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编者按:

根据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自2018年起,我国“跨境贸易”指标排名有了大幅提升,从2014到2017年的90多位上升至2018年的第65位。2019年又继续前进至56名,便利度分数达86.5分,一举超越了日本、巴拿马、新西兰等9个进出口都为海运的国家和地区。中国跨境贸易指标连续两年大幅进步,受益于中国政府对营商环境的高度重视,其中由中国海关推进的多项改革办法,为提升中国跨境贸易便利度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诚信研究院参考世界银行《营商环境2020报告》与海关公开资料,为读者介绍中国跨境贸易指标排名、中国海关近几年的改革措施和成效。

一、中国跨境贸易便利度连续两年大幅提升

根据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自2018年起,我国“跨境贸易”指标排名有了大幅提升,从2014到2017年的90多位上升至2018年的第65位。2019年又继续前进至56名,便利度分数达86.5分,一举超越了日本、巴拿马、新西兰等9个进出口都为海运的国家和地区,排除掉欧盟成员国、关税同盟国等49个相关经济体外,中国在本指标上实际已达到较高水平。(与欧盟达成关税同盟的挪威、瑞士、土耳其等国,以及美国、墨西哥、加拿大等毗邻国家之间的陆上运输贸易,相关经济体共有49个,这些经济体市场统一,内部通关一体化,跨境贸易阻力较小。)

海关优化营商环境的意义(营商环境之跨境贸易)(1)

海关优化营商环境的意义(营商环境之跨境贸易)(2)

中国跨境贸易指标连续两年大幅进步,受益于中国政府大力推进的改革进程,其中由中国海关推进的“通过实行进出口货物提前申报、升级港口基础设施、优化海关行政管理和公布收费标准等措施,简化进出口程序”等改进办法,为提升中国跨境贸易便利度做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中国跨境贸易指标的提升与中国各级海关的努力密切相关。

二、世界银行如何评价中国跨境贸易便利度

跨境贸易是指国与国之间商品和劳务交换,包括跨境进出口安排、跨境贸易模式、跨境结算等与跨境贸易相关的行为。

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跨境贸易指标(具体指标如下表),记录了与进出口货物的物流过程相关的时间和成本(不包括关税),衡量了与货物进出口总过程中的三组程序:

(1)单证合规,指标反映了满足来源经济体、目的地经济体以及任何过境经济体的所有政府机构对单证的要求所需的时间和成本

(2)边界合规,指标反映为了让货物通过经济体边界而进行的一切检查、装卸相关的一系列过程)

(3)国内运输。国内运输的时间和成本受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过境地区的地理和地形、道路通行能力和一般性基础设施、与最近的港口或边界的靠近程度以及存放贸易货物的仓库的地点,因此并不会受到经济体贸易政策及改革的直接影响。所以在计算跨境贸易方面的分数或跨境贸易便利度排名时并没有采用这些数据。

世界银行对190个经济体的跨境贸易指标进行打分排名,即经济体跨境贸易便利度的排名取决于其在跨境贸易方面的分数的排序,各经济体跨境贸易的得分为进出口单证合规和边界合规的时间和成本的分数的简单平均值。

海关优化营商环境的意义(营商环境之跨境贸易)(3)

世行选择上海、北京两个城市进行营商环境便利度评价,权重分别为55%与45%。其中由于北京市为内陆城市,世行则通过北京企业在天津海港的进出时间和成本对其进行评价,具体考察上海市与北京市在进行跨境贸易时单证合规与边界合规的进出口时间与成本。有关跨境贸易的数据是通过对当地货运转运商、报关行、港务管理机构和贸易商的问卷调查收集的,后续还会与受访者进一步沟通访问,并咨询海关相关部门和第三方机构来对调查问卷进行验证。

三、海关在跨境贸易中改革、成效和意义

在当前特殊时期,中国海关不仅是严守国门安全的重要监管部门,还担任我国政府优化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度的具体实施部门这一关键性角色,承担着落实国务院《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工作方案》的重要任务,主导了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度的改革工作。

