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春日,东风扑面,北京南三环附近的中国评剧艺术中心,传出了悠扬的丝竹声。这里是北京民族乐团所在地,演员们正在为即将上演的2021年音乐季的第二场演出——《向大师致敬》彭修文作品音乐会紧张排练。自2015年成立以来,北京民族乐团在今年策划了第一个音乐季,这意味着他们在职业化的道路上迈上了新台阶。

今年是北京民族乐团诞生的第六个年头,他们从一个仅有二十几人的队伍,发展成了编制完备的民乐团,不仅创作推出《中轴》等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还通过《国·潮》等一系列跨界演出“出圈”,让很多追求潮流的年轻人记住了他们的名字。“北京的团,一定要对得起首都北京这两个字。”北京民族乐团团长李长军总是这样激励自己和团员们。

乐队民歌(从20几人的乐队到带民乐出圈)(1)

白手起家,探索不同演出形式

这是一支非常年轻的乐团。2015年9月10日,北京民族乐团有限责任公司经有关部门批复正式注册成立,这是全国第一家用企业化方式组建、拥有独立法人的民族乐团,隶属于北京演艺集团。

乐团刚成立时,乐队只有25个人,举办大型音乐会时,外借人员比本团人员还多。当时,每年的改革扶持资金仅有96万元,团里不敢大规模招聘人才。李长军坦言,外借的演奏员不是自己的团员,无法严格要求,排练时间有限,业务上自然很难细致打磨。

“乐团刚成立那几年,圈里有什么座谈会、研讨会,我都不太敢去。我自己也是演奏员出身,心里有荣辱感,不把团带好,我都不好意思在圈里说话。”李长军心里想,北京民族乐团在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的院团,得对得起“北京”这两个字,“我给乐团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就是跻身全国一流的民族乐团。”

尽管一开始人员配备不齐全,乐团还是坚持演出。他们还尝试探索了很多新的演出形式,比如多媒体情景音乐会《五行》、打击乐儿童剧《寻找最后一滴水》、国乐剧《春江花月夜》等。李长军总说,“对于年轻乐团来说,保证质量多演出,尝试各种体验,才能有机会,才能有发展。”

这个习惯一直保留到今天。前不久,乐团第一次坐在乐池里,演出音乐剧《刘天华》。一些演奏员还走上舞台,一边演奏,一边跨界演出角色。

乐队民歌(从20几人的乐队到带民乐出圈)(2)

北京民族乐团《国潮》演出现场

良性循环,行业内外扩展影响力

回顾五年多的发展经历,李长军说,2018年下半年,乐团情况开始发生转变。2018年7月,北京市领导深入市属文艺院团调研,北京民族乐团的发展,得到了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

在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乐团开始充实队伍,有了自己的常任指挥张鸣,精雕细琢的排练也拉开了阵仗。“我也是和这个团一起成长起来的,李团跟我说,排练时必须细抠,不行的地方就单练。演奏员一看这种情况,谁也不敢懈怠,水平就上来了。”张鸣说,乐团和不同的指挥家合作时,他也在一边学习。

2019年,乐团扩充至79人,拥有了近60人编制的乐队,艺术上的精雕细琢,让乐队的水平明显提升。李长军回忆,乐团刚成立时想去国家大剧院演出,但大剧院觉得民乐团外借的人太多,保证不了品质,被婉拒了。等到2019年演出《新国门畅想》时,国家大剧院艺委会特意派了三位专家来考察。2020年,通过考察的北京民族乐团终于走上大剧院的舞台,备受瞩目的民族管弦乐组曲《中轴》就是在大剧院首演。

李长军很兴奋,“经过2020年的合作,2021年大剧院直接邀请我们的6个项目登台。”今年元宵节的“天涯共此时”音乐会,也是国家大剧院第一次在元宵节全球直播民乐演出,“这说明我们的艺术品质上去了,形成了良性循环。”

与此同时,北京民族乐团还干了一件让民乐出圈的事。2020年元旦,乐团改变了历来新年音乐会的风格,上演了一场《国·潮》新年民族音乐会,跨界演奏流行作品。不少喜欢国乐的“二次元少年”来到了现场,有人穿着汉服,有人来听流行音乐的改编版,这场演出一下得到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2021年,乐团的新年音乐会继续跨界演奏《国·风》,打出了自己的品牌。

乐队民歌(从20几人的乐队到带民乐出圈)(3)

北京民族乐团《国潮》演出现场

2.0时代,新乐季全面吸收养分

不久前,北京民族乐团迎来了一位认识多年,却未曾合作的“老朋友”——著名指挥家谭利华。谭利华携乐团上演《惊蛰》中华四季音乐会,开启了乐团的第一个音乐季。

在谭利华的指挥生涯中,这是他第一次执棒职业民族乐团,他也受邀成为乐团的艺术指导。“原来我执棒交响乐团时就关注交响乐的民族化,现在执棒职业民族乐团,我想音乐家应该做的就是展现中国的文化自信。”谭利华对民族音乐发展有很多思考,排练《惊蛰》时,他调整了乐队声部位置的摆放,对乐团水平充分了解后,把好几首大曲子放在了上半场演出。演出当天,演奏员们突破性地完成曲目,走下台时都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

“谭指在职业交响乐团那么多年,有极高的音乐修养,邀请他给我们做艺术指导,就是希望乐团能有全方位的提高,这也是北京民族乐团进入2.0时代的目标。”李长军说,2021音乐季策划的十场演出,每场都邀请不同的指挥执棒,其中也有未曾执棒过民乐的指挥家,“交响乐指挥能给民乐带来新的想法,他们很多严谨的手法、不同的处理方式都对我们有很大帮助,我们要全面吸收养分。”

在继续提升乐团艺术品质的同时,李长军还有一个“野心”:希望北京民族乐团能在2.0时代,继续扩大在民乐圈外的影响力。今年5月20日这天,他想再次延续《国·潮》《国·风》的风格,做一场面向大众的跨界音乐会。“我还一直想把民乐演到北展的舞台,那儿是流行音乐的阵地,我就想用民乐团演奏摇滚和流行音乐。”李长军说,民族音乐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他特别想让当代年轻人看看,我们的国乐,也可以这么时尚!

,