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包力 通讯员 李彦

韩春兰老师在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海岸小学已是第五个年头,见证了海岸小学的一花一草、一枝一叶,陪着海岸小学的第一届学子成长,扎根海岸小学这片沃土,用心浇灌每一个花朵。花有花的风采,叶有叶的姿态,根也有根的骄傲,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韩春兰老师把每一个学生都当做自己的孩子,时刻关注学生,为学生的每一滴进步而欢呼雀跃,也为学生的每一次犯错揪心不已,更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而牵肠挂肚。乐生之乐,忧生之忧,韩春兰老师以自己的真诚和才德给孩子们支撑起一片幸福澄净的蓝天。

金星小学韩梅花老师(海岸小学韩春兰老师)(1)

韩春兰老师从教9年,对教育始终满怀赤诚之心,坚持“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先后获得南山区优秀班主任、南山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南山区红旗中队等荣誉称号。在教学过程中,她力求上进,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积极参加学校及区里组织的各项比赛,屡获佳绩:南山区小学语文微课比赛一等奖、南山区德育论文比赛一等奖、南山区教学论文比赛二等奖、南山区小学语文命题比赛二等奖、南山区小学语文资源包比赛二等奖、海岸小学青年教师演讲比赛连续两次荣获一等奖。韩春兰老师也很重视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指导学生全班参加南山区中华经典诗文吟诵大赛,并在总决赛中获得二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广东省“暑假读一本好书”征文活动,并荣获二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南山区《蛇口消息报》征稿活动,并成功入选刊登;指导学生全班参加“南山区禁毒教育宣传活动”,并获得高度好评。

孩子眼中的韩春兰老师——严慈并济

在海岸小学的这5个春秋,韩春兰老师先后带了3个班,共有130多个孩子,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位温和亲切又严格要求的老师。

金星小学韩梅花老师(海岸小学韩春兰老师)(2)

学生小A:韩老师课堂上很严格,但课下很温柔,很关心我们。

学生小B:韩老师的课堂很有趣,大家都很喜欢上语文课,有时还会给我们讲冷笑话,都得我们哈哈大笑。

学生小C:韩老师很严格,作业每天都要交齐,还要求订正,我知道都是为了我们好。

学生小D:韩老师有特异功能,一眼就能认出这是谁的字,就算没写名字也逃不了韩老师的法眼,我们都称她的这双眼为“验字神眼”。

学生小E:韩老师赏罚分明,我们表现好的话就会发奖励,比如:棒棒糖、巧克力、盲盒笔、大宝石、小种子、拼图等等;但如果有人犯错了,老师就会很生气,还准备了“豪华大礼包”等着他。

金星小学韩梅花老师(海岸小学韩春兰老师)(3)

家长眼中的韩春兰老师——认真负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地承担起塑造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因此,韩春兰老师特别重视家校沟通,保持与家长的密切联系,赢得了家长的高度信任与支持,实现了家校携手,共育成长的目标。

金星小学韩梅花老师(海岸小学韩春兰老师)(4)

“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史,诗中有魂。”为了让孩子们在诗词中徜徉,穿越古今,平仄转合,在诗词的浸润下,找到属于自己的诗情画意,经过韩春兰老师的精心策划以及家长们的大力支持下,海岸小学二(2)班“诗海拾贝-贝壳班第一届诗词大会”在线上课堂举行。经过这次线上诗词大会,同学们不但收获了很多首古诗词,了解了一些诗词的背景,更增加了自己的视野,增强了自信,受到了家长和孩子们的喜爱!

此后,同学们更喜欢在诗词的海洋里遨游,韩春兰老师每天早读都带着同学们读诗词,诵经典,在日积月累中积淀了文化,提高了文学素养。

金星小学韩梅花老师(海岸小学韩春兰老师)(5)

韩春兰老师很善于借助家长的力量,组织各种活动,如我和国旗合个影、班级文化建设、红领巾小队活动、国旗下展示、运动会、元旦迎新晚会等,学生在每一项活动中,收获了成长与进步,也增进了亲子感情和师生感情。

金星小学韩梅花老师(海岸小学韩春兰老师)(6)

同事眼中的韩春兰老师——平易近人

韩春兰老师跟同事们都相处得很融洽,有着很好的人缘。她性格开朗,很是健谈,非常平易近人,办公室经常充满了欢声笑语,大家都很喜欢这个爱笑的大女孩。说起工作,大家都一致认为,韩春兰老师特别敬业,兢兢业业,始终保持着那份对教育的赤诚之心。

金星小学韩梅花老师(海岸小学韩春兰老师)(7)

同事吕老师:春兰老师非常热爱教育,打心眼里喜欢学生,亲切地称呼每一个孩子“宝贝”,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

同事王老师:春兰老师管理班级很细心,孩子们的习惯培养得好,跟她搭班很舒服。

同事陈老师:春兰老师很有爱心,也很有耐心,总能看到她在课下辅导学生。 同事邹老师:春兰老师认真负责,也很有方法,善于鼓励学生。

同事杨老师说:每当我在作业的海洋里抬起头时,已是伸手不见五指,看到春兰老师也还在认真细致地批阅作业,俩人心有灵犀地相视一笑,继续埋头……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立德树人是中华民族育人的初心,是好教师的精神象征和中国符号,这也是韩春兰老师一生的追求。

审读:孙世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