1.海关总署职能:统筹、规划、监管及对外交流

海关总署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海关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对各海关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监管及对外交流等。主要职责包括:

(1)负责全国海关工作

(2)负责组织推动口岸“大通关”建设

(3)负责海关监管工作

(4)负责进出口关税及其他税费征收管理

(5)负责出入境卫生检疫

(6)负责进出口商品法定检疫

(7)负责海关风险管理

(8)负责国家进出口货物贸易等海关统计

(9)负责全国打击走私综合治理工作

(10)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海关科技发展规划、实验室建设和技术保障规则

(11)负责海关领域国际合作与交流

(12)垂直管理全国海关

(13)完成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任务

2.海关在跨境贸易中的作用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海关的工作重心转变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促进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在防控好疫情的同时不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增强企业信心和获得感。全力以赴促进外贸稳增长,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贡献。

近年来,中国各级海关致力于简政放权促进贸易便利,持续深化口岸改革。优化口岸布局。整合海关作业内容,推进“查检合一”,拓展“多查合一”,优化通关流程,压缩通关时间。加快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企业“一次登录、全网通办”。为了实现‘更进一步’的目标,中国海关还按照世界银行标准与可比较的排名领先国家进行精准对标,深入查问题、找短板,进一步优化提升口岸跨境贸易便利度。

3.各级海关在跨境贸易方面的改革、成效

(1)海关总署改革及成效

近两年,海关总署按照责任分工,扎实推动《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工作方案》的落实。从国家安全和整体利益大局出发,推动简政放权促进贸易便利,积极深化口岸改革,为中国跨境贸易便利化的提升做出贡献,改革重点见表2。

海关优化营商环境的意义(营商环境之跨境贸易)(4)

2018年海关总署围绕优化营商环境,以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制定监管办法、优化系统和业务流程以及加强无纸化改革为改革重心,具体措施有:

①建立原产地签证时间跟踪监测机制,帮助各机构通过采取切实举措提升签证工作效率。

②加强政策宣传引导,鼓励企业采取“提前申报”方式报关,同时积极推进报关单运行实时监控系统建设。

③大力推进全国通关一体化,实现单证统一申报。

④会同税务总局加快推进税单无纸化改革,上线运行税单统一电子印章。在全国推广《海关专用缴款书》企业自行打印,实现海关业务现场的全覆盖。

⑤研究制定海关多式联运进出境货物监管办法,推动海关多式联运监管立法工作,并优化相应业务系统。

⑥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不断压缩通关时间。企业可以通过各省级门户接入“单一窗口”标准版办理业务,也可以访问“单一窗口”全国统一门户网站www.singlewindow.cn获取服务。

⑦在北京、上海、天津三地部署开展了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专项行动。建立了协同配合的部门联动机制,并将取得成功的经验进行推广。

2019年,中国海关通过全面实施预报关、升级港口基础设施、优化海关监管以及公布进出口合规费用四个方面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度。具体措施包括:

①取消通关环节的116项证件证明当中的92项,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实现涉企经营许可事项“证照分离”试点全覆盖。

②进一步简化监管证件和随附单证,由2018年46种的基础上2019年又取消两个监管证件的口岸核验。目前除4种因安全保密、不能联网外,其余40种全部实现网上申报、网上办理,在口岸验核环节实现联网核查、自动比对。

③在通关费用方面,海关会同各相关部门,共同规范口岸收费行为,推进降低通关成本。港口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由15项压减至11项;货物港务费、港口设施保安费、引航费、航行国内航线船舶拖轮费的费率标准均有明显下调,每年可为企业节约成本约18亿元。

④推进关检业务深度融合,通关流程由原先的串联式改为并联式;实施申报模式改革,企业最少只需申报九个项目就可提离货物。

⑤不断提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应用水平,实现全国口岸全覆盖,提供报关、物流、退税、金融、跨境电子商务等16大功能,与25个部门系统“总对总”对接。

