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39岁父亲遗体告别仪式全过程(深切怀念英年早逝在大兴安岭的父亲)(1)

289# 原创 作者:三师铁二代 戴红梅 铁道兵战友 2020.5.30

39岁父亲遗体告别仪式全过程(深切怀念英年早逝在大兴安岭的父亲)(2)

2020年5月5日本是父亲80岁生辰,可惜的是父亲已经离开我们整整45年了。为了纪念父亲,刚刚解封的兄妹们相聚在母亲身边给父亲过了一个简单的形式上的生日,陪母亲看了一直珍藏的父亲留下的照片和书信,以慰藉母亲那思念的心。

父亲戴荣舫,生前是一名光荣的铁道兵战士。1940年5月出生于湖北天门。1959年元月加入中国人民铁道兵第三师机械营。曾参加嫩林等铁路段的建设。父亲性格耿直,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先后曾担任班长、排长、营部管理员等职。两次荣立二等功、多次获三等功。1975年春节前夕不幸因公牺牲。献出了自己年青而宝贵的生命。被追认为烈士。安葬于加格达奇烈士陵园,英年35岁。因为父亲的牺牲,母亲睹物思人沉浸在悲痛中,一个女人带着我们3个年幼的孩子在部队生活有诸多的不便,于是带我们离开部队回到了家乡。

一转眼,父亲离开我们已经45年了。45年来,虽然时刻思念父亲,但因为路途遥远等原因,到墓地给父亲扫墓都成了一种奢侈的愿望;每逢佳节,全家人只能遥望北方,点一柱香,烧一把纸,敬上一杯薄酒,寄托对父亲的深深思念。唯一一次全家人一起去墓地给父亲扫墓距今也已经有整整十年了。

清晰的记得那是2010年7月16日,父亲牺牲35年之后,我们全家一行十人从家乡出发,到祖国最边陲的地方——大兴安岭祭奠父亲的英灵。乘上北上的列车,踏上漫漫之旅。列车下长长的铁路线就好像是我们对父亲的无限怀念,勾起我们无尽的思绪。看到沿途的铁轨、路基、桥梁、隧道,听到列车与铁轨碰撞的隆隆之声,不禁更加思念父亲,浮想起当年父亲与他的战友们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在机械化极度缺乏的情况下,人拉、肩扛、手推、风餐宿露,开山劈石的动人场面。仿佛听到了负重的喘息声、听到了锤钎敲击声;仿佛看到土筐下路基在一寸寸的延伸、铁路在一段段的成形。于是,那拥挤的火车站和那冰冷的铁轨都不禁让我们生出丝丝别样的感情。

在火车上渡过了50多个小时后,7月19日上午八点,我们终于踏上了大兴安岭的土地,来到了父亲的第二故乡----加格达奇。民政局优抚办的戴科长一行接待了我们。为了不给他们增添麻烦,我们只要求给父亲更正了墓碑。临时刻碑、换碑要到第二天,民政局的同志建议我们先休息一天,第二天再去墓地。可是哪里坐得住呀!放下行李,问清方位,我们迫不及待地打的来到北山公园烈士陵园,顾不得周围美丽的景色,直接寻找到父亲的墓前,尽情地渲泄着压抑许久的感情。

爸爸,我们终于来看您了,原谅儿女的不孝吧!这么多年来,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您,您一定也忍受着同样地煎熬吧。爸,您不知道,曾经在年幼时,懵懂的我也曾埋怨过您,为何狠心地离开我们,让妈妈总是充满悲伤,那时,每当看到同学缠着自己的爸爸撒娇时,我是多么羡慕啊!每当看到一身军装的叔叔,我都会跟着后面走好远好远,直到叔叔发现才赶紧跑开。总想着也许哪一天,您就会再次出现在我的面前,可是.......慢慢地长大了,却更加思念您,也好像更加理解了您。因为操劳太多,母亲的身体并不是很好,为了见上父亲一面,母亲坚持一起同行,当再次见到父亲的墓陵母亲抱着墓碑大哭了几场,哥嫂担心母亲的身体,劝母亲不要哭,我说让妈妈哭吧,压抑许久的感情终于得以释放!妈,您好好地和爸爸说说话,说说您这么多年来的思念与不舍、艰辛与不易吧!

爸爸,35年前,年轻的您为了您热爱的铁路事业,永远长眠在这巍峨的大兴安岭上,丢下了柔弱的母亲和年幼的儿女,当时哥哥还不到8岁,妹妹不满2岁,我刚刚6岁。您的离去犹如晴天霹雳,让全家人的生活陷入一片黑暗之中,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庆幸的是,在部队战友和民政部门的帮助下,勤劳善良的妈妈为了年幼的儿女,最终选择了坚强面对,强忍心中的悲痛,把我们呵护在她的羽翼下,一个人含辛茹苦的把我们拉扯大,在成长的过程中,为了不让我们误入岐途,妈妈总是用您的事迹教育我们,教导我们做一个像您一样正直善良的人。

