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公在《红楼梦》的开头写了这些人物,但这样人并不是《红楼梦》的主角。借他们的把故事引下去。同时曹公也借这些人物说明了世间百态。比如甄士隐的“好了歌”,这首歌概括了人在世间就是这么回事,荣华富贵也好,穷困潦倒也好,最终都会烟消云散的,这是一种宿命。
来看看曹公借贾雨村的口要表达什么意思?
贾雨村第一首诗: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此诗头两句平淡无奇,最后两句气象不凡。表面上突出了贾雨村的非凡抱负。其实曹公是要对世人说:一旦有人出人头地,做了高官或富贵,势利的人们都会去阿谀讨好的;而且高官厚禄也是一般人望尘莫及的。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紧接着贾雨村又低头吟出这两句诗来。这表面看来好像都表明了贾雨村这个极其有才华的落魄书生的极大志向和抱负。贾雨村确实一个有才的书生,他对自己的才华很自负,想着自己终有一天会考取功名、出人头地的。
确实,甄士隐听了他这几句不同凡响的诗就知道他是一个有才气有志气的人,决定资助他上京赶考。却不想贾雨村虽有一身才华却侮辱了读书人的品德,恩将仇报,乱判了英莲一案。
“玉在椟中,钗于奁内”一是说的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地位和身份。“椟”是装宝物的盒子,“奁”是装首饰的盒子。说明黛玉出身高贵,宝钗出身富贵。林黛玉才是一位真正身份高贵的千金大小姐。
二是“价”谐音“嫁”和“贾”。暗示林黛玉在贾府等待和知音人贾宝玉共结连理。可惜黛玉还完眼泪之后,早早就魂归西天,做回绛珠仙草去了。
“飞”谐音“妃”。她有两句诗“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暗示薛宝钗一直想“飞”上去做个贵妃娘娘。薛宝钗一家一开始进京的时候目的就是为了宫选的,也想像元春一样做一个大富大贵的娘娘。无奈宫选失败,就一心盘算着做“宝二奶奶”,同样大富大贵,衣食无忧。
贾雨村仅仅是《红楼梦》引开故事的人物之一吗?薛宝钗与他又有关系呢?
贾雨村这个人物我觉得不仅仅是像甄士隐那样只是一个引开《红楼梦》的人物之一。他在这部书里可以说是举足轻重。他一个落魄书生受到甄士隐资助考上功名之后飞黄腾达,娶了他落魄时多看了他两眼的娇杏。
佛教里讲究一个“缘”字,有些人和有些人注定要有交集的。甄士隐帮助贾雨村就是一个“缘”字。娇杏多看了他两眼也是一个“缘”字。这里曹公要告诉大家:一切事物有缘有因,有结有果。
甄士隐帮助了贾雨村却没有好果吃,这可能是甄士隐上辈子做了什么坏事这辈子要赎罪;娇杏一个普普通通的丫鬟却能“侥幸”成为飞黄腾达的老婆这也可能是她上辈子积的德该她这辈子享受。
我是不是扯远了?话说回来,贾雨村这两句诗确实是和黛玉、宝玉、宝钗有关联的。
贾雨村考中进士做了县令,由于贪污被革职。本身就是科举出生的林如海却请他去做了林黛玉一年的老师,这说明考取进士的贾雨村是有真才实学的。林如海又托付他送林黛玉进京,说明林如海充分信任他的为人。还修书一封请贾政帮忙谋得金陵应天府一职。这是他和林黛玉的关联。
贾雨村谋得官职判的第一个案子就是薛宝钗的哥哥薛蟠为争夺英莲打死人的命案。在门子的帮助下,贾雨村已经开始学会在官场上跌滚摸爬的看家本领了。至于读书人该有的礼仪仁义在他这里早已荡然无存。这是他和薛宝钗的关联。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第一句是他把林黛玉送入贾家的。
第二句“钗”暗指宝钗,“待时飞”。刚好“时飞”是贾雨村的字。贾雨村字“时飞”。我想曹公无缘无故不会这么把“钗”和“时飞”写在一起吧。所以说薛宝钗最后嫁给了贾雨村不是不可能。
薛宝钗最后假给贾雨村不是不可能的原因一:薛宝钗历来都是一个求大富大贵的人。她哪里能忍受平穷的折磨。
薛宝钗进京是奔着贵妃娘娘去的,贵妃娘娘做不成也要想方设法做“宝二奶奶”。从她的诗“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就可以看出来。她总是试图抓住什么可以让她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从她平常讨好贾母就可以看出她是个随风摇摆的人。
后来她虽然如愿以偿嫁给了宝玉,可是随着四大家族由繁荣走向衰败最后灭亡,贾宝玉出家做了和尚。薛宝钗怎能忍受贫穷的生活?她必定要给自己寻求一条衣食无忧的安身之处。
以贾雨村的官场本事,从他处理薛蟠的案子就可以看出:他的官场本事只会越练越强。最后不知道要高升到什么官了。到时候他妻妾成群,把落魄依旧国色天香的薛宝钗娶了放在家里也不是不可能。
最后要说的是:毕竟后四十回不是曹公所写。从这两句诗推测而已,只能作为茶余饭后笑谈,不能当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