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来一碗凉粉太爽了(夏日里的凉粉二)(1)

大学二年级有堂外出写生课。老师带着全班同学去了凤凰古城,在那儿呆了十几天。

写生课相对自由,老师叮嘱我们出去一定要结伴,注意安全,其余就是好好画画。

全班同学跑这么远,都兴奋极了,每日爬高上低,找不同角度对着沱江边的吊脚楼画,乐此不疲。一周后,心情渐渐平复。有同学提议去附近玩玩,也有同学想去街上逛,看能不能撞见到黄永玉。那些去“撞”黄永玉的同学,后来在美术界都小有名气。果然是兴趣决定未来。

我跟着几个同学去了芙蓉镇。从凤凰坐车到吉首,再转车到王村(芙蓉镇),当时芙蓉镇叫王村。下车后去码头坐船进村。进村的河叫酉阳。公元前256年秦灭周之后,其中一支王室后裔由秦奔楚,辗转于湘水、沅水之滨,最后驻足于酉阳,栖居于瀑布下的水帘洞中,建立了这座王家村。

夏天来一碗凉粉太爽了(夏日里的凉粉二)(2)

大王村

船行于青山碧水间,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一行人又兴奋起来。在王村码头下了船,发现周围都是房屋,山上飞瀑流泉,山下熙熙攘攘,好不热闹。从青石板小路拾级而上,街道两旁是鳞次栉比的店铺,一幢幢吊脚楼密密麻麻沿河而建,前门是街,后门是河,吊脚楼半边身子悬在河边。

店铺卖各种货物和小吃,琳琅满目。一路上很多门口招牌写着“刘晓庆米豆腐”,有的还将电影海报贴在旁边。终于忍不住,问什么是米豆腐。

“就是电影芙蓉镇里,刘晓庆卖的米豆腐啊,很好吃的。”老板娘笑眯眯地介绍。

夏天来一碗凉粉太爽了(夏日里的凉粉二)(3)

米豆腐

大王村是因为电影《芙蓉镇》在此拍摄而出名。电影看过,但米豆腐没吃过,那就来碗尝尝吧。

米黄色的豆腐块,入口嫩弹,没有豆腐味,却比豆腐更顺滑,配上酸辣萝卜,浇上汤汁,香辣爽口。问了方知,米豆腐原来是米做的凉粉,切成豆腐样,所以叫米豆腐。

后来走到113号门牌“刘晓庆米豆腐”店。老板娘说,这里就是电影拍摄的地方,她家的米豆腐最正宗。一看,她家的米豆腐形状,的确不是豆腐状,而像一条条小鱼仔,于是又吃了一碗,味道倒没有差别。

夏天来一碗凉粉太爽了(夏日里的凉粉二)(4)

米凉粉是用大米磨浆后,熬制出米浆,再加少许食用碱,制作而成。碱增加凉粉韧性,使口感绵实有嚼劲,但吃起来会有轻微的碱味。

我后来在成都也吃过米凉粉,口感顺滑,一如大王村的米豆腐,只是川味的配料丰富了许多,有熟油辣子、酱油、醋、豆豉酱、蒜泥、芝麻粉、花椒粉、芫荽末等,味道更鲜香。在云南吃的米凉粉,味道是酸辣的,配料有油辣子、炸酱,韭菜和芫荽。

同事中有位贵州大哥,平时不太说话。一次我们吃凉粉,说吃过的各种凉粉,他打开了话匣子。

“我们那儿还有荞凉粉,荞麦做的,赶场的时候到处有的卖,做好的一大块凉粉切成条,放上油炸花生米、酥黄豆、酸萝卜、大头菜、芜荽、葱花,再浇红油、麻油、花椒油、酱油、醋、姜汁、蒜水等酱汁,非常好吃。”

说完发现,同事们都看着他流口水。

夏天来一碗凉粉太爽了(夏日里的凉粉二)(5)

荞凉粉

一次在昆明街头,见摊档上卖一种叫“米凉虾”的小吃,以为是小虾做的食物。

近前一看,木桶里的内容,有点像大王村113号“刘晓庆米豆腐”店里见到的小鱼仔米豆腐。一问,果然是米凉粉,因为形状像小虾,所以叫米凉虾。

夏天来一碗凉粉太爽了(夏日里的凉粉二)(6)

玫瑰米凉虾

不过,云南米凉虾是甜品,里面加了玫瑰蜜和红糖,又叫“玫瑰米凉虾”。

买了一碗尝,口感似乎更软滑些。

加了玫瑰蜜红糖的味道非常熟悉,让我想到云南的另一种夏日饮品——“木瓜水”。

夏天来一碗凉粉太爽了(夏日里的凉粉二)(7)

上文推荐:夏日里的凉粉(一):豆凉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