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承载着梦想与现实的城市

有人说:在大城市,就像是拿到了一张虚拟的藏宝图。年轻人豪情万丈来到这里,归来时,只剩下空空的行囊。

毕淑敏说:梦想与现实,总有一个距离。那么,从梦想到现实,究竟有多远?是近在咫尺,还是那么遥不可及?

骆驼祥子中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想在北京生存有多难)(1)

2 这部小说献给被命运压垮的追梦人

《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的扛鼎之作,老舍曾对人讲:“这是一本最使我满意的作品。”小说以祥子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为描述对象展开。祥子生长在乡间,失去了父母与几亩薄田,十八岁的时候便来到北平,成为最早一批的北漂。带着乡间小伙子的足壮与诚实,靠卖力气挣钱。他发现,拉车是件更容易挣钱的事,便成为了一名洋车夫。他不怕吃苦,也没有一般洋车夫的恶习。在他赁人家的车的时候,从早到晚,由东到西,由南到北地拉车,不知道流了多少汗,经过三四年的节俭,终于买了属于自己的洋车,成为了自己有车的高等车夫。

骆驼祥子中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想在北京生存有多难)(2)

有自己的力气与洋车,祥子睁开眼就可以有饭吃,终于拥有了自由和独立。但是,现实社会没有为他提供实现这种理想的保障。

祥子的新车被逃兵掳走。祥子失去了洋车,冒着生命危险牵回了逃兵留下的三匹骆驼。倔强地从头开始,更加克己地拉车攒钱。可是,还没有等他再买上车,所有的积蓄又被侦探敲诈、洗劫一空。

当祥子又一次拉上自己的车,是以与虎妞(人和车行老板刘四爷的独生女)成就畸形的婚姻为代价的。好景不长,因虎妞死于难产,他不得不卖掉人力车去料理丧事。至此,他的人生理想彻底破灭了。再加上他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吹熄了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连遭生活的打击,祥子开始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任何企求和信心,再也无法鼓起生活的勇气,不再像从前一样以拉车为自豪,他厌恶拉车,厌恶劳作……

3 改变命运第一次契机靠自己的体力劳动生活——原始理想

骆驼祥子中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想在北京生存有多难)(3)

祥子一开始从农村到城市,带了一个非常淳朴的农民的理想,他要买车,买车对他来说是一个生存的信念。祥子的自尊自强来自哪里?就是来自于他对自己的信赖。信赖自己强壮的身体。小说刚开始时的样子是——

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角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是的,他无疑的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

一开始,祥子认为他有的是力气,可以自食其力,这是农民到城市后的原始理想

祥子有个习惯,把拉车赚的钱都放在刘四爷那里先存着,等攒够了买新车的钱再取。他把钱放在刘四爷那里有时候也有些不放心,但他认为放在银行,把钱交上去,人家只是在折子上画几个字,不是骗局,也得是骗局。

祥子在拉包月期间,认识了做保姆的寡妇高妈。高妈对于钱的处置方法就高明得多,她把月间所剩下的一点钱都放出去,利钱至少是三分。她劝祥子也把钱放出去。祥子虽然对高妈的经济头脑很是佩服,但他觉得钱在自己手里比什么也稳当,除非是拿去买车,否则万不可撒手。

虎妞说祥子就是个傻骆驼。只知道下力气拉车赚钱,再攒钱买车,没有其他的妄念。

后来,祥子的钱被侦探敲诈,洗劫一空。更糟糕的是,祥子被虎妞引诱,发生了性关系。祥子最引以为傲的身体,不再气盛精旺,雄风蓬勃。他感觉自己已经不是人,而只是虎妞这个吸人精血的东西嘴里的一块肉。

在祥子犹豫到底要不要和虎妞结婚时,因饥饿昏倒在茶馆的一名老车夫,让祥子放下了一切的希望。他意识到老者的现在就是自己的将来。出于对将来孤苦伶仃、饿死街头的恐惧,祥子答应了和虎妞的婚事。

贾行家在评价《骆驼祥子》时说过:祥子有车没车都是死路。为什么这样说呢,祥子买车的壮志和壮举,确实了不起。但拉洋车这个行业不仅是下滑严重、即将灭亡,而且也成了聚集贫困现象的黑洞。从人生和择业上看,都应该尽快止损,寻找新出路。他的这个目标开头就定错了,越坚持,错得就越厉害。

祥子式的错误坚持,有点儿像经济学术语里的路径依赖,就是建立在经验上的,而不是判断上的惯性行为。按老百姓话说,这是“一夜思量千条路,明朝依旧卖豆腐”。

小说里说:

“祥子是个车迷,既不肯改行,也不愿意离开北平。”

祥子只关心他的车,只顾自己的生活,不懂得顺应趋势的变化。想单靠着一身力气,在北平生存,无异于痴人说梦。

4 改变命运第二次契机与虎妞的婚姻——陷入困境

骆驼祥子中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想在北京生存有多难)(4)

古人常说:成家立业,就是先成家再立业,婚姻对人的命运有重大影响。对于没车没房的北漂一族祥子而言,与富二代虎妞的婚姻,虽然暂时缓解了祥子的生存危机,却让他感觉到自己遭遇了一张无法摆脱的命运之网。小说里写道:

“他对她,对自己,对现在与将来,都没有办法,仿佛是碰在蛛网上的一只小虫,想挣扎已经来不及了。”

虎妞出场的时候三十七八岁了,祥子眼中的虎妞:“她丑,老,厉害,不要脸!”虽然虎妞是人和车行老板的女儿,和虎妞在一起,大大减轻了祥子的经济负担,但是传统的男耕女织的理想,农民生存结构的伦理精神在祥子身上牢牢地扎根了。他对虎妞充满嫌弃,他觉得是虎妞把他由乡间带来的那点清凉劲儿毁尽了。这种恐惧和嫌弃随着结婚而愈加严重,几乎造成了祥子的精神危机。

