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几时,东北山林里最红火的日子要数冬季伐木,林区人管它叫“冬运”说明白了,就是林场人起早贪黑,使尽吃奶的力气砍伐林木,运出山林的过程要比一比谁的功劳大,都会自豪地说,当然是伐木工具如今林区已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虽然伐木工具已经默无声息地靠边站,但人们还是经常想起它的好,笑逐颜开地竖起大拇指,夸赞那些曾经被视为宝贝一样的一件件“法器”,如数家珍、历历在目,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森林伐木的机器?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森林伐木的机器(远去的伐木工具)

森林伐木的机器

曾经几时,东北山林里最红火的日子要数冬季伐木,林区人管它叫“冬运”。说明白了,就是林场人起早贪黑,使尽吃奶的力气砍伐林木,运出山林的过程。要比一比谁的功劳大,都会自豪地说,当然是伐木工具。如今林区已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虽然伐木工具已经默无声息地靠边站,但人们还是经常想起它的好,笑逐颜开地竖起大拇指,夸赞那些曾经被视为宝贝一样的一件件“法器”,如数家珍、历历在目。

最初的伐木工具:大斧

闯关东人走进东北山林伐木,早期使用的工具是大斧。据《绥棱林业局志》记载,1903年,开始有零星“木帮”进入绥棱林区,在建兴经营所附近的黒崴子和跃进林场的八号闸伐木。所谓“木帮”就是由多人自愿结合起来的一个个伐木组织,它是时代的产物。对内按照帮规进行统一管理事物,人与人之间的为人处事讲究一个“义”字,对外同舟共济,自保安全。有一种很浓的江湖味道。

那斧刃足有半尺宽,闪烁着雪亮的光,透出寒气,人们管它叫大片斧,伐木人像珍爱宝贝一样小心呵护它,平日里要用帆布包裹着,外人很难见到它的庐山真面目。主人下班后不吃不喝,饿着肚子,也要先磨大斧,两臂用力推拉,直到磨得亮光闪闪,才罢休。

砍木时两人一组,每人手握一把大片斧,先确定树倒方向,然后树两边各站一人,形成对撇,轮动臂膀,你一斧,我一斧地交替砍上、下楂。密林之中,两条弧线滑动,寒光耀眼,十分威武。同时嘴里随着节奏发出“嘿、嘿,嘿、嘿……”的腹音。这是力量的爆发,这是疲惫的舒展。随着咔嚓咔嚓的响声,一棵大树轰然歪倒下去,树枝、树冠宛如一把大扫帚从天而降,雪花四溅,煞是壮观。

大斧砍木效率低,一天不停地工作,每天可砍伐40公分以上林木15棵以上,劳动强度十分大,没有好的身体,根本干不了这个活,当时伐木的艰辛程度,可想而知。

二人使用的伐木工具:大肚子锯

早期东北深山老林,大树墩子有将近一米高,被称为“佛爷座子”,跑山人认为它是山神的座位,走累了,也不敢坐在上面休息,否则,就会迷山,几天走不出来,甚至丢掉性命。这神乎其神的大树墩子,其实就是大肚子锯的杰作。

大肚子锯也叫二人拽,长度大约1.6米,因为中间锯齿向外突出,形状像孕妇挺起的大肚子而得名。相传俄国人修筑中东铁路,来此盗伐林木用的就是它,而后逐渐在东北林区得到普及。上个世纪60年代引进的苏联电影中,就有使用大肚子锯伐木的片段,足以验证这个说法。

绥棱林区建局后,延续这种采伐方式,一直到1959年才结束。大肚子锯伐木需要两个人共同完成,树一边一人哈着腰,把锯端平,你推我拉,一来一往地锯树,就像流传于东北地区的儿歌唱词“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一样。伐树时先拉出下楂,下楂有向下倾斜角度的一道锯口,也有元宝形状的两道锯口,还可用大斧砍出下楂,一般深度要达到树干粗度的四分之一,这样有利于树顺利倒下。然后在拉上楂,到树木开始倾斜,发出嘎、嘎的叫楂声,伐木人开始用很慢的唱腔喊伐木号子:“顺-山-倒-了!或者是横-山-倒-了!”提醒旁人树倒的方位,以防砸伤同伴。语调悦耳悠扬,满山回音缭绕,经久不息。

使用大肚子锯伐木虽然效率高一些,但危险系数大,并且留下的树根高,浪费资源。

一人使用的伐木工具:弯把锯

弯把锯,透过它奇特的名字,就会知晓,它是锯把向下弯曲,与锯身呈45度角,一人操作的伐木工具。听山里老把头讲:“9·18事变后,日本人加大对中国东北地区森林资源掠夺,特别是作为战略物资的军用木材,成为急需,为了满足需求,不断加大采伐量,开始推广使用弯把锯伐木。”当时人们管它叫“火锯”,比现在的锯身长,可达1.1米多。

