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1)

4月25日,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这是向师生们挥手致意。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摄

■深化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以时代为观照、以中国为观照,在深刻洞悉世界发展情势的基础上,立足中国实际,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为依循,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真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而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实现大发展、大繁荣,以民族文化振兴推动世界文化的兼容并蓄、包容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哲学社会科学是衡量人类生存于宇宙时空中的价值工具,具有指引国家文明进步、实现人类生命政治解放的价值功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建设持续向好向上发展,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生命力。在2022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4月25日赴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他强调指出:“高校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中的重要力量。”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自觉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

深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实践,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处理好哲学社会科学亟待解决的时代之题、历史之问、现实之需。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在中国共产党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征程中,我们必须统筹解决好哲学社会科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理论是实践指南,实践是理论根源。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就是向世人昭示: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就需要以宽广的视角,将哲学社会科学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大历史背景中予以深度考量,以哲学社会科学思维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以哲学社会科学实践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体系。

也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以马不扬鞭自奋蹄的实干精神,全面促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大繁荣、大发展。唯物史观表明,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取决于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也不能忽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不断深化哲学社会科学上勇于探索,用发展的眼光和理论来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深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只有坚决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统领地位,将马克思主义坚持以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的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置于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发展脉络中,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南、阶级立场和实践品格为价值导向,才能全面繁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一方面,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的意识形态功能指导作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基础,深化马克思主义研究,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来“解释世界”“改变世界”,真正筑牢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的意识形态防线和底线,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有力思想武器和实践工具。

另一方面,全面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深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关系,就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发展的观点解决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各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真正促进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不断引领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轨道上继续前行。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才能不断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只有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马克思主义,才能使哲学社会科学不掉色、不褪色、不染色。

深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的独特作用

哲学社会科学有其独到的特色、风格和气派,必须在全面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内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同时,有步骤、合逻辑、依规制、循法治地促使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哲学社会科学是一种文化软实力,不仅可以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融通、增进文明互鉴交流、交融,也有助于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中国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基因和文化传承。大力推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大繁荣,就是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以理论为基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国现代文化的全面提升。当前,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上的能力和水平,同我们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够匹配,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迫在眉睫。

其一,要深入推进中外文化交流融通,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融通中外各种资源,切实推进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实践创新,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既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又不失时机地探索关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现实问题。其二,要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正面研究和宣传,增强文化自信,既向前看、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又向后看、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回答好“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题。其三,要加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原创性、主体性、系统性、集成性、专业性、理论性、实践性发展,以理论创新为引领,有序推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制机制创新,精准实现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集成化创新,努力推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优化创新。(作者系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