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6日9:00,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首届博雅教育研讨会第二期在图书馆大会议室成功举办。武汉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首席专家、工程力学博士生导师彭华教授,中心副主任、首席专家、经济学博士生导师文建东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务处人才培养科科长李海花博士,古琴文化与古琴演奏通识课资深讲师张琳一同应邀担任主讲嘉宾。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副校长林凤彩,校长助理苏琳,远景学院院长Gwen Bennett,通识课教学部主任王国梁,教务处副处长、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栗艳龄,创意写作学院副院长徐妹芳,公共课教学部副主任贾球峰以及全校相关教学单位教师共同参加了本期研讨会。

双一流大学名单山西(双一流名校资深专家莅临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首届博雅教育研讨会)(1)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首届博雅教育研讨会第二期会议现场

双一流大学名单山西(双一流名校资深专家莅临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首届博雅教育研讨会)(2)

 远景学院副院长邓瑞强做开场介绍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副校长林凤彩教授为研讨会致开幕辞。林校长首先对各位嘉宾不远千里,不辞辛劳莅临我院传经送宝致以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希望与会来宾带来的真知灼见能够照亮我校博雅教育的前路,希望我校师生倍加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认真聆听,积极讨论,将几位专家献给本次研讨会的真知灼见领会于心,转化于行。

双一流大学名单山西(双一流名校资深专家莅临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首届博雅教育研讨会)(3)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副校长林凤彩教授致辞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远景学院执行院长陈春苗做了题为“远景学院实施博雅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的报告,报告从博雅远景、七化远景、三制远景、完满远景、可期远景五个部分入手,向专家们汇报了远景学院实施博雅教育七年来以书院为平台,“七化三制”为抓手,“双导”制度为灵魂,培养完整的人的探索与实践,期待结合专家们倾情奉送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从进一步完善各项机能,夯实内涵,凝练特色,提升品质,铸就品牌等方面助推远景博雅在下一阶段的发展。

双一流大学名单山西(双一流名校资深专家莅临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首届博雅教育研讨会)(4)

远景学院执行院长陈春苗

双一流大学名单山西(双一流名校资深专家莅临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首届博雅教育研讨会)(5)

远景学院副院长高洁主持研讨会主旨报告

通专融合,金课建设:从剑招、剑谱到剑意、剑法
  武汉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首席专家文建东教授做了题为《武汉大学通专融合的金课建设》的报告。文教授在其报告中结合实践,首先阐述了除学习专业课程外,学生尤其需要学习通识,学会将专业学习与通识教学习相融会。其次强调了通识教育不仅止步于通识课程,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也应该引入通识教育的理念。第三,文教授将“专业PLUS”这样一个概念送给大家,告诉大家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应该秉持“专业PLUS”的做法,在课堂上老师不仅要讲授专业理论知识,更要讲授附着在专业理论知识上的严谨逻辑、批判性思维、科学精神、理性意识,注重培养学生全方位能力,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能力;要贯彻通识教育理念,还应加大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注重线上学习和线下教学的结合。文教授以自身亲授经济学课程的设计、实施与反馈为例演绎了打造一门金课要经历的艰辛历程及其恒久价值。“金课很累,但是值得”,他归纳到,“如果同时有金课,也有满堂灌的课,满堂灌反而更受青睐怎么办?”——金课亦是情怀,投入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研磨更多门金课,直至“满堂灌”的课程全部消失。

双一流大学名单山西(双一流名校资深专家莅临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首届博雅教育研讨会)(6)

 武汉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首席专家文建东

慷慨与赠通识宝典
武大专家的到来,不仅带来了精彩的报告与分享,更带来了武大通识教育中心全体教科研人员集体智慧的结晶:《武汉大学通识教育研究报告》、《人文社科经典导引》、《自然科学经典导引》系列丛书。远景学院院长Gwen Bennett教授接过彭华教授带来的通识宝典,并致以深深的谢意。

