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的凤尾竹 伴着(他在月光下的凤尾竹背后)(1)

文 | 冯乙历

一位朋友在2013年去美国纽约出差的时候,路过时代广场,看见大屏幕上正在播放丽江古城的宣传片,驻足欣赏好几遍,对丽江心向往之。而后步行去附近的中餐馆用餐,背景音乐是葫芦丝演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顿感百听不厌,随后在网上下载了这首歌,开车的时候听。几年后,他在豆瓣上发现一部纪录片《聆听中国》,比《舌尖上的中国2》评分还高,立马找来认真品味,里面对丽江的风土人情更是兴趣盎然。最后他惊奇地发现:《月光下的凤尾竹》《丽江欢迎你》以及《聆听中国》第二集“传承”居然是“亲兄弟”!他们都来自一位丽江的纳西族导演和照之手。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和照是谁?

16岁的音乐杂志主编

和照的音乐天赋,就像上天跟他开了个玩笑:只给他一颗热爱音乐的心,却不给他一双擅于演奏乐器的手——指头真是短,学什么乐器都困难。

16岁的和照,在音乐之路上快要丧失信心的时候,才发现上天跟他开的玩笑中也有认真的成分:只要是听过的歌,他就能写成乐谱。上个世纪80年代,市面上公开发行的音乐杂志里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歌谱,所以他也开始试着创办音乐报纸。他把当时最流行的歌,全都记下来,写成谱子。借用学校里的蜡板自己刻,再从音乐教室里拿纸,油印歌谱,做成音乐报纸,在学校里公开售卖,统一零售价:每份1毛钱。并且还给这份仅限校园内发行的音乐报纸取了一个名字——《牧童短笛》,平均每期发行量达到上百份。这个零成本的文化事业,在现在看来应该叫文创产业。每期报纸赚来的钱,一方面,作为采编成本——组织“报社”成员看电影,只要有新电影上映,他们就赶紧去看,确保报纸内容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另一方面,也用于主创团队的“培训”成本——带着水果和各种小礼品去宣科老师家听黑胶唱片中播放的西方古典音乐。

继电影之后,电视在上世纪80年渐渐走进中国百姓的生活中,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成为当时流行音乐的重要风向标。《牧童短笛》刊发的歌曲紧跟时代潮流,春晚上唱什么歌,和照就记下什么歌,比如《冬天里的一把火》《我的中国心》《澎湖湾》……这样让人眼前一亮的热门金曲,都一一出现在和照担任“主编”的《牧童短笛》上。这份报纸从薄薄的一张纸,在三年时间内迅速成长为一本音乐杂志。但是,这份杂志很快又因为和照高中毕业而逐渐在丽江的中学校园里消失。

云南艺术学院的特招生

月光下的凤尾竹 伴着(他在月光下的凤尾竹背后)(2)

面对高考的和照,既然从16岁就开始创办音乐期刊,自然是对他当时眼界所能企及的云南艺术学院音乐系心向往之。出生于农村的孩子,满脑子的音乐细胞,满腔的音乐抱负,偏偏有一个坚决反对音乐之路的父亲,和照再度陷入命运的“玩笑说”里。所幸的是,家里只有一个反对者,其他家庭成员:妈妈、哥哥、姐姐和弟弟都对和照的音乐追求投赞成票。姐姐出去打工,为和照凑齐了去昆明参加艺考的路费,赞成方全体成员对和照的父亲统一口径:这个周末和照不在家,是去参加学校的社会实践了。

就在这一年,云艺首次招收音乐理论班,这对和照来说,似乎是专门为他的音乐之路打开了一扇友好的大门。和照的视唱练耳以满分通过,被招生老师称为云艺建院以来耳朵最好的学生。虽然没有达到音乐理论班的录取分数,但是最后依然被云艺的领导们破格录取了。进入云艺的和照,堪称明星学员。他自学的打击乐完全盖过了他的竹笛专业。作为打击乐演奏员,和照几乎参与了云艺的所有文艺表演——戏剧系的演出、交响乐演出,民乐演出,甚至舞蹈系的演出等。高中时创办音乐刊物练就的抄谱技能,让所有需要出版乐谱、发表音乐文章的老师受益,在没有打谱软件的年代,和照的手写五线谱跟印刷体不相上下,和照就这样积极活跃地度过了四年大学生活。大家都已经忽略了和照的竹笛专业,只是觉得他在众多学生里闪闪发光,连食堂打饭的师傅都会给他的饭菜加量。

