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这么笨?"看到这句话,妈妈们是不是觉得很眼熟,是啊,当我们教给孩子一个新事物的时候,孩子总是接受的比较慢;当我们给孩子讲解习题的时候,孩子总是想不明白;当我们带着孩子出门,孩子因为害羞不敢打招呼时,我们的心里真的是会出现无数次的:"你怎么这么笨",甚至还会脱口而出。这就是我们家长教育孩子的"口头禅"。

男孩做错题嚎啕大哭(男孩考试失利差点轻生)(1)

这一点在孩子的学习上体现的特别明显。

吴峰是一个高三的学生,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很有希望上清华北大,家长和老师都对他寄予厚望。可是吴峰自小就是一个缺乏自信心的孩子,因为他就是在妈妈的不断打击下长大的。每次的考试,吴峰考得好了,那就是应该的。吴峰考不好,妈妈就会口不择言的训他,什么难听的话都会冒出来。这就严重的影响了吴峰对自己的正确认知,他总是认为自己能考好都是靠运气。

男孩做错题嚎啕大哭(男孩考试失利差点轻生)(2)

在最近的一次模拟考试中,吴峰因为心理压力过大,导致发挥失常,只考了班级的第二十名。老师看到吴峰的成绩,很是着急。为了了解吴峰的近况,老师通知了吴峰的家长到学校开会。当吴峰的妈妈得知吴峰只考了第二十名的时候,脸一下就变了。她丝毫不顾及吴峰的脸面,对着他大声的说:"你怎么这么笨?才考这么点分?你是猪脑子吗?"吴峰顿时觉得很丢人,满脸通红。幸好老师把吴峰妈妈拉到了办公室,讨论吴峰的学习问题。

可是吴峰的心里真是太难过了,妈妈说的每一句话,就像刀子一样划过他的脸。他觉得无地自容。吴峰一个人走到教学楼的楼顶,想一跃而下,把自己解脱了,幸好被老师发现了,拉住了他。

男孩做错题嚎啕大哭(男孩考试失利差点轻生)(3)

这就是父母的语言暴力带给孩子的伤害,可是很多的父母却并未真正意识到这是一种伤害。

父母总是以"为你好"的理由,对孩子进行各种的语言诋毁,打击孩子的自尊。或许在父母看来,孩子错了就是要教训,但是教训不是谩骂。孩子更需要的是耐心的引导和鼓励。

父母的语言暴力,是孩子一生的阴影,会导致孩子内向、敏感、缺乏自信、暴力、偏激等,甚至也会遗传这种语言暴力,以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这就又增加了原生家庭的问题了。

男孩做错题嚎啕大哭(男孩考试失利差点轻生)(4)

在我们身边,语言暴力是无处不在的。它可以分为:热暴力和冷暴力。热暴力指的就是家长通过语言的冷嘲热讽来对孩子进行伤害。冷暴力指的是家长对孩子置之不理的一种惩罚方式,是一种无声的伤害。

可是无论是哪一种,都会对孩子的身心产生负面影响。

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马丁·H·泰切在《美国家教研究》杂志上撰文指出:"每个妈妈都不应该低估对孩子责骂产生的后果。"泰切教授通过长期的研究得出结论:遭受责骂容易让孩子产生压力,心情紧张,这又影响了他们大脑中某些脆弱区域的正常发育,导致题目在精神病方面出现许多严重的后果。

其实,我们很多的父母也意识到了自己不应该对孩子发脾气,不应该大声的训孩子,不应该当众羞辱孩子,可是一旦事到临头,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嘴巴,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

男孩做错题嚎啕大哭(男孩考试失利差点轻生)(5)

其实我们都知道"人无完人"的道理,每个人都会犯错,而小孩子因为天性未定,调皮好奇等,更会经常性的犯一些错误。

对于我们大人犯的错误,孩子往往能够轻易的原谅我们。而我们对于孩子的错误却经常揪住不放,甚至是不分场合的教训孩子。这难道就是我们对孩子的爱吗?比较一下,似乎孩子更爱我们一些。不然为什么家长犯了错误,孩子就那么轻易的原谅了呢?

在这一点上,我们要向孩子学习。

怎么样才能减少家长对孩子的语言暴力,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呢?

1. 伤害孩子的话不要说出口。

男孩做错题嚎啕大哭(男孩考试失利差点轻生)(6)

我们家长在生气的时候,往往会口不择言,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丝毫不顾及孩子的感受。所以当遇到事情的时候,要先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好自我的心理调整。因为我们都是平凡的父母,我们的孩子也都是普普通通的孩子,多以平常心来看待孩子的错误。

那些"恨铁不成钢"的话要想好了再说,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不要说,引导孩子认识错误的话要慢慢说,鼓励孩子的话要好好说。

总之一句话,家长要学会管住自己的嘴巴。

2. 少一些控制,多一些引导

男孩做错题嚎啕大哭(男孩考试失利差点轻生)(7)

我们家长都喜欢以爱的名义来控制着孩子,我们总是认为自己比孩子懂得多,总想着让孩子按照我们的意愿来生活。却忽略了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也有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且有时候,并不是孩子不愿意做好,而是他们的能力限制了他们的行为,不能达到家长的要求。

所以我们要试着给孩子一些空间和自由,让孩子的内心里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当孩子提出一个想法的时候,我们不要急于否定孩子,而是耐心的听孩子的讲解,针对性的进行引导好鼓励。这样既锻炼了孩子的思考能力,也能给孩子足够的尊重,还能增进亲子关系。

父母要让孩子的内心受到感动,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

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塞曾说过:"受委屈的孩子很少去反省自己有什么过错,因为愤怒和不平占据了他的心灵;而被感动的孩子则常常反省,因为感动增加了他内心的勇气和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