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能量灵魂(只要找到了这些东西)(1)

未经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哲学让我们反思自己的生活,思考之后做到知行合一。在研习社的课程《陷入了“买买买”怪圈的现代人 该怎么破除心魔?》中,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宗教学副主任郁喆隽老师指出,当代人的心魔就是消费主义。

当我们在买买买中获得安宁与平静时,却不知道很多人消费的欲望不是来自于自身,而是被外部世界所激发的。消费带现代人走向了一种极端,我们本来应该非常单纯的、非功利的、闲暇的时间,正在被消费无孔不入。

那么,如何打破消费主义的魔咒?方向有:寻找意义,找到天职和重塑工匠精神。

来,让我们和混大同学一起反思消费,寻找意义

拥有了这件商品就能拥有背后的这种生活方式?

▍BS策划 深圳分社

郁老师提到拜物教观点里的商品给我们一种错觉,似乎拥有了这件商品就能拥有背后的这种生活方式。

我个人觉得美好的商品确实能给我们带来良好的用户体验,但至于是否真正能够拥有和践行这种商品背后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价值,取决于和自身价值观的契合度。

商品只是一种媒介,建立起某种桥梁,让消费者短暂处于这个场景空间,某种程度来讲,确实能够带来与日常生活区隔开来的造梦感

我不否认这种物质上带来的充盈和愉悦,就像囤积大量书籍的那种安全感,当我们静下心来认真阅读某本书给你带来的启发或思考,它的使命已经完成了。

我不反对物质带来的价值和喜悦,他们自带的功能和属性只要能发挥作用,就可以称之为不浪费了。

但,我们灵魂拷问一下自己:购买的很多商品,是否曾经完整地呈现过该有的价值呢?频率又有多高呢?现在你究竟有多需要那件商品呢?建议那些一年没用的东西,给它们一个更好的归宿,捐赠或放到二手平台吧,毕竟它们已经无法给你带来充盈与愉悦。

Carpe diem 沉浸当下感受天职的对你的召唤

这个世界上有一部分幸运的人已经找到了他们的天职,比如郁老师提到寿司之神小野二郎,他毕生都在追求创造完美的寿司。这种对食材的深挖和敬重,通过技艺的提升不断地呈现食材的最高价值,做出令人震撼的艺术品的精神,使食客受到感动和鼓舞。 他那份想要还原、传只要找到了这些东西,就能对抗生命中的虚无递食物该有模样的使命和执着,从食物外在可能难以感知,但如果认真感受吃下去的那一口不同,会隐约感受到食材和工艺上的用心。

正如小野二郎一样,那些有才华、会创作的人们,给我们打开了新世界之门,使我们感受到日常生活之外的另一种可能性,或许是朝气蓬勃的活力,或许是赏心悦目的魅力,又或许是满目疮痍的心痛与悲哀等等。

无一例外的是,接触到这些创作,我们曾经麻木的知觉与感受会被强烈地调动起来,内心获得以往没有的触动和共鸣感、萌生认可创作者的冲动。而你会思考,这些创作者是凭着天赋做,并且能做好这些事情,这就是他们的天职。

那些属于你的天职线索,你感受到了吗?回顾你所从事的工作或生活瞬间,有哪些场景是由于你的参与和服务,客户爆发出强烈的认同感和激动兴奋呢?

如果有,请你认真好好回顾感受,这些兴奋的瞬间是否曾给你带来强大的触动、觉得一切努力都值得的感觉。或许,这就是你天职的重要要素,经过深思打磨后就能成就那个闪闪发光的你。 愿大家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天职,好好沉浸每个努力而美好的瞬间!Carpe Diem

有用的东西,往往不会指向根本

▍魏杰 福州分社

我们应该重新认识无用。

我们对无用的理解是有误的,无用不是没有用,而是不知道有什么用,因为我们认知边界局限了我们的思维,当认知边界扩大,无用也会渐渐转化为有用

在我看来,有用的东西,是为了解决短期的目标,比如我想今年收益更多的年终奖金,我想让企业经营翻翻,我想要晋升某个职务等等,这时候,实用主义导向的有用之学,往往更加被接受,而这种有用的东西,往往不会指向根本,所以他的边界小,仅仅只能在阶段性上起到作用。