改革取得了较大成效,根据海关总署公布数据,2019年,全国进口整体通关时间36.7小时,较2017年压缩62.3%;出口整体通关时间2.6小时,较2017年压缩78.6%(数据来源:《人民日报》2020年1月14日 08版)。体现在营商环境报告上,中国跨境贸易指标由2017年的90多位上升至2018年的第65位,2019年又上升至56位。

(2)上海海关与北京海关改革与成效

上海、北京两地作为世界银行评价中国营商环境时重点考察的城市,其当地海关改革大方向同海关总署基本一致,见表3:

海关优化营商环境的意义(营商环境之跨境贸易)(5)

上海海关以推进货物提前申报为、优化海关通关环节、港口作业无纸化改革、减免进出口通关费用为重心,减少了提货单传递、交单时间与出口货物边境合规时间,大幅压缩了港口手续办理时间,此外,跨境贸易合规费用中的政府性基金、港口经营收费、船公司经营收费、报关代理费用等全链条的收费都有明显的降低。具体措施见表4。

海关优化营商环境的意义(营商环境之跨境贸易)(6)

北京为内陆城市,其海运主要通过天津港运输,因此,近年来北京不断加强与天津区域联动,协同创新通关模式、推进货物提前申报、完善和规范口岸收费,通过两地海关的密切合作,北京(天津)有3/4的评价指标得到改善,其中进口单证合规时间与成本下降超过36%。具体改革措施见表5。

海关优化营商环境的意义(营商环境之跨境贸易)(7)

(北京海关会同天津海关连续发布7个《公告》和一个行动方案包括①《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京津跨境贸易便利化若干措施的公告》②《关于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京津跨境贸易便利化若干措施的公告》③《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京津跨境贸易便利化若干措施的公告》④《关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京津跨境贸易便利化若干措施的公告》⑤《关于持续优化京津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若干措施的公告》⑥《关于深入优化京津口岸营商环境进一步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若干措施的公告》⑦《关于深化京津口岸营商环境改革进一步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若干措施的公告》以及《2019年促进京津跨境贸易便利化联合专项行动方案》)

(3)其他海关改革情况

随着《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已成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之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除去两个世界银行评价的样本城市外,我国其他城市海关也都积极响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出台改革措施,持续优化海关跨境贸易便利度。改革情况如表6所示。

海关优化营商环境的意义(营商环境之跨境贸易)(8)

四、结语

进入2020年,我国正处于疫情防控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特殊时期,跨境贸易改革面临着新的挑战,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促进外贸增长,全国各级海关将进一步严守国门安全,防范风险,同时简化优化通关手续,减少进出口环节单证,降低港口、检验检疫收费,深入开展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为中国营商环境的提升持续作出贡献:

一是以风险管理为主线,加强监管严守国门安全。梳理跨境贸易过程中的风险点,加快归集风险信息,加快建设统一分析研判和集中指挥处置的风险管理防控机制,监管范围从口岸通关环节向出入境全链条、宽领域拓展延伸,监管方式从分别作业向整体集约转变,进一步提高监管的智能化和精准度,切实保障经济安全;

二是继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促进贸易便利。整合海关作业内容,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推进“查检合一”,拓展“多查合一”,优化通关流程,减少事中作业环节和手续,压缩通关时间。整合各类政务服务资源与数据,加快建设服务进出口企业的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收集梳理各国进出口产品准入标准、技术法规、海关监管政策措施等,为进出口企业提供便捷查询咨询等服务,减少企业获取的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

三是继续深化口岸改革,减少无序竞争。从国家安全和整体利益大局出发,优化口岸布局,整合距离相近的口岸,关闭业务量小的口岸,对各港口开展积极营商环境综合评价,减少口岸无序竞争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矫利洋 中国诚信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刘茜 中国诚信研究院院长助理,中国诚信社会信用大数据事业部业务总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