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3月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爆发后,苏联一度试图对我国实施“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一场危及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核战似乎一触即发。

然而,在毛主席等人沉着冷静的应对下,中国人民最终平稳渡过了这次危机,使苏联勃列日涅夫团体的阴谋化为泡影。

中苏战争打了几次(70年代假如中苏开战)(1)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时隔多年,当人们再回顾这场危机时,总不禁会产生疑问:倘若当时中国和苏联之间,真的爆发了核战争,那么彼时的中国究竟能否打赢这场核战争,又究竟有几成胜算呢?

可以肯定的是,倘若中苏之间在当时爆发一场核战,中国虽然不一定能确保短时间内取得胜利,但从长期来看,中国必然将立足于不败之地。

中苏战争打了几次(70年代假如中苏开战)(2)

(毛主席与赫鲁晓夫)

首先,在1969年中苏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爆发之前,中国就已经掌握了成熟的原子弹技术。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后,中国就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原子弹研制工作。在此期间,中国虽然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末苏联撤走援华专家的波折,但是,中国的科研工作者们依然披荆斩棘,克服万难,在1964年10月成功引爆了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

然而,第一颗原子弹的试爆成功并非是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原子能领域的唯一成就。在1966年,中国实现了导弹核试验的成功,这意味着当时的中国已经可以初步实现核武器的定点精确打击。倘若当时的中国对苏联远东地区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兰泡等城市,进行近中程距离的打击,那么在军事计划上是完全可行的。

中苏战争打了几次(70年代假如中苏开战)(3)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此外,在1967年,中国实现了从原子弹到氢弹的突破——而世界上美、苏、英、法四个拥核的国家,实现从原子弹到氢弹的突破,美国用了7年,苏联用了4年,英国用了4年,法国用了8年,而中国仅用了2年零八个月。由此可见,当时的中国核技术发展速度,已经达到了赶超在世界前列的程度。

因此,如果在20世纪60年代末,中苏两国爆发核战争,中国作为一个和苏联一样,同样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完全可以对苏联进行核反击,并且让苏联为侵犯中国的主权而付出巨大的代价,这也是在真实的历史上,苏联为何未能敢对中国实行“外科手术”式核打击的重要原因。

中苏战争打了几次(70年代假如中苏开战)(4)

其次,早在1969年中苏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爆发前,中国就曾分别经历过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核讹诈。因此,在面对1969年苏联试图对中国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之前,中国就已经对核战争的爆发早做准备,其中首屈一指的便是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三线建设”运动。

三线建设开始于1964年,在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后,中国就时常面临着苏联的核讹诈威胁。同年8月,北部湾事件爆发,美国开始大举入侵干预越南局势,让毛主席等人感受到了加快国防建设,为打一场核大战做准备的迫切性。当时毛主席提出了中国的九字方针——“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中苏战争打了几次(70年代假如中苏开战)(5)

(中国三线建设运动)

在毛主席的指引下,中国的三线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不仅兴建了大批防空洞、地道等预防核打击和空袭的军民两用基础设施,还将华东、华北地区的一批国防重工业向西部地区转移,促进了当时中国西部地区的开发和建设,推动了西部地区的现代化。

到1989年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爆发时,中国的三线建设运动已经持续了5年的时间,西部地区的军民两用防空洞设施已经初具规模。因此,倘若在20世纪60年代末中苏两国爆发核大战,那么当时的中国军民完全可以利用三线建设时期的防空洞设施,躲过苏联的第一波核打击,从而为维持生产,对苏联的核打击行动开展军事反击做准备。

中苏战争打了几次(70年代假如中苏开战)(6)

(三线建设运动)

其三,同时期的中国虽然在核弹头数量以及打击手段方面,与苏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是在人口和国土纵深方面,中国相对于苏联而言具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的现代化经济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中国现代医疗水平的提升,促使了当时中国的人均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初的35岁提升至了20世纪60年代末的60岁。人均寿命的提升,让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的人口从新中国成立初的4亿人,上涨到了近8亿人。而同时期的苏联,则仅有1亿人左右的人口。

中苏战争打了几次(70年代假如中苏开战)(7)

毛主席曾说过:“战争中最核心的决定因素,还是人。”在和平时代,人口是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细胞。而在战争和革命的年代,人口就是军事上立于不败之地的有生力量。倘若爆发核战争,拥有8亿人口的中国,显然要比同时期仅有1亿的苏联人口在军事行动上的容错率要高得多。

此外,在国土纵深和人口分布方面,中国相较苏联也拥有更多的优势。尽管苏联在同时期是国土面积最为辽阔的国家,但是在国土纵深方面依然要逊色于中国一筹——这是因为,苏联近70%的国土,均是被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区所覆盖,这意味着在面对核打击时,苏联军民在除了采用城市内的防空洞设施以外,很难拥有利用山体等自然因素,规避核打击的机会。

