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身体上多多少少都长了几颗痣,很多人觉得痣象征了不同的含义。

而在医学上,痣,叫做色素痣,它可以出现于人体的任何部位,除生长在体表外,有的还长在鼻腔、耳朵、眼睑、口腔,以及生长在胃肠道的黏膜表面。

从小一起长大的痣是黑色素瘤吗(皮肤长出这种痣)(1)

有的痣可终生呈良性,有的则可发生恶变。而我们俗称的“美人痣”有时也会致命!

案例分享

近中年年纪的徐女士,左手掌上曾有颗黑痣,因常常感到异常痒痛,便于2017年做了黑痣的切除,术后的病理结果为黑色素瘤。

当时医生建议她术后一定要定期随访,必要时最好做个全身的PET/CT检查。

但是忙于工作的徐女士觉得肿瘤已经切除了,并没有太过重视,一年前,徐女士发现自己的左上臂长了不明肿物,但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徐女士并未在意。

直到最近,手臂上的肿物突然增大徐女士才想到其严重性,于是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上海全景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做了全身PET/CT检查。

这一检查可把徐女士吓得不轻。

PET/CT检查发现,徐女士原本左手掌黑色素瘤切除的地方没有发现异常,但是她的左侧前胸壁皮下、左侧上下臂皮下出现了多发的软组织结节及肿块,较大者长径有5厘米,边界尚清,FDG代谢增高,全景医学影像的医生首先考虑为恶性黑色瘤的多发转移!

影像资料

从小一起长大的痣是黑色素瘤吗(皮肤长出这种痣)(2)

从小一起长大的痣是黑色素瘤吗(皮肤长出这种痣)(3)

影像所见:左手掌黑色素瘤切除术后,现左手掌FDG代谢未见明显异常。左侧前胸壁皮下、左侧上下臂皮下见多发软组织结节及肿块,较大者长径约5.1cm,边界尚清,FDG代谢增高,最大SUV=8.5。

生活中,虽然黑色素瘤的发病率不是很高,但其恶性程度大,转移发生早,而全身的PET-CT检查可早期发现皮肤肿瘤原发及转移病灶,有助于临床的治疗方案。

经临床医生对徐女士的病情全面评估,通过积极的治疗,肿瘤的活性受到了抑制,获得不错的治疗效果,徐女士也因此放心了不少。

“得了黑痣赶紧点去,千万别以为那代表着好运和性感。”

这是当年《非诚勿扰II》的一句经典台词,电影中,李香山脚背上的一块黑痣被诊断为“黑色素瘤”,他拒绝接受治疗,几个月后就被黑色素瘤夺去生命。

剧中提到的黑痣指的就是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皮肤癌,往往在医生作出诊断之前,癌细胞已扩散到病人全身,危害性巨大,死亡率极高。

人们一时谈“痣”色变,创伤、慢性刺激、烧伤、感染、放射等都有可能引起黑痣发生恶变。不过不用过分担心,黑痣发展为黑色素瘤的概率并不高,如出现以下表现则需要警惕有恶变的可能性了。

出现以下表现要警惕!

1.病变处颜色异常改变;

2.表面隆起不规则,呈灰黑色或褐色;

3.瘤体边缘呈不规则锯齿状,色素不均匀;

4.表面过度角化,毛发脱落;可溃破出血,痒痛;

5.瘤体周围可出现卫星状结节。


黑色素瘤的恶性程度高

早发现早治疗很重要

需要警示大家的是黑色素瘤的恶性程度较高,容易发生远处转移,预后差,病死率高。黑色素瘤可经过血液转移到脑、肺、肝、骨等重要器官,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积极对相关受累器官进行治疗。

因此,需要引起重视的是早发现、早治疗,及时到医院就诊,不要认为不疼不痒,没有症状就不就医而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对早期未转移的损害应手术切除。对于发生广泛转移者可采用联合化疗,放射治疗,生物化学治疗,分子靶向治疗。

黑色素瘤是由皮肤和其他器官黑素细胞产生的肿瘤。原发性黑素瘤均由表皮内的黑素细胞增生所致,其表现为色素浓重的逐渐增大的结节,周围可绕以红晕。

其发病率虽较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低,但恶性度大,转移发生早,死亡率高,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很重要。

PET/CT在黑色素瘤的检查上有何优势?

PET/CT用于黑色素瘤检查是利用肿瘤组织摄取18F-FDG的量与肿瘤的恶性程度直接相关.

由于PET/CT可以准确探测到18F-FDG所在部位和摄取量并形成三维断层影像,因此,应用18F-FDG PET/CT显像可早期发现皮肤肿瘤原发及转移病灶,为临床选择正确、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PET/CT是先进的功能影像学检查手段,能够反应全身病灶的代谢状况,有助于发现原发病灶及隐匿的转移灶,影响治疗方案、治疗后评价疗效或复发后确定转移范围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