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北京城的传说(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1)

“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典)一口钟”指的是原北京城的几个重要城门,“内九“说的是北京内城的九个大门,分别是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阜成门、东直门、西直门、德胜门和安定门。“外七“指的是北京外城的七座城门,东便门、西便门、广安门、广渠门、左安门、右安门和永定门。而“皇城四“则是紫禁城,也就是皇宫禁地的四个门,分别是东安门(东华门)、西安门(西华门)、天安门、地安门。那咱们先从北京城内九门谈起。

一:内九门

1.正阳门-(前门-皇门)正阳门是内城的正门,在当时除了皇帝以外,任何人不准在正阳门的正门出入,普通百姓只能从两边的旁门进出。正阳门始建于明永乐年间,迄今已七百余年,历经重修、烧毁、再建以及险些被彻底拆毁的多舛命运,是内城九座城门中唯一的城楼和箭楼双双幸存的城门。正阳门位于内城南垣的正中,为皇帝专用。正阳门取“日者众阳之宗、君之象”之意,古人以阳为南、为正,故称正阳门,俗称前门,其形制高于其他各门,称国门,平时不开启,专供皇帝生前轿辇出入,驾崩后则另走它门。旧时皇帝每年两次出正阳门,一次是冬季,到天坛祭天;另一次是惊蛰,到先农坛去耕地。

关于老北京城的传说(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2)

2.崇文门:哈德门(酒门)京城各城门楼中人货量最繁忙的城门。来自全国各地的货物要想进城。就必须在这里交税。因为城外就是酒道,当年的美酒佳酿大多是从河北涿州等地运来,进北京自然要走南路。运酒的车先进了外城的左安门,再到崇文门上税。清朝那时候京城卖酒的招牌得写“南路烧酒”,意思就是说,我上过税了,我的酒不是盗版,当然,那时候还没有产权一说呢。因为崇文门大多是酒车,所以又称酒门。

关于老北京城的传说(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3)

3.宣武门(死门)宣武门直通菜市口,多是囚上。在当时北京的大多数墓地都在陶然亭一弗,所以送葬人多出入宣武门。

因为刑场设在宣武门外的菜市口。犯人经刑部审核确定,从宣武门出去,在菜市口问斩。宣武门的城门洞顶上刻着三个大字“后悔迟”菜市口是北京的闹市,从南方各省来的人,过卢沟桥,进广安门,再进入北京内城大都要经过这里。这里很早以前就是有名的杀人地方了,菜市口没有什么固定的地方作刑场,一般都是在菜市口路北的商户或者药店门口,设下监斩官的坐案。宋末元初,被元朝统治者关了四年的宋朝丞相文天祥,因为不肯屈服,最后在菜市口被杀死。他在刑场上,态度庄严地监斩官说:“我为宋朝能做的事,现在终于做完了”,然后慷慨就义。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也曾在这里喊出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豪迈遗言,更是为这刑场增添了一股子肃杀之气。

关于老北京城的传说(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4)

4.朝阳门:走粮车过去没有铁路交通。从京杭大运河运过来的粮食,就由此进入城内。必须走通惠河,通过水路运到北京东边的通州。顺便说一句,通州又分南通州和北通州,有个著名的对子“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说的就是这档子事儿。粮食到了通州以后,再装车进城。进城走的就是朝阳门。所以,朝阳门的城门洞顶上,刻着一个谷穗儿。粮食进了朝阳门,就存放在附近的粮仓之中。现在朝阳门内的地名还有“禄米仓”、“海运仓”、“新太仓”等,那都是当年存放粮食的仓库。

关于老北京城的传说(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5)

5.阜成门:运煤北京西面的门头沟一带是产煤之地,北京城所用的煤全是打那边儿运过来的。最近的门就是阜城门。挖出来的煤大多从阜成门进入内城。因为煤与梅同音,所以阜成门城头上刻着一朵梅花。老干婆娑,颇有画意。梅与煤同音,这也就表示这个地方走煤车的意思。

关于老北京城的传说(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6)

6.东直门:走药材外有一座铁塔,塔内供奉着一座药王爷。因为东直门连着水所以此门多去走木材。其实过去的砖窑都设在东直门外,从南方运来的木材也从东直门进城。实际上,东直门不仅仅只是走砖瓦、木材车,它走各种各样的车,要是硬给起个名字,那就是,东直门走百姓车。最早的东直门大街其实是现在的东直门外小街,整条大街大概有三里多长,地上铺的是石板路,一共有一百五十多家买卖铺子,过了冰窖口,茶米油盐酱醋茶,只要是老百姓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无论是吃的、用的,都可以在这条街上找到。

关于老北京城的传说(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7)

7.西直门,御用水车西直门的城门洞上面刻着水的波纹。缘由北京城内水质不太好过去的皇帝不喝城里的水,嫌城里水苦,所以皇帝本人饮用的水都取自玉泉山。每天清晨,皇家御用水车就由此门进入皇城。乾隆皇帝曾夸北京玉泉山的泉是天下第一泉。在清代因为,值得一提的是这九座城门中有八座城门按时关闭,唯有祟文门因为是收税关口,所以通宵有差役守卫。

关于老北京城的传说(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8)

