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相思最苦,但这种特殊的情感,也是因人而异,清代苏州人沈复在自传体散文《浮生六记》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苏州新婚夫妻的样本。

沈复和表姐陈芸在经过一番波折后,终于结为夫妻,小两口很激动很开心,但沈复很快发现了妻子的异常。

浮生六记是真爱吗(小别胜新婚是什么感觉)(1)

陈芸作为新过门的媳妇,刚开始都不怎么说话,一天下来都没有不高兴的时候,与她说话的时候,只是带着浅浅的笑容,显得很客气。

陈芸也严格遵循“事上以敬,处下以和”,也就是要跟沈家上下都处理好关系,时刻小心没有出现一丝差错。

每天只要一发觉阳光照到窗户上,陈芸就赶紧穿上衣服,急急忙忙起床,好像有人在催促她一样。

到这里大家应该看得很明白了,陈芸其实是按照东汉才女班昭在《女诫》中的教导,试着做一个“三从四德”的好媳妇。

但沈复是个比较潇洒的文人,他看不明白,就笑着问陈芸:“今非吃粥比矣,何尚畏人嘲耶?”

沈复在这里提到的,是他们结婚前,陈芸偷偷给他准备热粥、小菜做夜宵的囧事,认为陈芸不需要担心别人嘲笑。

陈芸的想法当然不同,她认真地回道:“曩之藏粥待君,传为话柄,今非畏嘲,恐堂上道新娘懒惰耳。”

陈芸说她不是担心类似的嘲笑,而是怕公公婆婆说新媳妇懒惰,听到这里,沈复就没有再多说什么了,他虽然想跟陈芸在床上多睡一会儿,但觉得她想的和说得都很对,就跟着一起早早起床。

从此,两个人“耳鬓相磨,亲同形影,爱恋之情有不可以言语形容者”,只能说爱情的魔力大,沈复和陈芸确实是一对好眷侣啊。

然而,沈复和陈芸快乐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新婚一个月时,沈复在会稽担任幕僚的父亲稼夫公,专门派人来接他,要他前去拜武林赵省斋先生为师。

浮生六记是真爱吗(小别胜新婚是什么感觉)(2)

赵省斋是杭州的教书夫子,沈复多年想起,仍然认为这位赵老师“循循善诱”,他的写作能力就是赵老师悉心培养的。

之前沈复回家结婚的时候,就已经打算要跟着赵老师去学习了,可看到父亲的催促信时,沈复心里还是非常怅然,他担心的不是学业,而是妻子陈芸可能会因为思念他或者在家受委屈而落泪。

但陈芸却没有表现出什么,而是勉强露出笑容多次劝勉沈复,还帮着他把行李准备好,到了晚上才发觉神色有一点不同。

应该说,这也是陈芸作为妻子,在丈夫沈复家人面前,不敢流露自己真实的情感罢了。

沈复准备离家时,陈芸小声对他说道:“无人调护,自去经心!”嘱咐沈复自己照顾好自己,也是非常平常的一句,忍住了千言万语。

等到沈复登上小船即将出发的时候,虽然当时正是桃李争相开放的好时节,但他的内心却一点也开心不起来,就好像“林鸟失群,天地异色”。

沈复到了赵省斋那边之后,他的父亲稼夫公就渡江往东边去了。

沈复在赵老师那里学习了三个月,却感觉就像“十年之隔”,悦史君认为,这中间除了四书五经的枯燥难解,最多的怕是对陈芸的思念了。

陈芸虽然经常寄信过来,但每次都是沈复写了两封她才回一封,而是里面有一多半是勉励他好好学习的,其他的都是一些没有内容的客套话,沈复想看到的当然不是这些,内心难免有些怏怏不乐。

沈复是个感性的苏州文人,在这段日子里,每当有轻风吹过竹院,月光透过芭蕉叶映在窗户上,他就无法入睡,看着窗外思念着妻子陈芸,以致休息不好,精神萎靡。

赵省斋发现了沈复的情绪不对,谈心时知道了沈复的心事后,就给他父亲写了一封信,出了十道题,然后让沈复暂时回家自学了。

沈复高兴坏了,就跟出征在外的将士得到赦放一样,登上回家的船后,反而觉得一刻就好像一年那样漫长。

浮生六记是真爱吗(小别胜新婚是什么感觉)(3)

等到进家门了以后,沈复先到母亲住处问安,之后回到自己房间,妻子陈芸马上起身相迎,两人握着手还没说一句话,重逢的甜蜜已经沁入心脾,“魂魄恍恍然化烟成雾,觉耳中惺然一响,不知更有此身矣”。

沈复细腻感人的文笔,勾勒出了“小别胜新婚”的感受,这也是给苏州男人的一个礼物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