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发源地在黄河流域,也就是说二十四节气中关于天气的参考数据,古人大概是按照黄河流域中原地区,以及华北平原南部的物候进行参考制定。由此,说白露节气以后,天气凉爽泛指北方地区,而南方地区距离赤道较近,像华南地区,没有北方纯粹意义上的“冻天”,也就和白露节气天气凉爽明显不搭边。因此,可以说北方进入白露节气以后,秋意明显浓,比如我华北中部这里,现在已经感觉到秋高气爽,大中午只要不在太阳下面,就会感觉到凉凉的秋意。
立秋不是秋,天凉白露后:立秋节气时常和三伏天高度重合。比如今年立秋节气完全在二伏至三伏间,8月22号才进入处暑节气,8月24号才出来“三伏天”。所以你看,立秋节气时常也是三伏天,即便是在北方,立秋节气还是很热,由此而来“立秋不是秋”的说法。立秋节气15天以后,是处暑节气,如今处于处暑节气的末期,在9月7号就正式告别处暑入了白露节气。
白露节气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5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三节气,之后还有秋分、寒露和霜降节气。从立秋节气太阳黄经到达135°,至白露节气太阳黄经达到165°,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太阳直射我们北半球的角度,越来越向南半球移动。同时,夏季风南下,冬季风同样逐渐南下,在华北地区,可以明显发现夜幕星河降临越来越早。在立秋至处暑节气,北方早晚就已经逐渐感觉到丝丝秋意;到了白露节气,北方绝大部分地区的人们,真的能够感觉是秋天意味。
白露节气来临,意味着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在《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对“白露”的解释是“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秋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也就是说,当地早晚温差明显,有凝露为霜的时候,天自然温度明显下降。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个解释明显参照了北方物候在白露节气的特点,也就是说在黄河流域,以及以北地区,在白露节气来临时,有凝露为霜气候特点。由此可以看出,白露节气以后,在北方绝大部分地区,就会进入凉爽的秋天。
如果按照气象学划分秋天来临,严格意义上来说,真正入秋需要当地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维持在22℃以下,才算真正意义上的秋天。所以需要当地白天气温在25℃左右,夜间气温在15℃左右的时候,日平均气温才能维持在22℃以下。此时,真的是进入到早晚白露为霜,秋高气爽之际,有民谣:“立秋向日葵花放, 处暑西楼听晚蝉。 翡翠园中沾白露, 秋分折桂月华天。 枯山寒露惊鸿雁, 霜降芦花红蓼滩。”
由此可见,白露节气来临,对北方大部分地区来说,逐渐进入到凉爽的秋季;而南方地区,进入凉爽的秋季,还需要一些时日耐心等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