全国劳模马永顺,在国家需要木材时期,凭借一把弯把锯,创造了一个个伐木神奇,成为林业战线上的领军人物。弯把锯不仅携带方便,使用灵活,而且能在高山坡陡、地形复杂的条件下较安全工作。原始林中,大树漫山遍野,弯把锯显得有些单薄,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采伐径级小的林木。

弯把锯有多种型号,最受欢迎的当属地球牌和林工牌。地球牌弯把锯是进口日本的,锯身窄小,钢口硬,手指一弹能发出清脆响亮的回音,十分受用。林工牌弯把锯是国产的,锯身宽大,锯木时虽然略显笨拙,但是锯口不跑偏,很耐用。

锯,经常伐木,锯齿就会磨得发钝,此时,需要伐锯才能继续使用。伐锯也叫锉锯,就是把锯齿锉锋利了。在林区有这么一句话叫:“伐木容易,伐锯难”,林区职工都懂锯,但没有几个人懂得锉锯,必须请伐锯师傅帮忙。

林区木材生产实现机械化作业以后,人力伐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弯把锯转为家庭用工具,主要用于居民锯烧柴。

机械动力伐木工具:油锯

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期,绥棱林业局开始推广使用油锯伐木和造材。油锯是依靠油料驱动锯链的动力伐木工具,伐木时两人一组,一名油锯手,另一名是做辅助工作的助手。油锯手伐木时,要先把油门开到最大,在逐渐收回,并且双手握紧,防止前倾;在陡坡工作时,使用者一定要站立在树的上部或者侧面,确保自身安全。油锯伐木速度很快,几分钟就撂倒一棵大树,台班日采伐量可达80多立方米,是人力伐木生产量的10倍。

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油锯更新很快,型号总体可分为四代。第一代是哈尔滨林业机械厂仿前苏联制造的卫星牌油锯;第二代是上个世纪70年代使用,广西柳州制造的友谊牌051型油锯;第三代是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生产厂家很多,主要有柳州制造猛狮牌85油锯,以上三代都是高架油锯。进入新世纪之后使用的油锯,是现代化程度更高的第四代无高架油锯,牌子很多。

60年代以后,随着油锯、绞盘机、集材机车和运材汽车在林业生产的广泛使用,实现了在主要生产工序上用机械代替繁重的手工作业,它是林业发展史上一场重要革命,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而且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

辅助伐木工具:树起子

说起树起子,很多人会认为它与伐木工具无关,其实它是伐木附属工具,是用来防止夹锯和起树的楔子。多种规格和形状。为防止打楔子时发生反弹现象,要在楔面上刻上花纹。后背旁测有小孔,通常拴红布条,伐木是高危险的行业,早期有辟邪一说,其实就是为了方便携带和醒目。

东北林区的寒冬,灰蒙蒙的清晨,凛冽刺骨。河里的厚冰,挺拔的林木被忽升忽降的温度“折磨”的不时喊出“嘎巴嘎巴”的抗议声,十分清脆,也十分瘆人。崎岖的山路上,油锯手背着油锯,助手肩上扛着一把大斧,手提一串树起子,奔走在山路上。

到了伐区,开始做准备工作,助手挥起大斧,砍掉被伐木旁的杂木,打好安全通道。然后油锯手开始“突突突”地伐树,只见锯末翻飞而出,一会功夫锯板便深入树身中。眼见就要大功告成,突然油锯发出怪叫声,只见喷烟口冒黑烟,链条不转动,原来是锯口收缩,把锯板夹住了。深山老林中林木高大挺拔,直溜溜的不好判断倒向,经常发生夹锯现象。此刻,助手走过来,先把小树起子塞进锯口,用大斧打入,待锯口略开启后,再继续打入中、大型树起子。夹楔的位置要适宜,选择在上楂的中间,可以有效的控制树倒方向。树茬口翘起来了,油锯恢复正常工作,很快树按照树起子翘起的方向倒下去。

树起子虽小,作用很大。它是用外力翘起锯口,解决夹锯问题,保障正常工作的,是伐木必备工具。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百年林业木材生产,一代代伐木人奋斗不息,伐木工具也更换了几代。现在林区停止木材商业性采伐,这些工具被放在绥棱林区博物馆,在向人们讲述着曾经伐木的故事,让人们回想起林区火热的伐木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