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倨后恭 前倨后恭,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成语前俯后仰?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成语前俯后仰(学成语前倨后恭)

成语前俯后仰

前倨后恭

前倨后恭

拼音:

qián jù hòu gōng

释义:

倨:傲慢;恭:恭敬。以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

出处:

1 出自:《史记·苏秦列传》:“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

2 出自西汉·刘向编订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

故事:

话说春秋战国时期,不仅有孔子老子庄子这样伟大的思想家,还有各家名士竞相角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个时期也被称为中华民族的“轴心时代”(雅斯贝尔斯语)。作为这个时代舞台主角的士,地位高的不得了,让此后数千年的饱读诗书之人,大大感慨生错了年代,我们的主人公苏秦同学就在这时闪亮登场。

一开始,作为农二代的苏秦投入“阴谋家”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小苏同学智商高,成绩好,是妥妥的学霸一枚,这书生的信心一膨胀,就要治国安邦平天下。可惜,理想虽丰满,现实很骨感。苏同学毕业后游历多年,一事无成,潦倒而归,面目黎黑,形容枯槁,灰头土脸地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盼望着能被亲人接纳。只是他,想错了:“归至家,妻不下紝,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莫非这孩子是要的,老公是假的!

别怪谁,生活就是如此势力。

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受罪,苏同学是咬牙切齿,发恨要改变这一切。历史上从此就有了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皇天不负有心人,六颗金光闪闪的相印,同时挂在苏同学腰间,踌躇满志的苏秦,此时此刻,作何感想?且不问这些纯金的相印沉不沉!于是借着游说楚王的机会,顺路“回家看看”。

我苏秦又回来啦!

此处参看《学成语•衣锦还乡》。

这一次: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谢。前后的待遇,判若云泥啊!

叫兽感悟:

同样的苏秦,同样的家人,前倨而后恭,态度怎么会发生如此180度的大转折呢?苏嫂嫂估计没有什么文化,要是出自知书达礼的大户人家,估计不会嫁入代代为农的苏家,可是作为一个势利眼的典型代表,的确够贼,她一眼就能看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两个条件,一,位尊,二,多金。其实,这两个条件不必全部具备,满足其中的一个条件,在他人的眼里,那可就是人上之人(老司机不敢想歪了)。如果一样也没有还要混吃混喝,那对不起!这样的嫂嫂,幸亏是出现在历史故事里,要是出现在《水浒传》里,岂不被“苏叔叔”给一刀给结果了。

仅仅前倨后恭就完了吗?不,世界上一切都是在变化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昔日位尊而多金的主,没准那一天倒霉了,或者是被后来居上了,哈哈,一定会上演更精彩的一幕:昔日唯唯诺诺的部下仿佛换了一副面孔,昔日勾肩搭背的兄弟仿佛一夜之间疏远了,开会就餐的主位再也轮不到自己,以往投怀送抱的女秘怎么也约不出来,这,叫前恭而后倨。

难怪苏秦感叹:“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