《月光下的凤尾竹》诞生记

月光下的凤尾竹 伴着(他在月光下的凤尾竹背后)(3)

和照踏进社会的第一步就刚好与中国改革开放相遇,他和当时的年轻人的一样,被时代的浪潮推着往前冲,下一步会发生什么,谁都不知道。

1992年和照大学毕业,随即前往深圳打工。在深圳的中国民俗文化村云南食府,为前来用餐的游客演奏云南风格的器乐表演。1993年深圳的云南食府撤回昆明,和照也回到了昆明,被安排在连云宾馆的人事科做文员。实在是忍受不了办公室的生活,14天之后,和照坚决辞职,再次回到深圳,开始了流浪乐手的生活。先后在世界之窗、华夏艺术中心、青青世界及诸多歌厅酒吧表演。从1993年至1997年,4年的流行乐队鼓手生涯让和照习惯了流浪的洒脱,也饱尝了生活的艰辛。

1997年香港回归,和照也找到了一份固定的乐队工作。位于广东东莞的塘厦镇,有一个在当时赫赫有名的金湖酒店。这家隶属于东深供水局的酒店,因为其业务内容主要是为香港供应淡水,只要水龙头一开,财源就滚滚来。这家酒店不仅财力雄厚,更有知名词作家叶旭全(《春天的故事》《多情东江水》《永远跟你走》等歌曲的词作者)担任老板,作曲家王佑贵(《春天的故事》《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曲作者)也是其领导成员。和照在这里过上了月薪5千的幸福生活,享受着乐队专用食堂的美食,与国内众多大牌一线歌唱家和歌舞团频频合作,就是在这段时间,《月光下的凤尾竹》之葫芦丝独奏版初步成型。

原本和照只是想用葫芦丝演奏一些乐队暖场的轻音乐,于是首先将施光南的原作《月光下的凤尾竹》中的主旋律进行改编,摘取原歌剧中适合葫芦丝演奏的精彩音乐段落,然后重复3遍,加上乐队与和照的不断排练、磨合。于是,这首作品成了金湖酒店每晚演出的固定曲目。在网络下载音乐尚未普及之前,人们在歌舞厅通过点歌、送花篮的方式来表达个人的音乐喜好。这首纯器乐曲经常被写在点歌单上,有时候一个晚上的演出中,和照要拿着葫芦丝登台演奏三次《月光下的凤尾竹》。甚至还有人要录下来,总觉得百听不厌。

由此,和照萌生了录一张葫芦丝专辑的想法。从整张专辑的曲目选择、改编、演奏,到封面设计、文案,和照都是亲自上阵。和照和乐队键盘手邢迟用了3年的时间将10首曲子全新配器,做成MIDI。每一首葫芦丝独奏曲的文字介绍都是和照拉着他的好朋友孙鸿飞,每天晚上坐在街边的夜宵摊上,啤酒配着花生米,你写一句,我高声朗读一遍,觉得不好再修改,如此不断反复斟酌,才形成了专辑里诗情画意的曲目介绍。同时,还请来了香港的知名混音师ROBIN为专辑做后期。专辑录音完成后和照找到中国唱片公司广州分公司,很快就谈妥了合同,进入了专辑的制作流程。

整张专辑制作成本共5万元,由和照个人出资。2000年6月,专辑正式出版发行,大受欢迎。大街小巷都从音响里传出和照的《月光下的凤尾竹》《竹林深处》等葫芦丝音乐。按理说:这张专辑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应该是有市场价值的。可是为什么正版的销量不理想?

