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远的印象中,中国与外国开始大规模结交是海陆“丝绸之路”的开辟时期,也就是在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凿空西域”,历经磨难,最终开辟出世界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商贸通道“丝绸之路”;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七,明成祖命“三宝太监”郑和率领庞大舰队远下南洋,“海上丝绸之路”得以开辟,中国同东南亚、东非友好关系得以加深。
海陆两条丝绸之路,将中国丝、茶、瓷等特产与西方珍稀货物、独特文化作为交互传播。
唐代丝绸之路路线图
然而考古发现在甘肃地区存在新石器时期的齐家文化遗址,这一重大发现震惊世人,因为这有可能会推翻原本“丝绸之路”为中外最大规模交流的历史印象,在这一批遗址当中发现了原本埃及才会出现的权杖头以及古巴比伦青铜器等带有明显外国特色的文物,还有不少和田玉和贝壳珍珠等珍贵文物。这一考古发现,再结合历史时期来看,极有可能在夏商时期东西方就已经有了初具规模的文化交流,否则无法解释为什么齐家文化中有这些异国文物。
发掘现场
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在甘肃洮河流域意外发现了齐家文化的遗址,具体地点是在广河县齐家坪。齐家文化的发源中心为中国甘肃,其自身代表了新石器时期的晚期文化,它记载的历史阶段主要为公元前2140年。直到公元前1500年左右。对比。同为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更晚,而且发展范围也较广。主要的分布地区为泾渭流域,河西走廊东部河,湟水流域,宁夏南部和阿拉善左旗到白龙江流域。也就是整个渭河上游洮河,湟水中下游都是齐家文化的发展范围,横跨东西约800公里穿过四个省区。
齐家文化柳湾遗址
由于齐家文化的发源地远离中原地区,是农业文化和草原文化的结合体,不仅代表了华夏文明中的最西边的边陲文化,还与草原部落结合发育出新的文化。因为在草原上,需要具备更多的特殊生存条件,这就使得齐家文化在文化发展中结合了多种元素,也形成了文化多元化。再加上发展地区邻近中亚,非常便利于两大文明的沟通交流,在多种文化,多种领域,不同类型和性质的文化中传播与融合,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齐家文化,不仅体现了华夏文明的包容性,也由于,不断的吸收渗透多种地区的文化,形成了一种东亚农耕文明与中西亚地区游牧文明融合而成的复合文明。
齐家松石玉璜
最值得一提的是在考古的过程中在齐家文化遗址发现了一件引人注目的文物——权杖头。之所以,备受瞩目是因为权杖头多带有身份和权利的象征,属于特殊物品,而在我国以九鼎和玉玺印章代表阶级等级。这种权杖头主要存在于埃及和里海等周边地区。而在此次考古中发现权杖头主要出土地多为西部文化遗址,而且在过去的考古实践中,在著名的三星堆曾出土过金杖、东北赤峰红山文化遗址出土过碧玉多头器、江浙良渚文化出土过仪仗玉质附件等,这些文物物件形状和中亚等地发现的同类权杖极其相似。
权杖头
从考古和文献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国权杖文化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因为相比较起来在其他地区出现的权杖更倾向于作为一种礼器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权杖。对齐家文化出土的权杖的存在价值和意义,专家学者各执一词。有部分专家认为齐家文化主要分布在甘肃陕西等西北地区,在这些地区,有众多西方文明和华夏文明的交通联系,而此地出土的权杖与近东中亚发现的权杖极其相似,因此可以认定齐家文化中权杖头,应该只是一种外来的具有特殊礼仪意义的舶来品,而不是中华文化的固有文化,因为这与我们的本土文化相差甚远。
齐家玉璧
但是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权杖文化具有外来文化特质,但相比起来,在古代中国长城以南的华夏文明体系中,外来文化很难融入本土的文化体系。在历史记载中,最具有权利意义的器具是钺,是一种类似于斧头的礼仪兵器,虽然不具有杀伤力,只充当礼器,但是却被赋予了权力和身份的含义,成为了部落首领彰显特殊高等身份的权杖类器物。而且这种历史非常悠久,由于当时所处的环境和地理地区,一般的部落文明很少会吸收外来文化,也就是说项权证头这类有外来文化特质的物品非常不容易对本土文化造成影响。
兽面纹大钺
而且在考古发掘中能够找到在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有不少的钺器,对比权杖头思考,传统的礼器文化不容易被替代,就传承和传播的意义来看,这些权杖头可能不是直接引用外来文化中的权杖头的意义,而只是一种礼器的变种,或者可以理解为是传统礼器的进化和变种。因为权杖与钺都是代表权势地位,那么即使物品进化改变了,所代表的内涵都是不变的。但这为我们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起点无疑又提供了更重要的史实证据。
埃及权杖
在对中外文化考古发现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化交流其源远流长,在不同文化的交流和沟通中才有了现在的文化,对于过去的史实考究我们虽然还缺乏很多重要数据,但是我们可以在不断补充的历史体系中慢慢总结得出结论,在世界的交往和各国文化的发展中,国际交流和沟通都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各自的文明文化逐渐完善。
参考文献:
《甘肃通史》
《齐家文化·文玩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