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讲词的表达方式(叙述)及词牌《定风波》释义,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定风波中的意象都有什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定风波中的意象都有什么(中调词第九讲词的表达方式)

定风波中的意象都有什么

第9讲词的表达方式(叙述)及词牌《定风波》释义

一、词的表达方式

——叙述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诗人在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思想情感时所运用的特殊艺术手法。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修辞手法是针对句子而言)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歌运用了什么表达手段,达到了怎样的效果。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四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这四种方式在词中可以单独也可以同时出现。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讲叙述。

1、叙述: 也称记叙。就是叙述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于叙事词的表达,我们在长调词中常常见到。我们一般称为【赋体】,它是从赋演变而来。下面我们通过欣赏三首词来阐述:

例1: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 〔宋代〕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此词是记游赏之作,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 ”,时间是“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是说作者饮宴以后 ,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一连两个“争渡 ”,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 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例2《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上片荡完秋千的精神状态。词人不写荡秋千时的欢乐,而是剪取了“蹴罢秋千”以后一刹那间的镜头。时间是春天的早晨,地点是花园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上片以静写动,以花喻人,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少女荡完秋千后的神态。下片写少女乍见来客的情态。她荡完秋千,正累得不愿动弹,突然花园里闯进来一个陌生人。“见客入来”,她感到惊诧,来不及整理衣装,急忙回避。

例3: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 陆游〔宋代〕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上阕开头二句:“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把自己所居住的环境写得是如此的优美而又纯净。第二句中就直接点明住在这里与尘事毫不相关,可以一尘不染,安心地过着隐居的生活。这也正是陶渊明《归园田居》里“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的体现。三、四句的大意是说:喝完了玉瀣就散步穿过了竹林;看完了《黄庭》就躺下来观赏山中美景。一二句写居处环境的优美,三四句写自己生活的闲适,体现了作者惬意的生活。下阕开头:“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啸傲”,指作者歌咏自得,形容旷放而不受拘束的样子。词人说自己贪恋这种旷达的生活情趣,任凭终老田园;随处都能见到使自己高兴的事物,何不随遇而安呢?结拍对以上所写的自己的处境作出了解释。

例4、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 〔宋代〕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起首“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写环境,点出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叙述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后两句中“都门帐饮”是写离别的情形。在京城门外设帐宴饮,正在难分难舍之际,船家又阵阵“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不得不别的情景。一对情人,紧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谁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写别后思念的预想。不愿去而又不得不去,包含了离人无限凄楚。只要兰舟启碇开行,就会越去越远,而且一路上暮霭深沉、烟波千里,最后漂泊到广阔无边的南方。下阕着重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景。

例5、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李清照 〔宋代〕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起首五句,是对由夜及晨情事的交代:由于一夜没有续填香料,铜制的狮形熏炉中早已香消烬冷,红色的锦被胡乱地堆在床上,早晨起来后情绪不佳,诸事无心,连头也懒得去梳,任凭那镜奁之上盖满灰尘,渐升的晓日高过帘钩。 “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反反复复地写无心梳妆一件事,虽未语涉离别,却足见离愁别恨充溢心间。接下去“生怕离怀别苦”数句,说出愁的原因,点明题旨。丈夫临走前,本来有许许多多的心事待向他诉说,可是一想到说出来会增添他的烦恼,会影响他的行程,所以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多少事、欲说还休”一句,欲说又不忍说,甘愿把痛苦埋藏在心底,由自己默默忍受。“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三句,写近来自己因即将到来的离别而日形消瘦,但却不直接说出,而是用“排他法”否定可能导致瘦的其他原因换头一句采用叠字以加重语气,极写词人留人不住的失望之情。“休”,犹罢了、算了的意思。“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表明今朝去意已决,再难挽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两句,运用了两个典故,传达出丰富的感情信息。以“武陵人”拟明诚,这里借指词人自己的居处,说丈夫离家远行。“惟有楼前流水”以下数句,设想离别后怅望楼前流水思念远人。当时两情相亲,携手凭栏,同观楼前流水。如今携手人远,楼前流水依旧;对水相思,双泪籁籁。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新愁”的含义也是模糊的。惟其模糊,所以读者可以作出各种设想,却又觉得不能尽如人意,这大概就是语言的多义性与模糊性的妙处之所在吧。“新愁”的“新”与上片中“新来瘦”的“新”意同,俱为近意。“新愁”指愁在近前,无法回避。孟浩然《宿建德江》诗:“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新”当训为近,指愁在眼前,举目可见,可为一证。

二、词牌《定风波》释义

1、词牌渊源:

1)曲牌名的由来:唐代教坊曲。敦煌曲子词联章两首:

