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虚代表什么意思(什么是冲虚)(1)

老子讲: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这里的“冲”即是虚而不满的意思,也就是不盈。

老子认为道的状态永远是虚而不满,因为虚为实的根本,没有了虚,实就没有了意义。

例如瓶子,盛水是瓶子唯一实在的价值,如果想要瓶子能够真正实现这个价值,那么首先瓶子必须是空的。

空瓶才能盛水,无虚就无实,这就是虚为实之根本的意思。

道以其虚而成就万物,故而老子说道以其妙用似万物之宗主。

后世道家十分推崇道的这种“虚”的状态。

例如战国初期的列御寇,便颇有老子“虚”的味道。

他淡泊名利,不入官场,农耕四十余年无人识,潜心修道,最终撰写出二十篇《冲虚经》,也就是现在的《列子》一书,为黄老之学的发展做出很大贡献。

后唐玄宗时期,其被尊奉为“冲虚真人”。

他指出虚即道,道不仅为天地万物存在的原则,同样也是人存在的原则,所以人当效法道虚,以求达到冲虚自然的境界。

如此也就能够实现老子之后所说的“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了。

其实就历史来看,擅长运用“虚”来应对人世间纷争,巧妙化解其于无形以成就事功的例子是有很多的。

例如汉高祖刘邦,当初秦末暴政,民不聊生,随着陈胜吴广起义,各地豪杰、当年各诸侯国之后也纷纷起兵反秦,并约定先攻入咸阳者称王。

结果刘邦抢先一步攻入咸阳,项羽知道之后怒不可遏,带四十万精兵准备攻打刘邦。

此时刘邦只有十万人,虽据守函谷关但仍不足以对抗项羽。

眼看自身难保,张良献计,让刘邦跟项羽的叔父项伯说:“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丰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意思就是我入关什么都没敢动,只是把百姓登记在册,封存府库,杂乱事物都处理利索专门等着项羽将军到来呢。

结果项羽一看既然刘邦如此仁义,那还怎么打呀,索性封了刘邦一个汉王。

如此刘邦虽丢失了咸阳,却为日后一统保留了火种。

后来刘邦的大将韩信攻下了齐国,呈书给刘邦说希望能封自己一个假齐王当。

刘邦当时看罢怒不可遏认为韩信要造反,但张良却劝说刘邦,韩信用兵如神,当时拥兵自重,若自立称王则天下三分,刘邦根本阻止不了。

所以不如索性封韩信一个真齐王,以示器重,然后征调韩信来攻打楚军。

刘邦听罢瞬时醒悟,说道:“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

如此给了韩信一个大甜枣,也使得后来虽有蒯彻等劝说韩信自立,但韩信却总觉得心中愧对刘邦的信任,终没有背叛刘邦。

这也是刘邦在张良的指导下巧妙化解危机的一个例子。

再有唐代名将郭子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安禄山造反。

郭子仪开始受命讨贼,屡战屡胜。

两年后朝廷担心郭子仪功劳太大,难以驾驭便派出太监鱼朝恩监军。

结果鱼朝恩因个人恩怨诬告郭子仪,郭子仪知道后不顾将士们反对,主动交了兵权回家呆着去了,丝毫没有怨言。

后来史思明再陷河洛,朝廷着急又想起了郭子仪,重新启用了他,且皇帝授权郭子仪全权负责河东之事。

等肃宗死后,代宗继位又听信谗言,罢免了郭子仪,还让郭子仪去为肃宗修陵墓。

郭子仪依然没有怨言,一面修陵墓,一面上缴了肃宗当初赐给他的所有的秘密诏书。

代宗看到后非常愧疚,知道自己错怪了郭子仪,又重新启用了他。

最终郭子仪不负众望,收复失地。

从郭子仪的起落可以看出,郭子仪是真正“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不仅保全了自身,成就美名,还立下赫赫功劳。

后世称赞他“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穷奢极欲而人不非之”,历史上能够做到如此的,恐再无第二人了。

再如晚清名臣曾国藩,当时太平天国眼看就要动摇京师,曾国藩兄弟二人硬是将其打垮。

其功绩自清军入关以来前所未有,实乃已是功高震主,而且其弟曾国荃还搬走了太平天国王宫中的金银珠宝。

此时曾国藩处境已经十分危险,曾有人劝他自立,但他并没有这么做。

他一方面教他的学生李鸿章训练淮军来接替自己,二来以太平天国已平为由解散了湘军。

这都是给朝廷看的,让朝廷知道自己绝无反心,以保全自己。

而且后世都说曾国藩能够建立千古之功是因为有十三套谋略之法,十一套已经失传,传下来的只有两套。

一套是《冰鉴》,也就是识人看相的功夫。

第二套就是《曾国藩家书》。

读过《曾国藩家书》的人很多都不以为然,认为这不过记载了些曾国藩养鸡种菜的生活琐碎之事,哪里是什么谋略之学。

但其实,就当时曾国藩的处境来看,曾国藩以生活琐事做家书,恰恰也是在告诉朝廷,自己不是什么野心家,不过是个向往田园的老人,以此保全了自身。

这是至高的处世智慧。

所以综上,这些都是以道家的“虚”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巧妙化解纷争的典型例子。

所以,很多人批评老子的学问是麻木人心的清淡之学,例如晚明学者王夫之就批评老子“软弱退让,消极无为”。

但其实这属于对老子思想没有深刻体悟的表现。

因为纵观历史,正如上面谈到的刘邦赢得楚汉战争,郭子仪平安史之乱,曾国藩平太平天国,甚至还有王阳明平宁王乱,康熙除权臣、平三藩,以外族统治的形式在汉人的地盘建立起康乾盛世等等。

我们不难发现,每当天下出现动荡和纷争的时候,出来拨乱反正,把社会推回正轨的永远是道家思想。

那些儒、墨、兵、纵横、法等学派,是不具备这种达到全天下高度的宏观推动力的。

这也正是老子所谓冲虚、不盈的妙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