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升米养恩,石米养仇。”这是为什么呢?在说原因之前,我们先看三个事例。
01
英国著名慈善家Olive Cooke,从16岁开始,一直到她92岁去世,这70几年间都在竭尽所能地做善事。
她几十年如一日地卖塑料罂粟花,为皇家退伍军人筹集捐款,用自己的全部退休金资助了二十几个慈善机构。
倘若这样一个大善人离世后的葬礼应该是怎么样的?
万人花圈,十里长街送魂?
著名慈善家Olive Cooke
但事实上,她却是以决绝逃离的姿态从桥上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个心怀大爱的老人,在她漫长的慈善生涯中,每个月都要收到超过180封的邮件和无数电话。
不是感谢,而是索取,是要她捐款。
那些雪花一样的信件和电话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别人将她所有的积蓄都掏空,还责怪她给的太少。
她已绝望,却没人给她希望,于是她从桥上一跃而下,奔向了死亡。
02
无独有偶,还记得那个曾经红遍中国的歌手丛飞吗?
丛飞
他一生参加了超过400场义演,累计捐款300多万,资助了学生183名。为了承诺,带病演出,胃癌恶化,终年37岁。
可,那些他捐助的学生是怎么对他的呢?
在他生病的时候,没有问候,没有关心。学生的家长打电话来:你是给我们孩子捐助的那个人吗?
他:是。
家长:今年的钱怎么还没有来?孩子等着钱上学呢!
他:我生病了,胃癌,以后可能都没钱了……
家长:你这人怎么这样?不是说了把孩子供到大学毕业吗?现在才初中,你就不供了,你这叫不讲信用,缺德!
丛飞
03
再来看一则新闻:
广州道德模范尚丙辉,十几年如一日地救助流浪人员。
他经营着一家小小的废品收购站,将全部收入的三分之一都拿出来帮助别人,见到那些想要回家的流浪者,他给他们买票,并陪同他们去车站,看着他们踏上回家的路。
而那些无家可归又丧失劳动能力的流浪者,他给他们提供长期住所,每月给粮给油,每次都拿好几百给他们当生活费。
要是有人生病,他还会上下奔走筹措医药费,竭尽全力。
后来,他做生意亏了十几万,手头虽然拮据,但春节时请吃饭的活动不能说没就没,所以在春节那天他和所有的流浪人员一起吃了顿饭,还给每人送了100的红包。
一个被他救助三年多的黄老伯大为不满:以前都是给500,现在是不是名气大了,看不起我?
于是,黄老伯直接到当地派出所报警。
警察找到尚丙辉后,尚丙辉好言好语劝慰了老伯一番,又拿了200元,这事才算完。
不仅如此,尚丙辉后来因腿伤住院,老伯联系不上他,直接跑到他的废品收购站大吵大骂。
尚丙辉
04
为什么Olive老太太,丛飞和尚丙辉做尽好事,不但没有得到别人的感激,反而落得如此下场呢?
陈忠实在《白鹿原》中其实早就写得很清楚:
鹿三受白家恩惠太多,所以他从小就教育黑娃,咱家欠白家太多了。这让黑娃从小就生活在一种道德压力下,而当他长大了,已不堪重负。
所以他做了两个抉择:
离家出走当麦客远离这个世界,逃避这种道德压力;当土匪毁了白家,让债主消失。
图片源于网络
白嘉轩的恩惠已经到了他无法承受的地步。黑娃自始自终对白嘉轩都是尊敬的,但是白嘉轩的道德光芒让黑娃感到自卑,不适,无法容忍。
所以他非得去毁了他不可!
“你的腰太硬了!”
所以他打折了他。
越是自卑的人,越可能无差别仇视周遭,你对他越好,他就越自卑,当你对他好到无以复加,甚至他感觉到无法偿还的时候,那他就会越抬不起头,一辈子都抬不起头。
所以,这时候他想要抬头挺胸的话,就会想尽一切办法,甚至不惜恩将仇报。
图片源于网络
05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一个人,身受大恩之后又和恩人反目成仇的话,他要顾全自己的体面,一定比不相干的陌路人更加恶毒,他要证实对方罪过才能解释自己的无情无义。
升米,自己还得起,所以是恩;斗米,自己还不起,反而成仇。
我们在别人危急的时候需要施以援手,但仅仅是要帮他渡过眼前的一关而已,切莫“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擅自替别人操心了一辈子。
切莫让“善举”成了“义务”。
作者:木舟,京博国学外聘作者。来源:京博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