虎妞长期生活在一个被遮蔽的世界中,她受到的是流氓家庭的粗野熏陶,又是在一个粗野的车夫社会里摔打挣扎,早已经成了一个“男人婆”了。她穿的衣服都是很粗糙的,跟工人吵架,完全把自己当一个男人。没有祥子所希望的温婉的样子,哪怕虎妞对祥子是实实在在地关心与付出,他都感到痛恨。

虎妞忙活了大半辈子,不缺吃,不缺穿,就缺个贴心的男子。好不容易把自己嫁出去,只想沉浸在甜蜜的婚姻生活中。她不让祥子拉车,带着祥子在街上溜,在庙会上看稀奇,买各种零嘴吃。祥子虽然结婚了,还保持着一贯的自尊自强,过不惯这种闲散的日子,只想出去拉车。

祥子有次问虎妞有多少钱,虎妞确实有点钱,她就说:“我就知道你要问这个吗!你不是娶媳妇呢,是娶这点钱。”这句话击中了祥子的要害,又伤了他的自尊心,恨不得把她掐死。

“他恨不能双手掐住她的脖子,掐!掐!掐!一直到她翻了白眼!把一切都掐死,而后自己抹了脖子。他们不是人,得死;他自己不是人,也死;大家不用想活着!”

客观来看,虎妞在婚姻中是真心付出的。她拿出了自己的体己钱给祥子买了车,关心着祥子的身体,照顾祥子的饮食起居,她努力地付出希望得到丈夫的爱。但是在祥子的身上,连农民粗野的原始性冲动的那股力量也没有,都市里过于现实的算计和过于沉重的劳动早已把他心里诗情的东西消耗掉了,人性发生了异化。他对虎妞掩盖不住地厌恶。

最后,虎妞难产而死,祥子因为给虎妞请医生置办丧事,卖掉了虎妞给他买的车,这场婚姻劫难以悲剧收场。

婚姻没能让祥子在北平过上稳定的日子, 虎妞成了他命中邪恶的诱惑,让祥子慢慢失去了一个健康、单纯、朴素、要强、有理想、有道德的样子,一步步地走向堕落的道路。

5 改变命运第三次契机寻求精神伴侣福子——为时已晚

曾奇峰说过,有希望就可能拥有一切。或者说,即使我们什么都没有,只要我们有希望,那我们就不是真正的穷人。

彼时的祥子已经没有当初刚到北平时的朝气,他几乎已经快被生活打垮,在万念俱灰的时候,唯一剩下的希望就是小福子。

骆驼祥子中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想在北京生存有多难)(5)

小福子和祥子虎妞住同院,她被父亲卖给了军人。被军人抛弃以后,为养活两个弟弟,又做了暗娼。虽然她做了妓女,但是和祥子这两个苦命人,早就互有好感。虎妞难产去世后,小福子提出要和祥子一起过,祥子却害怕承担小福子家庭沉重的负担,选择了离开。

祥子的处境越来越差,反抗也越来越无力,像泄气的球,身体也大不如前。在被无意义的生活折磨地想要放弃的时候,决定去找小福子。他想象着从此可以像一对小鸟一样干净体面地生活。可惜的是,小福子已经自杀了。祥子从此一蹶不振,从肉体到精神都彻底崩溃,沦为了个人主义的末路鬼,故事到此就结束了。

骆驼祥子中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想在北京生存有多难)(6)

6 理想与现实:成功需要更多准备

1945年,《骆驼祥子》在美国被翻译成英文。为了迎合美国读者的心理,将末端删去,把悲剧的下场改为了大团圆。译本的结局是祥子与小福子都没有死,而是由祥子把小福子从白房子中抢出来,皆大欢喜。

美国译本改变了这本小说的结局,并没有征得原作者老舍先生的同意。老舍在写这部小说之前曾经对人力车夫的生存状况做过大量的调查,材料非常丰富,从小说一开头讲述北京人力车夫的各种不同、绘声绘色,就能看出,这部小说是以现实为依据的。小说的结局固然悲惨,但是它有力地反映了现实问题。

骆驼祥子中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想在北京生存有多难)(7)

那么,祥子的悲剧能带来哪些现实启示呢?

纵观祥子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但刚开始祥子身强体壮,又没有不良嗜好,不怕吃苦,如果能多一些思路,结局也许会好一些。祥子的问题是从来没有改变过思路,他以为拥有了一辆车,拼命拉车,日子就会好起来,其实作为一名社会最底层的洋车夫,在北平生存下去用这种方法实现理想,是难上加难。

分析祥子的思维困境是:他认为靠拉车实现生存自由有1/N发生的概率,只要他做N次,就会有一次发生,这只是理想。事实上,越是小概率事件,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越大。

伯努利试验告诉我们,提高单次成功率要远比多做试验更重要。假如你有50%的成功可能性,你基本上尝试4次,就能确保成功一次,当然理想状态是尝试两次。为了保险起见,要多做100%的工作。但是如果你只有5%的成功可能性,大约需要50次才能确保成功一次,而不是理想状态中的20次。为了保险起见,要多做150%的工作。

很多人喜欢赌小概率事件,觉得它成本低,大不了多来几次,但其实由于误差的作用,要确保小概率事件发生,成本要比确保大概率事件的发生高得多。但从概率论上证明,凡事做好充足的准备,争取一次性成功,这要远比不断尝试小概率事件靠谱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