其一:攻书学剑能几何。争如沙塞骋偻侈。手执绿沉枪似铁。明月。龙泉三尺斩新磨。堪羡昔时军伍,谩夸儒士德能康。四塞忽闻狼烟起。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波。

其二:征战偻罗未是功,儒士偻侈转更加。三策张良非恶弱。谋略。汉兴楚灭本由他。项羽翘据无路,酒后难消一曲歌。霸王虞姬皆自刎。当本。便知儒士定风波。

第一阙《定风波》是儒生渴望上战场平定风云的本意。第二阙很明显是武将与儒士的回答。两阙《定风波》以喻平定社会动乱,词风豪健,为此调之始词。另有敦煌曲子词三首为讲述伤寒病症口诀。到了五代,被欧阳炯毫无意外地填作艳词。直到宋朝苏轼在黄州作得那阙【莫听穿林打叶声】的出现,令风波乍现,惊天动地。

2)调式及体格:

此调有中调和长调两种,《词律》列中调两体,李珣词名"定风流",张先词名"定风波令"。《词谱》列八体,一例正体,七例变体。此体始自五代欧阳炯,为通用之正体。若苏轼词之不押仄韵,孙光宪词之添字,蔡伸词、京镗 tāng词之摊破句法,曹冠词、李庸词、陈允平词之减字,皆变体也。

3)题材范围:

从始词来看,此调宜于表现社会重大题材,亦宜言志与酬赠。欧阳炯、孙光宪、蔡伸、陈允平等也用以写闺情。魏夫人一首写暮春感怀,词情极为婉约:不是无心惜落花。落花无意恋春华。昨日盈盈枝上笑。谁道。今朝吹去落谁家。把酒临风千种恨。难问。梦回云散见天涯。妙舞清歌谁是主。回顾。高城不见夕阳斜。欧阳修词六首,多写人生感慨。如其: 把酒尊前欲问君。世间何计可留春。纵使青春留得住。虚语。无情花对有情人。任是好花须落去。自古。红颜能得几时新。暗想浮生何时好。唯有。清歌一曲倒金尊。可见此调适应之题材较广,但因韵律复杂,其中之两字句很难处理,用此调时应注意格律与词意之转折变化。

2、词牌定格及格律规范

1)正体定格:

以欧阳炯《定风波·暖日闲窗映碧纱》为代表。此调以此词为正体。前后段以平韵为主。前段第三、四句、后段第一、二句、第四、五句又间入仄韵,属于平仄韵错叶格,宋人俱如此填。

定风波·暖日闲窗映碧纱作者:欧阳炯 (唐)

暖日闲窗映碧纱,小池春水浸晴霞。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数树海棠红欲尽,争忍,玉闺深掩过年华。

中仄中平平中仄仄韵中仄韵中平中仄仄平平平韵

独凭绣床方寸乱,肠断,泪珠穿破脸边花。

中仄中平平仄仄换仄韵中仄韵中平中仄仄平平平韵

邻舍女郎相借问,音信,教人羞道未还家。

中仄中平平仄仄换仄韵中仄韵中平中仄仄平平平韵

2)定格规范:

(1)双调,共六十二字,上阕五句,押三平韵二仄韵;下阙六句押四仄韵二平韵。

(2)上下阕句式、平仄格式都不同。

(3)上下两阕三个【二字句】的第二个字都必须是仄。

(4)上下阕除了起拍第一个七字句第一字平仄可不拘之外,其他的七个七字句都是第一三个字的平仄不拘。

(5)上阙起拍两个七字句可作【对偶句】,但不作为硬性要求,根据词意可对可不对。

(6)句序:上阙:77727下阙:727727(7)句式:七字句上四下三===8句。

3)词牌特点:

整阙词62字,11句,除3个二字短句外,其余都是七字句。如果去掉二字句,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两首折腰的七绝: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潇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4)对偶:词调中只有起拍两个相邻的七言句满足对偶的条件,但没有硬性要求。

5)词牌声情:

《张子野词》入“双调——健捷激袅”,《乐章集》演为慢词,一入“双调”,一入“林钟商”,平仄:接近于律句,情调趋于平和、舒缓、流畅。句式:七字长句较多,本是平和缓慢的调子,但中间插入几个二字短句,调式便于流畅时忽然顿挫转折。韵字:此调以七言句式为主,每句用韵,于平声韵中包孕三换仄韵,因而韵律复杂,个性突出。

【五】作业:

第一周:依欧阳炯【暖日闲窗映碧纱】正格体,填一阙《定风波》,对偶没有硬性要求。步韵【或者依韵】均可。自选韵必须注明韵部!

第二周:依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变体填一阙《定风波》,题目不限,对偶没有硬性要求。步韵【或者依韵】均可。自选韵必须注明韵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