暗能量灵魂(只要找到了这些东西)(2)

而如果你要订立一个中长期目标,那么实用为导向的东西作用往往就局限了,比如马云要把阿里巴巴经营102年,那么,所有为实现短期目标的技能、知识,就只能在某个阶段,某个范围内起到作用,一旦过了这个阶段或者范围,它便失效了。

所以,他就需要从更接近根本的地方去探求一种理念,一种精神,去指导自己的企业渡过102年,甚至更长久。这一定需要领悟那个最根本的东西,而这个东西,无限远于每个人的认知边界,也就意味着,它表现为一种完全无用的状态,至于那是什么恐怕我们很难理解,但是世界各大宗教所追求的,一定就是这个根本性的东西。

但是,人的生命毕竟有限,他的周期,和亘古的时间相比,几乎微不足道,那么,我们凭啥会去追求中长期,甚至无限期的目标呢?而且那些东西还显得那么无用。

为什么要去追求中长期的目标?

这恐怕得从人自身的本性说起,人有两种特性,一个是趋乐,一个是避苦,其实我们所有的商品,都是围绕这两个底层人性思维来打造的,但是,趋乐,乐是一种短暂的感受,避苦,苦总会再来,一旦带来愉悦的事物耗尽了,损失厌恶的情绪便逐渐放大,这就带来了苦,我们可以想象当我们从小孩子手上拿走他正看得饶有兴致的iPad时的感觉。

如果想要更持续得获得愉悦,避开损失的痛苦,那就只能在这两者之间去找平衡的最优解,而且希望这种愉悦持续得时间越长,就意味着两者之间的交集越小。

暗能量灵魂(只要找到了这些东西)(3)

说到这,就不得不说说,愉悦感的本质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娱乐、游戏、吃到美食,购物,包括荣誉感、成就感、身份地位被认同,等等等等,其实终究都是为了填补心中的不满足感,这个不满足被填补,就会产生愉悦。

暗能量灵魂(只要找到了这些东西)(4)

而这种愉悦感,生理本质的表达物,是多巴胺、内啡肽等化学物质的反馈。所以,人的生理特性,会驱使其去寻找那个可以让他激发起多巴胺或者内啡肽的事物,也就是带来愉悦感的事物。这个本性无所谓好坏,但是差别在于,我们是用什么方式在获取。如果我们选择不断从购物中、综艺节目中、电视剧中获取愉悦感,那就是借助外物来驱动内在的感受,而不是身体内生性的生成。由外物不断来维系的快乐往往短暂,因为我们对事物的新鲜感始终不会太长久,而且获得是外物也可能是阶段性的。 而那种通过沉浸带来的内生性的愉悦感,他的过程未必轻松,但是身体会以内啡肽的形式,缓慢奖励这种宁静的愉悦感,使人能够不断沉浸于当下的事物,这种沉浸感会让人物我两忘,甚至忘却时间空间,所以,我们要追求的那种不被外物所驱动的,内生性的快乐,本质的原因恐怕就在这里。 当然,我认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在学习中获得愉悦感,那种能在学习中获得愉悦感的人,往往是因为当认知的边界扩大时,他对世界认知的确定性增加了,而这降低了他面对世界的恐惧,这也就带来了内在的从容与平静。面对那个无限远的边界,我们可能无法穷其根本,但是我们可以在无限接近根本中去获得愉悦,去感受那种无限接近原点的愉悦感。

暗能量灵魂(只要找到了这些东西)(5)

所以,有些人会不断用有限的生命去探究无限的时空,这种认知边界的扩展所带来的愉悦感,会不断被延长。

(完)

暗能量灵魂(只要找到了这些东西)(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