说实话,没有父亲的孩子真的好孤单,但您的精神却激励着我们健康成长。今天来到您的面前,我们可以自豪地说:爸爸,您放心,我们兄妹都没有给您丢脸,生活虽然艰辛,但我们都在努力快乐的生活,日子虽然清贫,但我们都有一个幸福和睦的家庭。爸爸,我还想告诉您,今天我们能顺利地来到您的面前,是因为得到了好多铁道兵叔叔们的帮助,不知是谁说过,在所有兵种中,战友感情最深的是铁道兵了,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是心连着心,永远无法忘记战友情,这种感情是生与死的凝炼,是万古不朽的。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份感情。

因为时间久远,部队归为地方,烈士陵园的搬迁等原因,和加格达奇民政部门联系时,因为墓碑名字出错,查找不到父亲的资料,得知我们茫然无助的情况,许多素不相识的铁道兵叔叔,向我们伸出了援手,无私的帮助我们。

特别是百忙之中,仍时刻关心我们的牛禧峰叔叔;亲切随和、多才多艺的陈军叔叔;冒着酷暑为我们多方奔走打听的赵庆喜叔叔;以及当时家庭遭遇不幸,仍强忍悲痛为我们四处联系的柏贵春叔叔。他们给予了平凡陌生的我们多年未感受到的父亲般的温暖与关爱。他们的恩情我们永生难忘,他们的名字我们会永远铭记在心。

39岁父亲遗体告别仪式全过程(深切怀念英年早逝在大兴安岭的父亲)(3)

在加格达奇的三天里,我们尽情的陪伴在父亲的身边。也渐渐的熟悉了周围的环境。北山公园是一个纪念铁道兵的主题公园。园内绿树环绕、鸟语花香、景色万千,但最引人注目的是铁道兵纪念碑——两根闪着银光的钢轨,夺目耀眼,犹如通天的铁路,钢轨中间是光芒四射的铁道兵徽标,后面刻有碑文。这是为铭记所有铁道兵的丰功伟绩,缅怀英勇献身的烈士,特此建立的。这象征着钢轨的纪念碑,犹如一座生命雕塑,矗立在天地之间。让人们感受到永恒的庄严和肃穆。离此不远,就是父亲长眠的地方——铁道兵烈士陵园。前方正中间,庄严矗立着铁道兵烈士纪念碑,纪念墙的正面是碑文,后面刻录着烈士名字。陵园里整齐安放着九十个烈士陵墓。父亲在正中间2排,左邻是他曾经的战友艾光远叔叔,其中还有天门老乡曾祥光烈士墓。令人惋惜的是后面还有十多个没有墓碑的陵墓,据说因年代久远,迁移时木制的墓碑早已腐朽。对不上烈士名字了。突然间觉得心情好沉重。

在加格达奇的三天,我们走着、看着、听着,了解着,对父亲、对当年的铁道兵先辈有了更多更鲜明的认识,了解了当年他们是如何在高寒禁地上,卧冰爬雪、逢山凿路、遇水架桥、艰苦作战,用自己的肩膀创造了人类建筑史上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为祖国的繁荣、人民的安宁作出了巨大贡献。作为铁道兵儿女,我感到无比的光荣与自豪,谢谢悉数的铁道兵先辈用自己的芳华和热血铸就并留给我们铁道兵儿女贵重的家当------铁兵精神!爸爸,您的精神我们会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永远坚守!

相见时难,别亦难。三天时间转眼即逝。给父亲和烈士叔叔们献上鲜花,我们不得不作别父亲,告别大兴安岭,踏上归途。不知不觉间,又已泪流满面,默默在心中说:爸爸,大兴安岭变了,她的美好您可能根本想像不到。为了她的建设,您在人生最绚丽的时刻奉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远离家乡,远别亲人,永远静静地长眠在这里,但是请您记住,当地人民没有忘记您,战友没有忘记您,亲人更加不会忘记您 !

2014年8月和2017年7月,我独自一个人再次去到加格达奇看望父亲给父亲扫墓,没有惊动其他人,一个人静静的去,寻找了连队曾经的所在地龙头山。可惜的是那里已是一片荒芜,只依稀可辨曾经的布局和几条小路,那曾经清澈的小河变得干枯,只见断断续续的小溪水。曾经的部队卫生院和给过我很多欢乐的电影院失去了影踪,去了黑河和漠河,大杨树,去了父亲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再也找不到当年低矮的营房,一切都变了模样。不过当年的师部驻地,还在现在是检察院的办公楼,当年的加南小站也还在,铁轨还在,铁道兵战士对加的影响力还在!加格达奇早已旧貌换新颜,成了大兴安岭的一颗熠熠闪光的明珠。

因为怀念父亲,我喜欢浏览铁道兵相关网站和资料,最近加入的铁二代群,群里大部分都是和我身份一样的铁二代,有些更是又当过铁道兵的铁二代,他们比我对父辈接触了解的更多更全面,从他们的聊天和分享的信息中,对曾经的铁道兵的方方面面,有了更多的了解,因此父亲的身影,在我的心里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反而一天天更清晰明朗化起来!

2020年5月28日

39岁父亲遗体告别仪式全过程(深切怀念英年早逝在大兴安岭的父亲)(4)

(编辑:玉树临风,鲁一兵)

来源:新华号 铁道兵战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