和照没有想到,盗版音乐和网络下载跟《月光下的凤尾竹》狭路相逢,不到一年的时间,仅仅在深圳的音像制品市场上和照就搜集到多达73个不同版本的盗版音像制品。更为黑色幽默的是:和照将这张专辑命名为——《山寨情歌·纳西人和照·葫芦丝演奏专辑》。“山寨”一词在新的中文语境中被中国人赋予了新的意义,它几乎就是盗版的同义词。由此,和照出版的这张葫芦丝专辑难逃被“山寨”的命运。

2000年的5万元,对于月薪5千的和照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然而这一笔投资除了来自在国外发行的2万5千元版税收入之外,颗粒无收。虽然商业价值为负数,但是其受欢迎的程度让和照哭笑不得。在当时的各大音乐网站的排行榜上,这张专辑的点击量一度超过四大天王的专辑。现在只要你登陆音乐网站,搜索《月光下的凤尾竹》,你会发现和照的名字紧跟其后。所谓“歌红,人不红”,说的就是和照。

被盗版音乐成就的纪录片导演

月光下的凤尾竹 伴着(他在月光下的凤尾竹背后)(4)

呕心沥血,自掏腰包做出的专辑被盗版后,这对痴迷于音乐的和照来说无疑是个不小的打击。于是,和照回到了丽江。

刚回到丽江的和照帮村子里拍摄了一场三八节文艺演出,经过精心剪辑后制作的光碟让他体内蕴藏的导演才华开始显山露水。经人介绍,丽江文笔山景区的老板请他为自己的景区拍一部宣传片。由此,和照正式挣到了导演生涯的第一桶金。这条导演之路犹如为和照铺上红毯,开始获奖无数。

拍摄文笔山宣传片的同时,和照还套拍了一个电视散文片《云南云》,该片于2003年7月获得了“三星杯DV数码大赛”的“最佳摄影奖”、“最佳文案奖”、“最佳风光片奖”三项大奖。在北京举行的颁奖典礼上,三次上台领奖的和照似乎在重温金湖酒店里上台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一般万众瞩目。早已习惯了被命运开玩笑的和照,并没有意识到:幸福已经进门了。同年8月,由和照凭心感悟、有感而发,以丽江四方街的普通生活为题材的《幽巷》在日本获得了“佳能国际数码制作大赛——数码电影组”之“佳能奖”。

这一路开启披荆斩棘的影像作品的获奖之路,让和照获得了诸多荣誉和肯定。2010年,和照受命于丽江市政府为丽江市古城区拍摄形象宣传片《丽江欢迎你》,不仅在上海世博会闪亮登场,而后又在中央电视台、天安门广场陆续播放,甚至还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一展风采。自费拍摄制作的《云南一天》被广大网友誉为迄今为止最好的云南宣传片。多年以后,和照被指定为央视第一部4K 5.1声道的文化纪录片《聆听中国——传承》的导演,那些在和照所拍摄的纪录片前面驻足观赏的人们,说不定也曾经在餐馆里由《月光下的凤尾竹》陪伴着用餐呢。很少有人知道:在《月光下的凤尾竹》背后,有一个叫和照的人在静静地《聆听中国》。

- THE END -

欢迎关注《音乐周报》

快手、抖音账号

近期热门文章

你所不知道的巴黎圣母院和音乐的故事

《音乐周报》@你!快来说出你和《音乐周报》的故事…

音乐教师有哪些隐性负担?| 争鸣

足不出户,跟世界排名前30音乐院校导师直接上课

北京合唱节5月开幕,音乐周报与北京音乐家协会邀全国合唱团晋京展演

订阅2019年《音乐周报》,戳这里!

快收藏!改革开放“40载·40歌”完整版来了

潮·涌 | 改革开放40年之“十大古典音乐事件”

民族管弦乐队座位究竟怎么排?

唱合唱,你的声音“炸”吗?

月光下的凤尾竹 伴着(他在月光下的凤尾竹背后)(5)

Q:想订阅《音乐周报》?

A:请进入“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点击下拉菜单“订阅报纸”。

Q:想投稿?

A:发这里 yyzb1979@163

Q:想合作?

A:请点击下拉菜单“广告合作”。

月光下的凤尾竹 伴着(他在月光下的凤尾竹背后)(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