中苏战争打了几次(70年代假如中苏开战)(8)

苏联在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而言,相较同时期的中国,也有诸多不利于苏联方面开展一场核战争的因素。纵观苏联的人口分布结构图,我们会发现苏联在20世纪60年代末的大部分人口,都集中在位于乌拉尔山以西的大城市地区。时至今日,继承苏联主要衣钵的俄罗斯依然保留着20世纪60年代末苏联的人口格局。

而这也就意味着,同时期的中国可以对乌拉尔山以西,人口密集的苏联重点城市,进行定点的核打击,从而最大程度上歼灭苏联的有生军事力量。

相比之下,苏联想要做到消灭中国军民有生力量的目标,就要困难得多——尽管中国的大部分人口集中于华东平原地区,但是人口的密度远不如同时期的苏联要大,而是呈现出多中心分布的结构。加之中国拥有相比苏联更多的山脉地形,使当地军民可以以山脉为依托,对抗核打击,从而加大了苏联对中国在核战略上实施“外科手术”的难度。

中苏战争打了几次(70年代假如中苏开战)(9)

最后,倘若中苏两国在当时爆发核战争,另一个不得不需要考虑的变量,就是第三国的参与。当时中、苏两国都是拥有核武器的大国,同时也是现代联合国秩序的重要创始国,如果两个国家之间爆发一场规模空前的核战争,那么必然会撼动世界的国际秩序,从而影响到其他拥核和无核的第三国。

当时的美国,虽然在1969年3月中苏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爆发时与中国外交关系正常化,但是美国在截获到苏联试图对中国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的情报后,就将苏联的军事计划第一时间告知给了中国。这并不是因为美国对当时中国的处境抱有同情,而是在美国看来,倘若中国在与苏联的核战争中处于下风,那么世界的核武平衡将会被打破,届时反而不利于美国的利益。

中苏战争打了几次(70年代假如中苏开战)(10)

(周恩来与基辛格)

考虑到苏联在和战略上对中国的步步紧逼,美国最终在1969年中旬表达了对苏联试图对中国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的外交态度,声称倘若苏联对中国发起核战争,那么美国绝对不会坐视不管。与此同时,美国方面抓住了1969年中苏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之后的历史契机,于1970年派遣国务卿基辛格秘密访华,从而为1972年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奠定了基础。

因此,综合中国的核武力量、战前准备、战争耐力以及当时的国际外交环境来看,倘若当时中苏两国爆发核战争,从长期来看中国都能够屹立于不败之地。

中苏战争打了几次(70年代假如中苏开战)(11)

(尼克松与毛主席)

事实上,中国从未惧怕过打过一场核大战,早在1969年中苏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之前,中国就曾经面临过美帝国主义的多次核讹诈威胁。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经历过五次大规模战役,中国都屡屡战胜美军,迫使美军三次换帅,仍然不能取胜,恼羞成怒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决定在当时在朝鲜战场上对中、朝两国人民使用核武器,妄图逼迫中朝人民就范。

但是,当杜鲁门试图对中朝两国人民使用核武器的消息传出时,毛主席说道:“你扔你的原子弹,我扔我的手榴弹!”毛主席的这一番话,向世界宣告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权的精神,更一语道破了“战争的核心终究是人”的本质。

中苏战争打了几次(70年代假如中苏开战)(12)

(毛主席参观两弹一星科研成果)

1955年,当美国试图与台湾岛上的蒋介石等国民党反动派勾结,使用核讹诈战略,来迫使中国人民就范时,毛主席对芬兰大使说道:“原子弹吓不倒中国人民,打一场核大战,我们是不害怕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出了中国人民的五四青年爱国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我们打跑了日本侵略者,在打跑日本侵略者之后,我们又打跑了蒋介石。如果要来一场核战争,那么中国人民也一定会取得胜利,直到把那些好战分子消灭干净为止!”

1958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访问中国期间,赫鲁晓夫曾一度向毛主席夸张地说:“中国人民想要制造原子弹,恐怕用上全国的电都不够。”并且和毛主席多次夸口渲染原子弹的威力,毛主席听过后,对赫鲁晓夫笑着说道:“依我看,原子弹的威力只有它坐在发射架上的时候,才是最大的。”

中苏战争打了几次(70年代假如中苏开战)(13)

(毛主席与赫鲁晓夫)

尽管赫鲁晓夫被毛主席的这席话搞得一头雾水,但毛主席这句对原子弹威力的论断,最终不胫而走,传到了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耳朵里,肯尼迪听过后感慨地说:“毛泽东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真正明白原子弹真正威力的人!”

中苏战争打了几次(70年代假如中苏开战)(14)

正是因为有毛主席等一代人不畏艰难的努力,才让中国在20世纪一跃成为匹敌美苏的有核国家。现如今的我们生活在和平的阳光之下,更应感受前辈努力的付出和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