双一流大学名单山西(双一流名校资深专家莅临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首届博雅教育研讨会)(7)

 受赠通识宝典

阅读经典,追问自我:从寓言导引到科学通识
  武汉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通识教育委员会工作组副组长,“科学精神与生命关怀”团队首席专家彭华教授做了题为《自然科学经典导引课程设计与探索》的报告。彭华教授以国内外知名大学的通识教育引入,回顾武汉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建设构想,对具体落地倾力打造的课程《自然科学经典导引》进行了实例分享。彭教授从如何遴选自然科学的10部经典入手,对课程目标拟定、课程内容设计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的世界名著如何糅合成为一门课程进行了实例说明;紧接着他以柏拉图的《理想国》这部哲学著作中的“洞穴比喻”为例,讲到如何嫁接自然科学的知识、提出有深度思考的问题,延伸出学生对世界、人生的追问,最终回到通识课程的要义在于思维、方法和精神。同时,彭华教授介绍了武汉大学通识教师的招募、助教的培训、小班讨论课的基本流程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有机融合的探索中,通识教育的建设任重而道远。

双一流大学名单山西(双一流名校资深专家莅临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首届博雅教育研讨会)(8)

 武汉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彭华

以人为本,通识改革:从思路抓手到博雅推新
  教育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教务处人才培养科科长李海花教授做了题为《华南师范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学创新》的报告。阐述了华南师范大学的基本概况、发展战略和人才培养结构,引出华南师范大学于2012年正式提出“推进通识教育”的理念,按照“逐年建设,逐批优化”的思路,推动普通公共选修课向通识教育课转型,从四个方面逐步探索出适合高师院校发展的通识教育“金课”建设体系。从“思想引领、创新创业、全球学习、朋辈教育”的改革目标出发,分享了逐年建设、逐批优化,推动“金课”资源建设的改革方法。正如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教育和学习的伟大变革不源于课堂活动,而源于寻求变革之道的价值观和信念”。

双一流大学名单山西(双一流名校资深专家莅临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首届博雅教育研讨会)(9)

 华南师范大学教务处人才培养科科长李海花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从抚琴吟唱到温润儒雅
  “这把琴从图书馆带回来以后还有回音”,远景学院古琴教师杨丽佩如是说。这发生在张琳老师的专题报告之后。张琳老师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中国琴会”)理事、“琳碧阁·琴空间”创办人、华南师范大学古琴通识课资深讲师。张琳老师以一曲《陋室铭》开场,从“一部琴史,七个专题”向我们介绍了华南师范大学古琴通识课程建设,该报告一周前在复旦大学举办的艺术类通识课程建设研讨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张老师介绍了她和团队如何以古琴文化、古琴演奏为抓手,以传统琴学为依托,兼及琴曲演奏,历经七年建设,逐步形成了一个教学团队、两种培养模式、六个教学版块的课程体系,力求探索高校通识教育、艺术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3000年的古琴活态传承,诉诸于课程、文化、心灵的教育,叩动在场所有人的心弦,吟咏着博雅人独有的情怀与匠心。

双一流大学名单山西(双一流名校资深专家莅临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首届博雅教育研讨会)(10)

  张琳老师以《陋室铭》开场

双一流大学名单山西(双一流名校资深专家莅临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首届博雅教育研讨会)(11)

华南师范大学古琴通识课任课教师张琳

双一流大学名单山西(双一流名校资深专家莅临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首届博雅教育研讨会)(12)

远景学院院长Gwen Bennett

远景学院院长Gwen Bennett为本次的博雅教育研讨会作出总结。Gwen Bennett院长再次对来自武汉大学通识教育团队、华南师范大学通识教育团队的四位专家教授表示由衷的感谢,表示已被四位专家带来的精彩不断的报告深深打动,希望大家能够用心领会并将专家们传授的经验付诸实践,也殷切期盼与专家们展开长期、深入、持久的交流,促进博雅教育的纵深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