅修竺可桢学院公共管理强化班,是一个妥妥的学霸,成绩连续排名专业第一,获国家奖学金,2020-2021学年竺可桢奖学金。

人生只有三万天莫负青春(青春有信仰屠锡涛)(1)

屠锡涛从小就是一个非常独立的人,在学业的道路上,更是自己认准方向自己做决定。高考结束,认清自己对科研的向往和对科技改变世界的务实需求,他选择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

从刚开始的懵懂探索,到现在的目标坚定游刃有余,在专业的领域,他变得越来越自信。这跟他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沉浸在学习中的付出分不开,只要有空,他就一头扎进书里,几乎很难有在一点钟以前入睡的时候。

大二时,屠锡涛加入了班主任杨柳老师的课题组,在老师和学长学姐的悉心指导下,他潜心学习、积极探索,慢慢厘清科研的全过程。

人生只有三万天莫负青春(青春有信仰屠锡涛)(2)

如今,他已三次以负责人的身份带领小组完成研究。屠锡涛深知科研的道路必然不是坦途,每当实验遇到困难时,作为负责人,他总是愿意去承担更多的责任和更大的压力。在参加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时,肩负着众人的期望,一轮轮的比赛与选拔让屠锡涛承受了持续一整年的压力。持续性的熬夜工作、无数次的方案修改和实验操作、玉泉与紫金港校区之间的往返折腾无不令人身心俱疲。最终,从校赛到省赛再到国赛,“海阳之翼”斩获力诺瑞特节能创新专项奖银奖。“这是一种被动式全天候一体化的太阳能海水淡化与冷凝水收集装置,它直接将商业化的海水淡化装置效率提高了百分之三十。”介绍起自己的科研成果,他颇感自豪。

人生只有三万天莫负青春(青春有信仰屠锡涛)(3)

受家庭影响,屠锡涛从小就深种一颗“回馈社会,报效祖国”的拳拳之心。同时,作为一个“务实”的人,博士的研究细分领域,屠锡涛选了微纳光子学及柔性微纳光纤传感器方向,“这是一个和实际生产紧密结合的方向,也非常能体现科研的意义和价值。”当科研成果作用于节能减排或是OCT技术“眼科手术引导设备”等这些能够改变人们生活的产品时,每一个小小成功都给了他深深的鼓舞。

志愿服务,传播光热

学习之外,屠锡涛一直积极投身于学生工作中。在他看来,学校也是一个小型社会,承担学生工作,服务广大师生也是回馈社会的一个小切面。在他认真负责的工作下,多次带领团支部荣获浙江大学先进团支部、活力团支部、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荣誉。

人生只有三万天莫负青春(青春有信仰屠锡涛)(4)

不仅如此,在志愿服务的队伍里,也活跃着屠锡涛的身影。2020年初疫情期间,屠锡涛逆流而上,参与疫情防控队伍,连续两周赴防疫卡口执勤,每天进行8小时不间断的高强度防疫信息摸排。“我是党员,这个时候就该挺身而出,而我也不过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人生只有三万天莫负青春(青春有信仰屠锡涛)(5)

也是在疫情期间,屠锡涛还参与了国家「春霖」抗疫助学活动,以线上教学的形式帮助西部地区无法复学的高三生备战高考。一个人要帮助4-5位高三学生,基本上每天晚上他都会抽时间帮助孩子们答疑解惑。还记得一天半夜里,电话响起,是他帮助的一位高三孩子打来的,电话里的声音沮丧、迷茫,屠锡涛耐心地倾听,帮助她梳理思路,克服焦虑。“他们是很有天赋的孩子。我不忍心看到他们因为教育资源的差距而输掉高考,但也不希望他们因为种种考虑承受太多的压力。”最终,这些孩子高考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好消息传来,屠锡涛甚至比自己考上浙大还要开心。

人生只有三万天莫负青春(青春有信仰屠锡涛)(6)

屠锡涛还是学校志愿者成员之一,志愿工作服务时长近400小时。他曾组织团队前往云南临沧支教,车子开进陡峭的山崖,在环境简朴的校园里,他感慨万千,虽然能做的有限,但是他努力地多教授一些知识,给孩子们讲述外面的世界,鼓励他们乐观进取,勇敢逐梦,他始终相信梦想有无限的力量。

“志愿服务一直在改变着我,”屠锡涛乐于积极把自己身上的光播撒出去,“我希望那些曾感动我、鼓励我的精神力量也能让更多身边的人有所启发。”屠锡涛发自肺腑地说道。

在竞技体育中领悟处世哲学

因为从小身高优势明显,也因为兴趣所在,屠锡涛三年级的时候便开始接触篮球。这一打就再也放不下来,提及这段经历,屠锡涛颇为感慨:“打球不仅赋予了我健康的体魄和坚韧的意志,让我在做科研的时候更有挑战困难的决心,更重要的是,篮球作为一项团体运动,让我在各种团队中都能更快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培养了我的适应能力。”

人生只有三万天莫负青春(青春有信仰屠锡涛)(7)

大学期间,作为学院篮球队队长,屠锡涛曾带队获浙江大学“国庆杯”篮球赛冠军、启真峰云篮球赛冠、亚军等荣誉,个人两次获赛事最有价值球员。同时,体育竞技的拼搏精神、团队精神,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学习和生活,他把这种不怕苦不服输的精神融入到了生活的每个角落。

在屠锡涛心中,最崇拜的偶像莫非科比了,不仅因为他高超的球技,更重要的是他身上的精神,那份对事业的热情与执着,对自我的严格要求,以及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无惧的态度与自信,这份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和影响着屠锡涛。

身边的同学有时候会开玩笑地称他为“六边形战士”——看上去没有什么短板的人。屠锡涛不这样认为,“受到太多人的帮助和爱护,还有好运的眷顾了,”屠锡涛认真谦逊地说,不是没有困难没有短板,只是笃定的内心,强大的精神意志帮助他面对一次次挑战和困难,每翻过一座山都将遇见更美的风景和更高的挑战。

在屠锡涛的心里,一直保留着一句话——“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当遇见挫折的时候,他会用这句话宽慰自己,打起精神继续前行,当小有成绩的时候,他不居功自傲,心怀感恩。荣誉属于过去,未来才是真正要追逐的。

人生只有三万天莫负青春(青春有信仰屠锡涛)(8)

短短的大学生活里,屠锡涛一直以“自律 自我驱动力 自我反思”来要求自己,他认为自律即自由,自我反思是进步的重要条件,而自我驱动力,于他而言,一方面来自于对基础科学的兴趣,一方面来自梦想,经过这几年的历练,屠锡涛深刻地认识“大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不是一句空话,如果想要走得更远,一定要有回馈社会,报效国家的信念,而这也是最有力的驱动。追风赶月,唯我少年,只有脚踏实地才能仰望星空,怀揣梦想的屠锡涛一定能走得更远。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