8德胜门:军门军队出城或凯旋归来就由德胜门进入进出,德胜门有品德高尚之意,象征着军队为仁义之师,也正因如此,此门多走兵车。

北方按星宿属玄武。玄武主刀兵,所以出兵打仗,一般从北门出城。之所以取名叫德胜门。德胜门东边的城墙上放着一尊炮,这炮不是打仗用的,是报时用的。每日午时,德胜门和宣武门同时一声火炮,城内的老百姓听炮对时。可是,北京城人称“宣武午炮”却不说“德胜午炮”,估计可能是宣武门杀人总在午时,炮声一响人头落地,比德胜门有名的缘故吧。德胜门瓮城内的珍品,应当要数立在中间的一座碑亭。亭中矗立着一座高大石碑,镌有乾隆帝六十二岁时(1797年)的御制诗。这位当时的太上皇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在“德胜”二字上很是抒发了一回豪情。

关于老北京城的传说(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9)

9.安定门(生门-运粪)

清朝在北京实行的是旗、民分城制。八旗分为满八旗、蒙八旗和汉八旗,一共是是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和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种颜色。八旗官兵及其家属进驻北京以后,清廷下令圈占内城的房舍给旗人居住。以前在内城的汉民、回民等一律搬到外城居住。内城以皇城为中心,由八旗分立四角八方——两黄旗居北:镶黄旗驻安定门内,正黄旗驻德胜门内;两白旗居东:镶白旗驻朝阳门内,正白旗驻东直门内;两红旗居西:镶红旗驻阜成门内,正红旗驻西直门内;两蓝旗居南:镶蓝旗驻宣武门内,正蓝旗驻祟文门内。

其实军队出征也从安定门出城,但因为安定冂外粪场比较多,所以通常情况下,平时以粪车出入居多。

关于老北京城的传说(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10)

二:外七门

明、清为了防御蒙古骑兵的骚扰,保障北京城的安全,明朝在京城四周修筑外城,但因当时低估了建筑的规模,受财力限制,就只修了环抱南郊的一段,修建了永定门等5门,从而使京师城垣呈“凸”字形。后来,外城城墙东西两端与内城城墙相连接处附近修有两座朝北向的城门,分别就是东便门和西便门。东便门是北京外城东南端的一座小城门,位于北京城墙东南端角楼旁边,是北京外城的城门之一,主要由城楼和箭楼组成。西便门初建规模很小,规制较为简陋,其城楼通高仅11米,其他形制、尺寸与东便门相同。后来,由于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劫掠越来越频繁,明朝也日渐富庶,北京城内城外的居民也日渐增多,因此,为了进一步增强北京城的防卫,明朝又在北京城四周补修外城,从而形成了以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广渠门、广安门、东便门和西便门为主的外城七门的格局。 既然外七门都是只是为了防御外侵而且这些门(有个这里有个别门不可加儿化音。例如:永定门。 特别强调:外阜来京的朋友切记:永定门绝不可以加儿话)有些也确实可以称之为“门儿”(后续我会慢慢和大家一起说说“门”和“门儿”)老安自然也不必过多解释把各门老旧照片发给大家做一个了解吧!

关于老北京城的传说(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11)

关于老北京城的传说(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12)

关于老北京城的传说(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13)

关于老北京城的传说(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14)

关于老北京城的传说(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15)

关于老北京城的传说(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16)

关于老北京城的传说(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17)

三:皇城四门

关于老北京城的传说(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18)

关于老北京城的传说(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19)

关于老北京城的传说(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20)

关于老北京城的传说(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21)

关于老北京城的传说(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22)

四:八点、一口钟

这个我想也不用太多说明了“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典)一口钟其实是一个意思 既然知道了 ”内九、外七、皇城四 那九门您还不明吗? 要不明白那就再说说“八点、一口钟”?

关于老北京城的传说(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23)

关于老北京城的传说(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24)

关于老北京城的传说(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25)

关于老北京城的传说(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26)

传说老龙王想把北京城的甜水全部偷走,就让龙婆和龙女拿大篓子把甜水装着出了西直门。甜水全没了,老百姓怎么过啊?大将高亮拎上长枪就追出了西直门,到河边赶上了龙婆和龙女,高亮提枪便刺,水篓扎漏了,水自然就留下来了,可高亮也被水给淹死了。人们为了纪念他,在西直门外修了座桥,叫高亮桥,后来就给叫成“高粱桥”了。龙婆和龙女没有用,老龙王就要亲自出马了,为了报复,他想把北京城整个淹掉,但是他的法术没有刘伯温大,被刘伯温抓住,用大铁链子给锁在东直门里北新桥的那口直通海眼儿的深井里。龙王被抓,龙子也不服了,于是就顺着崇文门桥下的海眼想拱出来—还是要淹北京城。刘伯温也不含糊,把他也给抓住,就镇在崇文门了。刘大军师留的有话:龙子要想翻身,得等崇文门上打点儿。可是,老百姓早就把崇文门上换成钟了,就是不打典儿,看你龙子怎么有机会翻身!于是,北京城人都说“九门八典一口钟”。

其实呢,以前的九门提督衙门就设在崇文门里头。当时的九门提督权力可不小,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呀!内城里边儿其它的八座城门都挂的是云牌—“典”,惟独哈德门挂的是钟。九门八典一口钟嘛!九门提督衙门跟那儿哪!他那里一敲钟,其他的八个城门也就一个跟着一个敲典:“关城喽!”实际上,这钟起到的是给其他八个门发出关城门信号的作用。

还有一种说法是除了崇文门外都是早上开门晚上关门,只有崇文门是日夜开门的,因为它是京师税务总机关,故通宵有官员,司役守卫,其它八门用典启闭城门,崇文门以示区别有事则用钟鸣之,这就逐渐形成了俗语“九门八典一。

大家觉得老安理解的怎么样呢?希望大家关注、评论、批评、指正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